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清明节没有回老家祭祖,我想留下对父亲的一份怀念在心里..我猜自己会去哪里?我已算到自己会在住的的地方宅上三天 ,方圆活动范围不超过200米,吃饭的地点是同一家店,点的餐是同一个套餐...循环往复...
为何如此的宅,我也常常疑惑,正好在“得到”武志红心里学专栏找到了一些解释和答案
1.程序、封闭、控制
当一个人过度追求自我掌控时,容易陷入到封闭的状态。
我经常想一个人呆着感觉更加自在,更加有掌控感,我不愿意麻烦别人,也不愿意按别人的想法做事和占用我的时间和空间,一般他人的要求自己总是不好意识拒绝,感觉自己是一个没有主见的老好人的角色,心里其实又很是不愿意去做,我不喜欢他人来掌控自己的生活方式
宅着的空间,以及可以控制的事物,着构成了控制感的基础。(原来我宅只是想控制我自己的世界)。一个人所控制的世界,可以视为内部空间,相对应的是外部空间,而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间,有一个过渡空间。
应为工作中住的是学校的宿舍寝室的原因,有时同一楼层隔壁姑娘有时候传来欢声笑语,而自己经常自己关起门来弹弹吉他,无意想去跟她们打招呼去交谈,如果在面对面的在楼道经过,或者是在工作中的必要交集,视乎会现出正常的一面,会微笑,会聊上几句...在心理上跟习惯自己的内部空间和熟悉的独处模式。
通过设置程序化的路径,为了追去自我掌控感,容易陷入到封闭状态。熟悉本质上是一种掌控。
2.宅是为了切断敌意
我想自己对这个世界是否存在着敌意,我不愿意出门去面对外面的世界,对外界有那样一份不安全感,或许我自己从事小学教师的职业也是一种其他形似的宅,对外面世界的一份选择的倾向。然而这是一种紧绷,不真实的存在。
敌意常是孤独封闭的想象,一个人自己内在的敌意会唤起外界的敌意。连接可以破敌意。
太宅的人通常伴随着无助和被害感。他们封闭自己,既是为了挡住外界的敌意,也是为了锁住自己内在的敌意,根本上是为了锁住自己内在坏的生命力。
对于太宅的人,老师给出的非常简单的解药——回到现实世界
越是封闭的人,越容易觉得世界是肮脏的、坏的污浊的、冲突的、令人失望的。虽然这有一定的现实性,但更可能是内心被锁住的敌意向外投射的结果。只要和外部世界建立起越来越多的关系,内在心灵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所谓的疗愈就会发生。(比如多交有益的朋友,由此世界带来的正反馈)
希望我们能在一个开放、丰富、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只要不主动伤害,就能能容纳各种人以各种面貌进入。
3.越封闭,越累
听到心理学的这个这个结论(原来我的脑子里也有冒出过这样的念头),世界上最恐怖的事,常常是我们追渴望的、最重要的事。比如说等我财富自由了我就不工作了,就呆在家里,就到处旅游,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但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现实是自由还有多远)。我也曾想过给我一部电脑和一部手机宅着一直也可以过下去,殊不知看到的理论解释是一些不工作避开社交最严重的连朋友都没有的人比被逼迫高强度劳动的人,如奴隶、工作狂生活的还要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人他们的能力都被内耗了,内耗是一种损耗。有理论说人的身体和心灵是一个反脆弱系统,你越是不使用它就越脆弱,你越调整它它就越强大。
然而更恐怖的是在我们潜意识里,常常是我们最渴望的、最重要的事无比渴望和别人建立关系,靠近别人,靠近你喜欢的的人(这个人可能是童年没有得到关爱的父母,可能是恋人),而把这个最生命最基本的需要,视为最恐怖的事情。生命的
很多时候有些人觉得自己是一个人长大的!
“链接渴望,是人类最根本的渴求,要压制它,将消耗大量的能量,说以喜欢宅的人所感受到的累由此而来。相反,去爱和有意义的忙,可以是一种治疗。”
每一次放假后连续几天的宅,自己确实很累,我所做的无非是看视频,睡觉,弹会吉他,玩手游。。。原来如此之累,自己没有听到这一刻,就像伤口上面蒙着一层怎样纱布不知其症结在哪,去做有意义的事,去链接,去爱,去感受水流在手中流过,去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有意义的忙是一种治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