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要刻船山遗书之七【540】2023-11-24(2)
章太炎先生分析曾氏靠刻印船山遗书来“悔过”的说法虽过牵强附会,但是从当时时局来看,反清思想越燃越盛,爱新觉罗氏满清的无能和堕落思想,激起一大批兴汉灭清的湖湘士子,他们从王船山遗书里寻找到民族大义的思想和精神,大量汲取反清排满的营养。辛亥志士杨毓麟、陈天华、禹之谟等人,都是“生平喜读先儒王船山遗著”的一批人,王船山的民族思想无疑照亮他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之路。
王船山的思想还深刻地影响着近代湖湘士人群体中一位重要人物,此人即有“海内名儒”之称的杨昌济。杨昌济毓湖湘先贤最崇拜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王船山,一个是曾国藩。从杨昌济传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王、曾两人的书,杨昌济读得最多最精,且终生相伴。他对王船山的评价是:“王船山一生卓绝之处,在于主张民族主义。”深受王船山影响的杨昌济,又使自己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得意弟子毛蔡张(昆弟)等人。他们经常到船山学社,听著名船山学专家刘人熙讲述王船山的学说。青年毛同学更是特别喜欢读王船山的书。在他当年的听课笔记《讲堂录》中,有记载王船山的一句话:“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即使后来成了革命领袖,在战争和建设的繁忙年月里,王船山的书也常常伴随着他。
通过以上简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王船山对湖湘文化,尤其是对湖湘士人的人格和学风之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儿深远。
近代湖南以陶澍为代表的经世派,以曾国藩为代表的经世派转化来的早期洋务派,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以毛蔡为代表的新民学会命革派,无一不受船山思想的影响。船山为什么会对近代湖南有这样大的影响呢?
近代中国,可以这样简洁地予以概况。其时代背景是四个字--内忧外患,其时代主题也是四个字--寻找出路。近代湖南自然不例外。湖南地处南北干道,虽穷困但不偏僻,尤其自湘军运动之后,湘人皆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为己任,忧时伤世之心更为强烈。忧患岁月需要强大的人格,船山对信仰坚贞不移,对事业执着不舍,艰苦卓绝,矢志不渝,其人格之强大非寻常人可比。寻求年代需要借助闪光的思想。船山立在深厚的学问之上,对前代的人与事或褒或贬,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对人类社会的整治,伦常秩序的构建,都有自己的设想与谋划。他的思想理论中常有智慧之光在闪烁,其启发性与借鉴性也非通常著述可比。这就是船山在近代湖南之所以有巨大影响的原因所在。
今天的时代虽与过去大不相同,但前进与探索的人类社会本质并没有改变,船山依旧是我们的先哲,尤其对我们衡阳人来说更是如此。即便是举世都不谈船山了,我们衡阳也不能忘记船山。即便是国人都沉溺于财富和娱乐之中,回雁孤峰一座,也要日夜呼唤这个四百零四年前诞生在它山脚下的伟大儿子。我们要让船山之魂长伴雁城,长驻人心,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