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一) ——诗坛知己 李白与阿倍仲麻吕

读书笔记(一) ——诗坛知己 李白与阿倍仲麻吕

作者: A绿萝花 | 来源:发表于2024-06-09 21:45 被阅读0次

      在西安市的兴庆宫公园里,有一座汉白玉铸成的仿唐代结构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唐代来中国留学,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阿倍仲麻吕而修建的。

      从公元七世纪初到九世纪末,大约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多次向唐朝派出了遣唐使团,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其中阿倍仲麻吕就是随行遣唐使团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与盛唐时期的李白、王维等著名诗人都有密切的交往,并且感情深厚。在李白的传世作品当中,也有写给他的诗作。

      诗题中的“晁衡”就是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的汉名。阿倍仲麻吕在大唐开元五年,作为遣唐使来到中国。因为仰慕中华文化,学成之后并未回国,而是留在大唐继续深造,甚至参加了科举考试,中了进士,获得了在唐朝做官的机会,深受唐玄宗的器重。

      天宝十二年,已经五十多岁,在唐朝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阿倍仲麻吕被获准回国。但不幸的是船队在航海途中突遇风浪,触礁沉没。

      很快,一个关于“阿倍仲麻吕被溺亡”的消息传回了大唐。李白听到之后可谓是悲痛欲绝。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

      “日本晁卿辞帝都”李白在这首诗的第一句就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回国的热闹场景。当时长安朝野人士纷纷送别,连唐玄宗都亲自题诗相赠。晁衡也写下了“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的诗句,表达自己依依惜别的心情。紧接着李白想象了好友归国的船只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场景“征帆一片绕蓬壶”。蓬壶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仙岛。晁衡的船只颠簸在岛礁众多的大海上,似乎预示了一种危险的到来。紧接着“明月不归沉碧海”表面上是写一轮皎洁的明月沉沦于无尽的碧海,实际上暗喻了晁衡的遇难,同时也以明月来比喻晁衡高洁的品质,更让人心生无限的惋惜与哀愁。最后一句“白云愁色满苍梧”,晁衡的离去似乎让山河变色,连苍天都满面含愁,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李白这里以白云含愁来抒发内心的忧愁,将听到友人离去噩耗的悲伤抒发到了极致。

        但是随后剧情发生了戏剧性逆转。晁衡所乘坐的船只确实在海上遭遇了风暴和海盗。同船一百多人全部丧生。晁衡经九死一生,两年后辗转又回到了长安。

        李白的这首《哭晁卿衡》虽然是听到了误传的噩耗而写的,但真实地表达了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情。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是李白误以为好友阿倍仲麻吕被呼啸的海浪吞噬而留下的哀悼之词,长歌当哭,令人动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一) ——诗坛知己 李白与阿倍仲麻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fi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