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开启智慧之门的表象―― 常春藤第31次共读记录

开启智慧之门的表象―― 常春藤第31次共读记录

作者: 追随的脚步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07:40 被阅读0次

    2018年5月26日      整理人:冯一飞

    郝老师介绍儿童心理学

    本书语言深奥,内容清晰,我们须借助共同体力量,转化为熟知的内容。书虽薄,但内容丰富,仅依靠读书会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缺乏预习和浏览同类型的书籍,是很难理解的。今天我们开始读第三章,信号性和象征性功能,前面虽然读过,但仍然是一头雾水。为了便于理解,先阐述一下皮亚杰的背景。

    任何一个智力的发展,都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适应,一个是组织。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同化是吸收,阅读的本质是同化,因为它是吸收,读不懂皮亚杰,我们应先吸收,然后再顺应认识达到同化。适应来源于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要么适应环境,要么它会改变结构,再去适应。基因的抗药性是由顺应达到同化。一个生物的进化是不断调整自身结构而适应新的环境,本质上是同化。第二个是组织,是心理认知,是结构化的,也就是皮亚杰的图式。我们处理教育问题是就是用我们的图式来处理的,而这种模式很多时候是经验主义,这里的发展就是图式的丰富。一个医生能处理各种疑难杂症是因为图式丰富,一个高明的球队教练也是因为图式丰富,可以灵活运用各种资源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图式的丰富靠同化和顺应,鱼只有一种图式,鸟有两种图式,人的图式丰富。智力的发展,皮亚杰认为有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量的增加。三岁上幼儿园,七岁上小学,12岁上初中,是根据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确定的。皮亚杰认为0到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2到7岁,为前运算阶段,7到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12到15岁达到了高峰。在感知运动阶段,无真正的思维,因为不会在心理上加工形成表象,动作缺乏守恒,不可逆。在感知运动阶段要明确两概念:知觉和运算,知觉是物理经验,运算是逻辑数理经验。皮亚杰认为智力发展是运算,物理经验依赖于直接动作(有的心理学认为智力是物理经验得来的),行为主义和联想主义不是智力发展的本质原因,皮亚杰举例小石头,十个小石头不会因空间顺序而发生变化,这是思维的发展,是逻辑数理经验,智力发展是逻辑数理经验,知觉和运算是相辅相成,只不过是运算起决定性因素,运算对知觉产生影响。第二章讲知觉,运算不是对知觉的抽象概括,直觉本质上不可逆,运算是可逆的(举例定襄到忻州,大脑中规划进行可逆性运算,这是逻辑数理经验。知觉必须是亲自走一趟,运算依赖知觉也影响知觉,先判断再走)。

    第三章是感知运动阶段向前运算阶段过渡的中间环节,出现了信号性功能,类似于红灯绿灯,信号性功能可替代事物,标志着表象性思维的产生。

    程平平读课本内容41页

    郝胜英:表象构建前要一定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信号。

    郝晓东:感知运动阶段多了一种功能,这个功能就是表象,表象是思维的基础,什么是表象?(重点)

    王小龙:15页表象的概念

    程平平:表象就是杯子不在眼前,别人说杯子的时候,我头脑中有杯子这个事物

    王小龙:表象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过去,感知的事物,二是再现。

    郝晓东:判断三个概念:①物自体,②认识的事物,③表象

    例如五台山大酒店,没有接触是物质体,呆在这里是认识的五台山大酒店,等我们回去描述五台山大酒店这就是表象。那么呆在五台山大酒店这和物质体一样吗?认识的五台山大酒店和五台山大酒店本身一样吗?

    王泽伟:认识到的五台山大酒店,可能只是一部分,不客观,不全面,不准确。

    王小龙:其实你认为这就是五台山的全部。

    王泽伟: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物质体是客观的,认识到的是主观上的,是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建构起来的。

    郝晓东:信号物能引起表象,信号物就是心理,语言,表象和象征性的姿态。

    程平平读课本内容41页

    讨论本段在说什么内容?

    刘:首先要明确几个关键词:信号物,被信号化,被分化出来的。首先是信号物,围绕0到2岁孩子研究,杯子是信号物,家长告诉孩子这是杯子,这是被信号化,头脑中有这个概念,被分化出来是自己形成一个架构,是逐渐认识接纳这个事物的过程。皮亚杰从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研究智力的发展,更符合自然这一块,贴近生活规律。

    郝晓东:分化某种程度就是强化,应该是逐步强化。

    王小龙:没有被分化出来,信号物和被信号化是一体的。换句话说就是语言信号与具体事物未分离。

    郝老师:信号性功能有视觉性的,有听觉性的,有触觉性的,表象不单单是图像,感知运动阶段没引起表象,停留在知觉阶段,没出现运算。

    程平平读42页信号性功能的出现

    郝老师:本段内容有什么疑惑?

    模式:延迟模仿――游戏――绘画――心理表象――出现初期的语言

    石海燕:出现行为模式形成表象,模仿构成表象的开端,模仿姿态成为分化了的信号物的开端,一开始是无信号的。

    闫美云:信号物出现在从六个月到两周岁前,表现的越来越明显,比如看过的事物、绘画书,电视,孩子能把看过的故事电视情节记下来,然后通过自己的游戏形式、涂鸦形式显现出来。虽然不太准确,但确实是他想表现的,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郝老师:信号性功能是从两周岁开始出现。表象和知觉的差别是什么?

    王小龙:引起知觉的物体是否存在。

    郝老师: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时头脑中出现的形象,没有被分化的信号物就不能称为表象。表象有运算的成分在内,一个是永恒性,一个是可逆性。永恒性是指事物不在眼前时也能理解事物是存在的。

    程平平读模仿的作用

    程平平:这一部分讲的是对前面五个阶段的分析,前四个阶段逐渐由动作表象到思维表象过渡再到语言的出现,语言与模仿性质相接近,但高于物理模仿,整个过程逐渐递进,信号物从事物中分离出现。

    郝老师:什么是动作表象?什么是思维表象?

    石海燕:动作表象是由感知运动获的;心里面表象是延迟模仿,是内化了的,脱离了动作,有了思考;语言表象脱离了心理,模仿,更加高级。

    郝老师:表象产生的过程,有模仿到游戏到绘画到心理表象,逐步的脱离了知觉。模仿是顺应,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

    程平平读象征与信号

    程平平:集体性象征是什么?

    郝老师:模仿、游戏、绘画都是象征,这是儿童个体去模仿的,而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儿童得去学习这些。杯子有不同的名称,不是儿童去模仿的,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这种表象一种是个体模仿可以去做的,二是你去学习的,所以它是依从传统形成的,因而是集体性的。儿童要适应这种信号,并运用语言来交流,模仿是自己创造的,语言是学习的。

    石海燕:佯作入睡,象征是模仿,信号是大家都是这样的。

    讨论:信号是语言,语言是具体信号,信号是初期语言。

    信号高于象征,象征有象的含义,源于模仿。

    小孩去模仿,一种是直接模仿,二是游戏、绘画,通过知觉模仿。

    模仿是动作形式,象征是功能,动作是模仿,模仿动作带来的作用是象征。

    郝胜英读第二节象征性游戏

    郝老师:本部分内容虽长,但无特殊意义,西方人论述严密,所以用较长篇幅进行论证。

    皮亚杰认为象征是为了去适应现实,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同化,游戏把自我同化到现实当中,同化的过程中有模仿,模仿是顺应,顺应的终极目的是同化。

    郝胜英读第三节绘画

    郝老师:本部分无多大意义,从第一节到这一节分别在谈信号物,谈信号物是分析表象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感知运动结束后引起表象的功能是如何变化的。

    读第四节心理表象53页

    郝老师:这部分在说什么内容?

    程平平:表象和思维的关系,有人提出无表象的思维,作者认为表象在思维中是有作用的,接下来最后一段要论述表象和运算的关系。

    郝老师:两个核心观点,表象不是由知觉直接派生出来的,表象在思维中有一定的作用,所以要谈表象和思维的关系,中间部分在论述这两个关系。知觉是物理经验,为什么我们读不懂皮亚杰,是因为文字在大脑中并没有形成表象,没有运算,缺少逻辑数理经验,如读完本节内容,回去之后讲不出来,那是因为没有形成表象,缺乏思维。

    知觉――信号――表象――思维

    读55页两种表象形式。

    郝老师:本段理论的论点是,运算阶段的表象受到运算的强烈影响。心理表象分为两类:再祝表象和预见表象。再现表象又分为静态,运动和变形三个方面,前运算阶段的表象为静态表象。

    读56页复写表象

    郝老师:重点是第四部分的最后一段,第五部分的最后一段。

    动作就是运算,表象是建立在运算的基础上,不单纯是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上,表象的发展会促进运算的发生,运算的发生是学习和智慧的本质。

    旅游和游学的区别:旅游是走马观花的看,而游学则有运算在内,让孩子走出家门,在具体处境中理解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地理的内容在环境中的显现。带孩子到秦岭,了解秦岭南北两侧气候的差异,对中国气候的影响,这个时候就会发生运算,孩子会去思考,这个知识就是活的知识,而不是背诵。僵死的背是知觉,理解是运算,知觉促进运算,运算改变知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启智慧之门的表象―― 常春藤第31次共读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lo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