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天行有常,阴晴圆缺;世事常态,悲欢离合。
最近小宝就面临着这个离别难的问题。因为我们工作变动,举家迁移到赣州,所以小宝也随之换了学校。新的环境,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挑战,适应起来比较难。
去年开始小班的时候,几乎整整九月一个月,他都不想上学,好几次哭哭啼啼。刚来这里前几天还好,但是这段时间又是不想上学。
甚至到了校门口就是不肯进学校,还有各种理由借口,说要回家拿东西,要拉尿,要上大厕,要干嘛干嘛的。
道理可能都懂,就是一直转不过弯来。还是以前老大的时候比较好,那时没有疫情,放学后大家可以留在幼儿园一起玩。
他们同学之间玩,我们家长也在一起。从小就给老大培养了好几个伙伴,从幼儿园小班到中班大班,一起读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直有这么五六个人,可以说真正的发小了。小孩同学之间玩,放假和周末我们也会约着玩。
可以说在老大身上我们确实花费了心思,也更加注重培养教育。但对于老二,因为更小,大家都更宠溺,所以适应能力独立能力有待增强。
问他为什么不想上学,他说中午要睡这么久的觉,下午放学这么晚来接他。唉,就是转不过弯来。他没有午睡的习惯,确实是要到那里“装睡”一中午肯定觉得很漫长啊。放学是有顺序的,要小班先放学,然后再到中班,而且现在班级又更多了,必然会比以往更晚接他。
想到了以前自己读五年级,要去镇上读。那个时候小学1到4年级都是在村里读的,五年级就去镇里读了。周五放学开心回家,周日下午去上学恋恋不舍。还记得当时经常三步一回头,就是不想离家。
平时家里亲人外出工作,或者大家探亲回家,离别总有几分难受和不舍。
或许也有遗传因素吧,对亲情看得比较重,对家人比较依赖,毕竟家才是港湾。
小宝,要尽快适应呀,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