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思维》和《时机管理》是两本书,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同一个人,丹尼尔·皮克,他是TED大会特邀演讲嘉宾,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著名的未来学家。
什么是未来学家呢?其实未来学家指的是那些能够推测未来的人。这个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是不是会出现那些路边的算命大师呢?未来学家并不是算命先生,具体来说,是指一些科学家或社会科学家系统的预测未来,尤其关乎人类的生命演变以及地球的未来,未来学听着十分高大上,它确实是一个很难的学科。虽然他们对未来的预测不能完全信,但是特别值得借鉴。
作者在《全新思维》这本书中说“现在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未来将属于那些具有独特思维的人。”
上一个时代,当人工智能还没这么发达的时候,一个孩子如果左脑厉害,心算特别突出,一上来就是算那种几千乘几千的算式,这种孩子往往会被保送北大清华。记得以前文理分科,大家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我们以前引以为豪的左脑技能,在新时代里,似乎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们有了人工智能。而我们曾经认为无足轻重的“右脑”的创造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在接下来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
换句话说,这极有可能决定谁会蒸蒸日上的生活,谁将举步维艰的工作。观察身边的三十岁左右的群体,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他好像总是能找到时代的风口,而有些人每天很忙碌却还是稳定地穷着。那么,什么样的工作是在未来会比较危险的呢?书里提到了3条检测自己的工作是否危险的判断标准:
1.你做的工作是不是别人比你的钱少,比你做得还好。
2.在未来,你的工作是不是电脑会比你做得更好更快,你是不是在和电脑抢工作。
3.用户对你的需求是不是足够大,就是你的稀缺性是不是够大,不可替代性是不是够大。
让我们看看决胜未来需要拥有的6种能力,你是否都具备呢?
1.设计感(创新)
设计的本质是创新。苹果公司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有设计感的公司,好的产品首先是设计好看。
那要怎么去锻炼设计感呢?作者觉得唯一的提升方法就是多看,多记录,比如学画画,学拍摄,然后分析。我们可以多观察生活,多逛逛博物馆,看看杂志,在看事物时去培养不一样的看法,在看电视、电影的时候可以尝试从配角身上找到一些对于审美的提高。
2.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就是同理心。共情能力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甚至思考地比别人更深入的能力。每个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具有很强的共情力的,艺术家用作品来帮助我们表达情绪,歌曲、电影、文字都是把别人说不出来的东西说出来。这就是共情力,未来很重要。
3.讲故事的能力
所有畅销书作家,热播剧的编剧、导演,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其实商业领域也需要会讲故事,以马云为例,他会讲故事是众所周知的。现在的公司去融资啥的,也是需要向别人讲自己公司的故事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微信公众号里边卖产品,都是在讲故事。记得之前买洗脸巾,广告文案是,因为妻子过敏,所以丈夫打造了这样一款安全柔软的洗脸巾。还有王品牛排,因为太太喜欢,所以特意研制,只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这样的故事是不是会比生硬的广告更具冲击力呢?每次刷着公众号里的故事,猝不及防一个广告,钱包仿佛就被掏空。
故事,就是把信息置于一个场景中,让信息具有一种情感冲击力。比如:王后死了,国王也去世了,这不是故事。但是改成,王后死了,国王也心碎离世。这就是一个故事。“心碎”是一种情绪状态,而故事,就是加入很多情绪状态才吸引人。
4.资源整合能力
你认识很多人,知道很多知识,这都不厉害,关键是,你怎么用?换句话说,就是怎么把资源整合到一起。
5.娱乐感
娱乐感简单来说就是“让你觉得好玩”的能力,喜欢玩乐是人类的天性。娱乐感,将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能力。亨利·福特说过,工作就要好好工作,玩耍就要痛快地玩耍。确实,工业时代是要把娱乐和工作分开的。
但现在,幽默是最好的人际交流的良药。当你面对伴侣时,幽默的沟通是不是会比上级式的命令更有用呢?学生是喜欢传统的中规中矩的教学,还是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吸收知识呢?作为下属,是喜欢严肃的领导还是风趣幽默的领导呢?
这个时代,互联网普及,娱乐感是全民追求的东西。以前我喜欢自己岁月静好,现在我发现多一点娱乐感,生活好像会精彩一些。当然娱乐感并不意味着娱乐至死,我们需要娱乐,但也需要思考。
6.意义感
什么叫意义呢?总的来说就是你做的事能否和伟大、美好、真挚、善良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在未来,意义感会变得更为重要,所以有才能的人都会追求自我实现,要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边说“人只有给生活和工作赋予意义,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记得以前在微博上看到说,90后的离职率很高,几乎1年一换。我想,那一定是老板只谈梦想不谈钱,或者这份工作没有意义吧。你每天都在进步,这就是工作的意义!
在未来,设计感和讲故事的能力会让你产生影响力,共情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娱乐感会提高你的能力,意义感会放大你的特色。当有人能将这6种能力整合到一起,他就是一个会讲故事、能跨界、理解人、有品位、好玩有趣,活得有追求的人,这样的人,用《未来简史》这本书的话说,就叫“神人”。
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看看自己具有6种能力中的几种,大家一起慢慢修炼!
那讲到这,今天的第一个话题就结束了。接下来,让我们开始讲一讲时机管理。
在生活中,我们永远都在做一个关于“何时”的决定,比如何上课,何时发布坏消息,何时结婚,何时跑步,何时减肥,或者何时开始认真对待一个项目或一个人。这就是时机管理。
我们大部分人的时机决定都是靠直觉和猜测做出的,还有些是靠心情和惯性做决定的。但其实,时机管理不同于普通的时间管理,它更像是一门艺术。
《时机管理》这本书里有很多颠覆性的观念和大量最新科学研究,这些研究都非常有意思,它会促使我们重新去审视生活,重新选择时机去做决策。
时机管理会让你的生活和工作更高效,做一件事情事半功倍的最佳方法就是寻找最佳时机。如何寻找到最佳时机呢?让我们先来讲一个情绪的U型节律感原理。
twitter相当于我们的微博,全世界有twitter账号的人将近10亿,其中就有我们中国人民的卧底川建国同志。在twitter上,每秒发布信息大约6000条。科研团队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发现,我们的情绪在一天中,是一个U型曲线,积极的情绪通常在清晨最为活跃,在下午直线下降,傍晚又再次回升。
书里说,每个工作日基本都一样,周末会略有不同。在周末,人的积极情绪水平总体较高,早上的高峰时间比平常晚两个小时左右开始。可能是因为睡懒觉,但是整体形态保持不变。每天的通勤时间是人们最不开心的时候,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上班要提前1小时出门,现在走10分钟就到,是很有幸福感的。
人在一天中有两个情绪高峰,就是早上和晚上。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领导,那最好不要在下午开会。我们平时,是不是也觉得每天到了深夜就感觉全世界都是自己的,到了早上,起来学习、工作都充满了干劲。但是中午,尤其1点多那会儿,是不是几乎都很颓?
书里做了两个总结:
1.人的认知能力在一天中不会保持不变。
在16个小时左右的清醒时间里,人的认知能力是在以一种规律的、可预见的方式发生改变。某些时段,人们会比其他时候要更聪明、更敏锐、更有创造力,或者更愚笨、更迟钝、更缺乏创意。
2.这些日常波动比人们想象的要更为极端。
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家认为:“每天的高点和低点之间的表现差异,相当于你喝大了酒和没喝酒的差别。”
成年人在早晨解决问题的思维表现最佳。当我们醒来时,体温会慢慢变高。温度的上升逐渐提高了我们的能量水平和警觉性,反过来又促进了我的执行力、注意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去做最重要的事儿。
刚刚情绪U型曲线说到人们在上午和晚上精力充沛,下午的状态一塌糊涂,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呢?
并不是。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类型,它把人分为了两种。
第一种是夜间型,比如爱迪生。这类人日出很久才会醒来,讨厌早晨,直到下午甚至傍晚才迎来高峰。爱迪生是一个夜猫子,得益于他的发明,因为有了电灯,这个世界上的夜猫子越来越多,人们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做更多事儿了!另一种则是早间型,起床很轻松,白天活力充沛,晚上却疲惫不堪,到了九、十点就一定要睡觉。
书里说,我们中有一些人是云雀,一些人是猫头鹰。云雀喜欢早上起来嗨,猫头鹰晚上睡不着。富兰克林曾说“早睡早起能使一个人健康、富有、聪明。”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书里写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早睡早起的让人更聪明。事实上,那些夜猫子拥有更多的创造力,更强的工作记忆力,他们甚至拥有更多的幽默感。我想,为什么很多作家都是昼伏夜出,在夜里创作思维更活跃,大概也是因为他们是猫头鹰。
所以,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呢?
如果你是一个猫头鹰,但是必须早起干活,当你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工作的时候,以下5条原则需要记住:
1.休息比不休息有效。干一会儿休息一会儿。
2.动起来比坐着有效。站着工作也许比坐着更精神。
3.社交比独处有效。找同事一起交流一下,或许会有思维的碰撞。
4.户外散步比待在室内有效。当你觉得状态不好的时候,可以出去转转,然后再回来工作。
5.彻底放空比思绪万千有效。可以去思考一些跟现在在忙的事情无关的事儿。
除了这5个原则,还有更重要的提高下午工作状态的方式,你一定想不到它居然是吃午餐,而且不在办公室吃午餐的人在一天的剩余时间里,精力会更充沛,更少疲惫。
除了午餐,午睡也是很有价值的一种休息。午睡是我们大脑的冰面修复机,睡10-20分钟,可以很好地修复大脑皮层上的印痕、磨损和划伤。午睡甚至增加了心流体验,提高个人创造力。
认清自己是云雀还是猫头鹰,找准自己的节奏,在最合适的时机做事情是最高效的。
下面总结一下时机管理的要点:
1.根据情绪的高低点来安排工作的主次。
2.在状态不好时要运用5条原则来调节。
3.走出办公室的午餐和短暂的午休很有必要。
改变思维,管理好时间,高效工作与生活,你就是未来最靓的崽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