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星期四,天不错,有太阳。有太阳就暖和,就愿意晒晒,俗话讲是晒暖,太阳底下再去走走看看,更是一举两得。去老城吧,看看濮阳老街上的老东西,近几年官方在这些老东西上下了不少功夫,规划重建之下添置了不少的赝造附属物,其意也是想锦上添花,也需要有人附庸唱和,窃以为,是好是坏总是有人花了大钱,锦上添花不敢妄想,不要画蛇添足就好!老街道内,徒步了将近五公里,马庄街、御井街、十字街、北大街,城隍庙、御井回銮碑、四牌楼,以及正在复建的县衙和树起的多座“八都坊”,都特意路过或深入其中仔细地看了、拍了,多是故地重游但也新知不少,其中新辟的“澶渊之盟纪念馆”,重拾了宋辽征战的史迹,另解了澶渊之盟的积极意义,更让人认识了濮阳前身的古澶州作为军事要地所发挥的作用,纪念馆给原有的回銮碑和御井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御井街的北端跨过国庆路,围挡之内重建的仿古建筑已经成形,按照骑友人到中年(也是生于斯的怀古人士)的说法,这里就是古代县衙州府所在的位置,解放后开辟的国庆路将老县衙一穿而过,遗留的房屋也做储粮的城关镇粮所使用,而今濮阳打造古城的运动,一座仿古的老府衙呼之欲出,再次将人们拉回历史中的政治中心。如果再联想到毛主席提到的北门楼,也该在此处。北门楼,亦称披云楼,和古城墙一起都在国庆路一线,宋真宗在北门楼上与辽兵对峙,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1958年11月,毛主席在新乡车站列车上接见豫北各县委书记时,曾问时任濮阳县委书记王惠民:“濮阳还有北门楼吗?”或许在建的工程就包括这座赫赫有名的北门楼,以后再看。再有就是北街上添置的九座新牌坊,加上原来的一座,现在一条大街上树起了十座“八都坊”。根据史料,八都坊 又叫“澶渊名阀坊”,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建,是为纪念明代濮阳籍在朝为官的8位都御史而立。可惜老牌坊已毁于“文革”,后由濮阳县政府拨款,在仅存的断石残基上重修,现为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近两年,按照濮阳县总体规划,北大街拟规划建设成仿明清式的商业街,新树立起来的九座八都坊为提升改造的项目之一,号称“八都四尚书牌坊”复建工程,且是按照官阶高低,牌坊的规格也不一样,极显官本位思想,即王崇庆、董汉儒、赵廷瑞为二品以上勋级,牌坊为四柱三门七楼式;史褒善、李珏、王廷为三品以上勋级,牌坊为四柱三门五楼式;侯英、纪著、吉澄为四品以上勋级,牌坊为四柱三门柱楼式。然而,人们对大多的事物是喜新厌旧的,可对于文物却恰恰相反,于是就听到一些有识之士吐槽这些仿古之物,认为是画蛇添足,做工粗制滥造,还有人不客气地称是垃圾。自南向北走过北大街,自然也从九座新牌坊下穿过,确实做工不够精美,样式也不美观,纯属随意叠加的应景之物。除了上述有所添加的看点之外,老城的灵魂四牌楼也必须走到,这里是形成东西与南北两条中轴线的交汇点,也是古代建城的龟背中心,所以也叫中心阁。四牌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开州知州龙大有为彰显明朝官绅侯春、侯英、侯大节祖孙的为官清德和捐田助办明道书院的义举而筹建,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这里古旧的气韵仍在,现代的买卖充斥着老式的门面,髹漆过的四牌楼继续散发着历史厚重的光辉。走出老城的街区,解放大道是濮阳县现代以来的主要大街,曾经也是繁盛至极,但现在也开始提升改造了,红旗路至国庆路一大段的东侧,全部的建筑物拆除一空,连原来的汽车站也荡然无存了,寄托乡愁的人们从此也把来往老城的起止点深埋在记忆里了。冬日暖阳之下,近一个半小时的老城游走,游得安祥,走得从容,也算是一次有收获的户外运动吧。
澶州,是濮阳老城北宋时的地名。宋真宗赵恒曾经几次御驾亲征,在此与辽国定立了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25年的战争,给北宋王朝创造了一个长达120多年的和平发展时机 来到濮阳老城,如今正在大拆大建,红旗路至国庆路一大段的解放路东侧,全部的建筑物拆除一空,连原来的汽车站也荡然无存了 走进老城的老街道,逼仄的格局仍在,历史的气息还有。从城隍庙外走过 站在新华街(西大街)的尽头,向东望一眼老城中心的四牌楼,一会儿就要走过去 澶渊之盟纪念馆项目是在原御井公园的基础上改建的,于2015年8月动工建设,总投资1000万元,是目前我国纪念“澶渊之盟”重大历史事件的唯一纪念园 纪念馆位于御井街中,馆内东侧有一古井,水清澈甘甜,为真宗驻跸时所用,俗称“御井甘泉”,故街名由此而来 回銮碑,亦曰“契丹出境碑”,此迹是宋辽大战与“澶渊之盟”的唯一见证,2019年10月7日,已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銮碑原为青石,高2.6米,宽1.3米,碑文为宋真宗所赋《契丹出境》诗,相传为寇准书写,字大如掌,苍劲挺拔,秀丽流畅 碑文内容是“我为忧民切,戎车暂省方。征旗明夏日,利器莹秋霜。锐旅怀忠节,辟凶窜北荒。坚冰消巨浪,轻吹集嘉祥。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上天垂助顺,回旆跃龙骧。”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2017年国庆节前夕,濮阳县澶渊之盟纪念馆开馆迎客,前院内设德政殿 后院设和同殿,均为宋辽史迹展览厅,内容有“宋辽风云”、“澶渊之盟”、“泽被后世”三个主题 公元1004年辽军南下攻宋,进逼宋都城汴京。宋宰相寇准力主抵抗,军民奋勇御敌,在澶州(今濮阳)城下射死辽帅,大挫辽军元气。辽提出议和,宋真宗赵恒也急于求和,借口“屈己安民”,在澶州与辽订立议和条约,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因澶州亦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这一历史事件被史学家称为“历史的拐点”,濮阳因其是“澶渊之盟”的所在地而闻名于世 宋朝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一直为后世所诟病,认为宋朝是在“花钱买和平”,是在处理外交关系上采取了一种非常屈辱的方式,是开了“屈辱求和”的先河 但现在史学界对澶渊之盟的认识完全改变了,认为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保持了一百二十余年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发挥了有利的作用,为中华民族赢得了长久的和平期,影响深远 濮阳老城,以及御井和回銮碑,无疑都是澶渊之盟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见证者 御井街的北端跨过国庆路,围挡之内重建的仿古建筑已经成形,一座仿古的澶州府衙呼之欲出 沿着新华街(西大街)走向老城的中心四牌楼 四牌楼是一座由四面牌坊围筑而成的亭阁,坐落于濮阳老十字街的中央。西面牌匾曰“澶渊旧郡” 南大街,店铺鳞次栉比,过年的摆饰也开始卖了 南面牌匾曰“河朔保障”,北宋时期,澶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都有着巨大影响。因而,澶州被誉为“河朔保障”,实属当之无愧 东面匾额上的“颛顼遗都”,是取上古时期五帝中的第二帝颛顼在此建都之意 北面的牌匾曰“北门锁钥”,说明了濮阳曾经的军事战略地位 北大街回望,可见斜阳下的四牌楼 顺着北街穿过国庆路,就来到树立有九座牌坊(不包括原有的一座)的“八都坊”一条街 现在新建的九座牌坊以人物名称命名,自北向南依次为:王崇庆、董汉儒、吉澄、史褒善、赵廷瑞、李珏、王廷、侯英、纪著 新建成的牌坊群为“八都四尚书牌坊”复建工程 老八都坊,又叫“澶渊名阀坊”,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建,是明代濮阳籍都御史纪著、候英,大理寺卿李珏、史褒善、王廷,尚书赵廷瑞、董汉儒,巡抚吉澄同立 复建的“八都四尚书牌坊”,王崇庆、董汉儒、赵廷瑞为二品以上勋级,牌坊为四柱三门七楼式;史褒善、李珏、王廷为三品以上勋级,牌坊为四柱三门五楼式;侯英、纪著、吉澄为四品以上勋级,牌坊为四柱三门柱楼式 由此可见,官越大,牌坊越浩繁,新牌坊极具官本位思想,对于新牌坊及其工艺,舆论褒贬不一 徒步老城老街的示意图,大约走了4.6公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