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万物追溯到极致就是虚无,而笃守于此时此刻静止的表象。万物在我身旁运转变化,对我来说它们不过是一次次的轮回。运转变化的事物品类繁杂,各自依从自己的周期规律而再次回归到虚无的根源。回归根源的过程是由繁杂归于简单,由变化归于静止,这种过程就叫做“复命”。命运的过程不过是,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静止到变化再到静止。所以“复命”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了解永恒不变的规律就可以称为明白事理;不了解永恒不变的规律就称做“妄”。不了解、不顺从,这样的行为就叫做逆天而行,必然会遭遇凶险。了解人生永恒不变的规律,就可以心胸开阔,无所不容;能包容就能大公无私,忘却私利;对于大公无私的人,民众愿意推举为君王;君王为天之子,替天行事;天与道相近,而道与万物同在,此可以受用终生而不消亡。
理解:
古本《德道经》解释为:进入到虚无至极的境界,坚守住诚静不二的状态,万物离开德‘一’状态后演化的景象表现出来,我由此观察探究并且明白万物复归德道的必然之理。达到化生宇宙万物气象万千,每一类物种最终必然复归于德“一”和道“无”,道【0】就是万物生命的根蒂。生于道而归于道,就名之为静。由动的离德【一】而万化,再复归于德【一】的淳朴和道【0】的至虚,归于道就是静,重归于静就是回归复命。不知大道无私无欲,不识遵道循德的客观运行变化规律,不依照此自然法则实践修真明德,就如同以巾盖头,障蔽其目,于茫茫中造下凶险。万物生于道而复归于道,散于德而归于德,这是自然大道的客观规律。承认,把握,遵从,顺应,实践这一规律法则的人,就是明白大道之理。不知道天地变化真常之理,法则规律,就如同巾盖头面,障蔽其目,于茫茫中造下无穷凶险祸患。掌握了大道演化散聚的规律和法则,就能慈爱柔容万物,容包化同,一体众生,为众生万物的同归德道而无私奉献;能够慈容万物众生,就是大公无私的德道境界;具备大公无私,为众生回归德道而奉献一切道人,才能堪任人中之王。大容和公心德性品格是为王者的基础;真正的王者,用德【一】贯穿天地人三才,带领众生重归德道,这才是肩应天命,代表天意为王治;天,无私无欲,效法于大道,无所不容;同于大道,不生不灭,不减不增,才能长久不衰;只有遵循这些法则,复兴德道,社会才能清明,没有危险产生和出现危机。
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在动静之间相互转换变化的,事物发展运行的这种规律其实就是德道道变化规律,知道这一规律的人就能了解永恒规律,包容万物,大公无私,从而统治天下,替天行道,长久不衰不陷入危险困境。
实际应用:
其实天下没有可以提前预知的事情,没有这种神话,但是却有预知趋势一说,很多好的事情演化到一定的阶段就一定遭遇到不幸,事物运行的这种规律永远不会变化,只是持续时间长短的问题,我们应当认清其中的这种规律,在发展顺利的时候要积极的思考问题所在,知道顺境不会太久,保持安定不变的这一状态不会持续很久,因为事物都是在动与静之间转换变化,而遭遇到逆境的时候也是一样,好与坏都是在不断打破平衡相互转变着,最终所有的事物本质其实都是归于【无】,事情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是我们不断的追寻赋予它们意义,我们无法预知每一件具体的事情,我们只能预知趋势,而预知了趋势我们就要积极作为,在顺应趋势的过程当中积极的改变,做我们能做的所有努力。《道德经》不是一部消极避世的哲学理论,而是一部倡导顺应规律积极行事的哲学理论,本章就通过道的规律描述说明了统治阶级应该如何治理天下的理论,在现在的我看来实为一本非常好的管理哲学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