原来,读《人生》,我写高明楼的正反两面,写高加林的男主光环,写巧珍的纯真美好。
然而,我现在是个成熟的大人了嘻嘻。
十年后,再读这本书,我想写写高加林的爱情。
先下结论:这两个女孩子都不是高加林最爱的人,他最爱的人一直都是他自己。
高加林与巧珍的爱情发生在高加林落难之时。当教师之位让人顶替,当生活遭遇种种磨难,一直以来顺风顺水的高加林自然难以接受。现实的残酷让他毫不犹豫地如同鸵鸟般躲在了巧珍的柔情下开始生活。巧珍的角色并不单纯是他的女朋友,她是一剂药,治疗高加林失去的理想,抚平着他的创伤。可是一旦伤口好了,一旦时来运转,高加林不甘平凡的本性,终会使他在某一天一脚把这一段历史踢开。他和巧珍的爱情悲剧,其实从一开始就因两人不同的理想、知识构成、文化背景等因素注定。因而对于高加林与巧珍的分手,我其实是庆幸与开心的。即使高加林与巧珍能够在一起,走下去,巧珍一生一世都要仰视着高加林,艰难而可怜的等待与乞求他的爱。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精神上的慰籍。这样的爱,又怎么能称为爱呢?爱应该是由双方感情在某一时刻的神奇遇合而达到的心与心的交流,是彼此互融的默契,是排开其他一切外在因素的神会,是渺小生命的伟大时刻。而高加林与巧珍的爱却开始于一个对另一个的呵护与照顾,一个对另一个的仰望,这不会是长久的爱情。同时高加林来自骨子里的不甘平凡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不可能与土地的女儿巧珍在一起,一个的梦想在土地里,另一个却在公路上。一个渴望的是清泉般单纯澄明的生活,简单而美好。另一个却盼望鸡尾酒般绚丽多彩的日子,纷繁而明媚。两个人,在一起是不会有共同语言的。这就注定了种种的不可能。
而高加林与黄亚萍之间也不可能会长久,在他们之间是另一种仰望,高加林一直在仰望着黄亚萍,期待她将他带到大城市,带到他向往的生活中去。黄亚萍在生活中远不如巧珍乖巧,她刁蛮任性着,虽然高加林现在能忍,能为了美好的前途忍气吞声。但高加林身上男人的自尊与骄傲会让他只能忍一时而不是一世。我不否认,高加林的确与黄亚萍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但他们悬殊的家庭背景却为他们之间的爱横上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他们把共同语言当成一道虹,又把一道虹当做一座桥,以为能跨过鸿沟,可虹一散,他们就跌了下来。
在最后,高加林告诉黄亚萍他最爱的人是巧珍。可是,我并不认同,我认为,他爱的是那个爱高加林的巧珍,他所爱的是巧珍对他的那份爱,他最爱的人一直都是自己。
可是这样的人又何止高加林。灵魂的共鸣,精神的投契,有时候比不过现实生活的一条围巾。,爱情可感知,诱惑当前,又有多少人能挡住。所以人们往往会做“高加林”。却不知,有时我们自认为放弃的仅仅是一个人一段感情,其实放弃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读了《人生》之后,忽然意识到,有时候,我们在无意间做出看似无意而且无伤大雅的选择,其实,已经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了,或者可以夸张点说,已经在改变我们的人生了。确实,人生中的种种矛盾、纠结与选择让人望而却步,可是也正是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美好。
未经苦难,不知喜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