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浅说离骚3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2-10-17 13:42 被阅读0次
谈诗:浅说离骚3

屈原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一一楚辞。它的语言句式上的特点是句子的长短不齐、参差错落以及多用兮字。根据历史记载,一些楚歌,如《越人歌》《沧浪歌》本都是可以歌唱的,它有自己的曲调。

谈诗:浅说离骚3

我们不妨再来谈一谈屈原的《离骚》的语言艺术: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楚方言入诗,语言华丽,有一定程度的对偶。

屈原的《离骚》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离骚》在当时虽然未必能唱,但是由于这种体裁本身与民间歌曲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它本身也具有优美的节奏声调,也就是说具有音乐美。

据说读楚辞,要用一种特殊的楚声才好听。“楚辞”当然是指楚地的方音。《汉书·朱买臣传》说倒朱买臣“说《春秋》,言《楚苦》,帝甚说之”,所谓“言《楚辞》”就是朗诵楚辞,而且以此受到皇帝信任。

但是为什么会读楚辞就能如此获宠于皇帝?难道一般人不会读楚辞?当然不是,这说明朱买臣读楚辞是有一种特殊的声调。买臣是吴人,吴在战国时属楚,所以也可称楚人,因此他是以“楚声”来读楚辞的,别的人虽然会读楚辞,但不会用“楚声”,买臣因此获宠。这种“楚声”当是一种以楚方音为基础,再加以诗歌的特有的节奏和音调,读起来非常悦耳动听。

屈原的《离骚》以楚方言入诗

楚方言入诗,是《离骚》在语言上的另一个特点。楚方言的运用,并不仅是作者为了表示自己对楚国语言的热爱,它是楚辞的地方特色的必然,是楚辞新诗体的重要组成因素,所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就说明“楚语”本是这种新诗体特征之一。

但是方言的运用又不是不经选择的搬用,而是诗人根据作品思想感情的需要经过一定的筛选。《离骚》中的方言除了少数动词、名词外,多是一些最能表达喜怒哀乐忧惧的语气词。

屈原是楚人说楚语,《离骚》又是充满感情的抒情诗。对屈原来说,用善于表达感情的楚方言中的语气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最方便,最得心应手。如果我们把《离骚》中的属于楚方言的语气词都去掉或者换上别的语气词,那将是什么样子?

相关文章

  • 谈诗:浅说离骚3

    屈原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一一楚辞。它的语言句式上的特点是句子的长短不齐、参差错落以及多用兮字。根...

  • 谈诗:浅说离骚4

    如果我们对中国古典文学史进行一次逆向追踪,从中不难发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既...

  • 读诗:浅说离骚2

    屈原的《离骚》中确乎难找到明确的兴。而朱熹谈到的有一些比,后世也有不同的看法。朱熹在“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

  • 读诗:浅说离骚1

    三十年前,我的古典文学先师姜修章教授,用尽毕生心血研究楚辞,他对屈原的《离骚》有许多独到见解,只是我那时太年轻,心...

  • 檀林读《诗境浅说》0⃣️

    对于初学写诗的诗友我建议的起步经典是俞陛云的《诗境浅说》。 《诗境浅说》1936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84年又...

  • 离骚3

    怀念某人,know me.我和我的brothers.let's drink! beer and wine.不要去担...

  • 《离骚》(3)

    昨日简友东方君在我文末留言道:“试着不依赖译文去素读一段《离骚》,真的好难‘啃’!”继而发出“《离骚》何其难哉,真...

  • 金圣叹六才子书

    金圣叹的六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 《庄子》我没读完,准备细读。 《离骚》读了...

  • 诗境浅说

    10.楚江怀古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邱。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

  • 诗境浅说

    (6)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诗:浅说离骚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gz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