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AKosRTzS_1lnn5ZZW3Nulw
原文中英)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
——罗素
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总有人想要用种种理由消灭幸福所需要的参差多态。这些人想要这样做,最重要的理由是道德;说得更确切些,是出于功利方面的考虑。因此他们就把思想分门别类,分出好的和坏的,但所用的标准很是可疑。他们认为,假如人们脑子里灌满了好的东西,天下就会太平。因此他们准备用当年军代表对待我们的态度,来对待年轻人。假如说,思想是人类生活的主要方面,那么,出于功利的动机去改变人的思想,正如为了某个人的幸福把他杀掉一样,言之不能成理。
——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如果你在谷歌里面输入“singles”,首页会跳出以下搜索内容:
· Wikipedia对music single(音乐单曲)的定义
· 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中对1992年 Cameron Crowe电影“Singles”的介绍页面
· 以及,19个约会网站的链接。
如果点进第一个名为“2013年前十名单身网站”连接,你会看到:
· 一位名为“Summer”(或 Double Trouble——从图片说明中很难分辨究竟哪个是名字)的露着半个脸和巨乳的女性
· 以及10个约会网站的链接。
如果你赶紧退出这个弹出广告(因为那位 Summer同她的其他半张脸的朋友们吓到了你),并在 freedictionary.com 这个网络词典中输入 Singles,你会看到:
· 无人陪伴
· 孤独
· 与其他人脱离
· 缺少伴侣
· 与“禁欲”相关
· 以及(你猜对了!)14个约会网站的链接。
如果你搜索“单身女性图片表情”(现在你已不由自主地要去搜索),你会欣赏到以下高雅网络艺术:

(每年有超过6.8万名单身女性饿死)

(男友抱枕,满足你所有的寂寞需求)
Aaaaand, this!
以及,注意!前方高能!!!

(30岁以上单身女性)
到了这一步,你停了下来,因为,看!你根本不需要再研究了,因为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单身女性是可怜的、孤单的、不圆满的,而且应竭尽所能地摆脱单身状态!
因为,很明显,单身是糟糕透顶的。
(快!找个男人!找个男人!否则你就只能是个没人要的老女人!)
所传递的社会信息,收到!
我们为什么对单身女性厌恶至此?
我们终生都在接收着社会所传递的性别歧视信息,即每个女人都需要一个男人,没有男人,即使只是暂时的,也意味着作为一个女人的失败,而我们就是这种信息的产物。
即使我们(但愿如此)并不赞同这一点,但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单身女性和单身情形时,我们却会经常不自知地强化这一观点。
当恢复到单身状态后,我们会告诉自己我们有多么孤独,虽然我们身边围绕着很多爱我们的人。
如果我们有个女性朋友刚结束一段恋情才不过几周的时间,在酒吧里,我们会把她推向每个看起来还凑合的男生,因为我们想让她“重返赛场”。
对于哪怕我们只是才5分钟没见的未婚的朋友、同事和亲戚,我们也常常会问他们每个人:你有没有男朋友?仿佛这是衡量她们过得好不好的一个完美的标尺。
我们跟孩子讨论他们未来的配偶和婚礼,内心已经先认定了他们肯定是异性恋,以后肯定要结婚。
我们不断在复制散播着这些概念:滴答转动着的生物钟、无法令人生圆满的职业路径、性情凶狠的离异人士、疯子般的养猫女。
我们在互相羞辱,我们也在羞辱自己。
我们这样做,已有数百年之久。
从女权角度简短诠释为何社会厌恶单身女性
我们的文化深深植根于“配偶”这一概念中。
每个人最终都要进入一段异性的、一夫一妻的、法律约束的关系之中,这一社会标准在我们国家历史上一直都是一个惯例。
与这一惯例狼狈为奸的,是“女性是一种财产”这种观念、对女性性欲的控制,以及男女有别的劳动分工——正是这些理念,维系着充斥着性别歧视的宗教、政治和经济体系。
传统上,一个女性的生计是依附于她的丈夫的。当她处于较高阶层,不允许工作,或处于较低阶层,能找到的工作很少,而且薪资很低,因此无法糊口,都的确会出现这种情形。
即使在近代历史中,我们的资本主义体系也几乎是全部是由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结构而助力的。在这一体系中,女性几乎在经济上完全依附于男性,即她的丈夫。
维持男权社会秩序,正需要不平等的婚姻,以及旨在达成不平等婚姻的、充斥着性别成见的求偶流程。
而在这一秩序中,是没有单身女性的立足之地的。(实际上,圆满、成功、幸福的单身女性对这一秩序而言恰恰是一种威胁。)
因此,数千年来,我们认同“单身女性是迷失的、孤独的、不幸福的、悲伤的甚至又笨又丑的”这些成见。
并且,正如上面的那些搜索出来的表情图片所尖锐展示的,我们现在依旧如此!
这一理念,有何不妥?
除了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单身生活逊毙了这一观念本身就是完全错误的!
如果你单身的时候不快乐,那很抱歉,那一定是你打开方式不对(而且可能你也内化了男权社会关于单身的一些偏见)
因为单身生活,棒极了!
而且极为重要。
而且非常健康。
它是一份政治宣言、是远离性别歧视的庇护所,是展示女性也可以自给自足的一个机会。
而且它在心理上、情绪上、生理上以及精神上都对你存有益处。
单身生活的益处
01你更可能维系亲密友谊
当你没有“某个人”时,有时候你会发现你有很多的“某些人”。
你的朋友们!
没有恋爱关系耗费你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你可以专心维护你的友情。
长期的真正友情能够为你提供无条件的陪伴、精神支持和发自内心的爱。
他们喜欢和你在一起,但不会要求你始终陪伴。
他们喜欢与你亲近,但不会为“这段感情会走向何种结果”而忧心忡忡。
他们慷慨给予,却从不期望成为你的全部。
他们甚至会降低你的压力,有助于你寿命延长。
而且,研究还显示,单身状态下,维持社交圈子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且孤单死亡的可能性反而要更低。
02想干嘛干嘛
想要休假几周去南美洲旅行?
说走就走。
本来只是计划在朋友家待一晚上,但想要玩整个周末?
没问题。
下个月想要去另外一个城市找个工作?
好嗨哟。
想要剃光头?
说剃就剃。
不管是去踏上探险之旅、踏上新的职业台阶、或是整个周末关掉手机,捧一本喜欢的书宅在家里,你不会伤害到任何人,也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
03更多自己的时间
想象一下恋爱中你和对方共度的时间。
现在,这些时间全部都随你一人支配。
爽歪歪!
04一人独霸整张床
打鼾、被子被抢走、翻来覆去、横七竖八、作息规律不一致……与另外一个人同床共枕,并不总是我们所期望的那种8小时甜蜜依偎的美好画面。
实际上,与别人共眠,也意味着更少的实际睡眠时间。
共睡一张床的两个人相对于独眠的人,睡眠受扰情形要高出50%,这对身体、情绪和精神健康都有着直接的负面影响。
当你单身时,你的床、你的房间、你的作息、你的时间,都由你一人做主。
如果你想与别人同枕共眠一下,你可以邀请他们。如果你想自己待着,你也不需要很尴尬地去跟对方谈你想要一些私人空间。
你的地盘,你做主!
05尽情约会
让我们实话实说,约会让生活变得有趣!
当你不在恋爱关系中时,你可以想约谁就约谁,怎么精彩怎么来。
调情!跳舞!抚摸!交友!谈朋友!享受一百万次初吻!
来一场性感的、小鹿乱撞的晚餐约会!跟觉得有趣的人一起喝个咖啡。来一个你事后恨不得立马忘记,但数年后却会让你大笑起来的尴尬约会。
也或者,上述什么都不做。我的意思是,你现在都是自己说了算。但想做什么的时候知道自己可以做,这一点还是很爽的。
06可以专心自我探索
对你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什么让你感到开心?你真正喜欢做什么?你内心真正想要待在哪里?
当你努力作为另一个复杂人类的伴侣、当你的人生与另一个人生交织在一起时,很难百分百确定地去回答上述问题。
当你与另一个人相守时,你需要妥协很多,以考虑双方需求和愿望。但当你单身时,一切只考虑你自己就可以了。
学着如何取悦自己,如何安抚自己,如何爱自己,所有这些,都由自己来完成。
自己去做一件事,不要告诉任何人。
找到你的狂喜,找到你的激情,找到你的自我。所有的这些,都不存在于他人身上。
无论只是短暂单身,或是刻意选择单身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单身而圆满的生活,真的可能吗?
是的!是的!是的!
纵观历史,充斥着众多从未戴过婚戒、从未认同自己是其他人伴侣的聪明独立的女性。
充斥着爱情生活丰富、常常开怀大笑、成就斐然的女性、像是 Susan B. Anthony 和 Coco Chanel一样的女性。
这些女性重视独立、能动性和自由,拒绝牺牲这些,去迎合要求她们必须“安定”下来的女性成见。
想象一下“你自己一个人没法过得圆满,你必须找到另一半才算完整”这种社会信息所带来的心理影响。
呕~~
不要喝下这杯恶意满满的毒酒,女性朋友们!
(它尝起来满是压迫滋味,而且早已经过期了)
单身是切实可行的生活方式
通过为健康感情关系营造讨论空间、以性别教育的方式启发更平等的感情关系、争取婚姻平等等方式,女权运动在改变人们对感情关系的认知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因此,当今很多女性能够享有充满爱意的圆满感情关系,这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但单身这一选项却通常被排除在讨论话题之外。
单身女性常常在工作中被孤立、在家庭中被视为羞耻、在一些更大的社会圈子中,被赋予种种偏见。
我想现在这也正发生在我身上。
我很肯定会有人读到我这篇文章,并想象我是一个周六晚上,在为了给自己辩护而写这篇文章,而且我穿着一件Hello Kitty的连体衣,蜷在沙发上,吃着瘦身套餐,看着重播的 The Bachelor(美国一档知名相亲栏目《黄金单身汉》),躲在被好几只猫压着的毯子下面暗暗抽噎,一只手忙着在Facebook上追踪我所有前任以及其他一些已婚朋友的动态,准备见到下一个长着阴茎的人就扑上去,并希望他会爱上我。
还会有人言之凿凿地说我很自私,并说女权主义正在毁掉婚姻和整个社会,还会说“女人已经不再是女人了”
还会有人对我表示不屑,觉得我不成熟、误入歧途,想象着我每天穿着我负担不起的高跟鞋穿梭在这个城市,流连于一系列肤浅的活动中,大多数夜晚都会睡在一个陌生人的床上,他们还想象着有一天我会长大,认识到我的生命多么空洞虚无,并且最终会清醒过来。
他们会说上述这些话,即使他们与我素未谋面。
他们会说上述这些话,即使我甚至还没说我是单身。
这些充满恶意的想法就在那里,它们是有力的社会控制工具。
但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所坚信的,我们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宰。
如果你想终生单身,可以。
如果你想在遇到一个非常棒的人之前保持单身,可以。
如果你不想再单身,你可以开始一段感情,而且对你现在的单身生活并不痛恨、羞辱或蔑视。
就这么简单,
也这么难!
但如果我们相信在传统惯例之外,还有其他幸福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认为人们不该因迈出男权界限而受到嘲讽,
如果我们认为女性已经不需要再多一个被羞辱的理由,
那么我们必须接受这一挑战。
每个人的幸福,各不相同。
“单身歧视”和“婚姻狂热”都是文化上的不安全感所带来的副产品。与直觉恰恰相反,DePaulo认为人们对单身人士的偏见以及对婚姻的过分追捧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如果婚姻的好处真有那么明显的话,完全不需要如此大肆吹捧。” DePaulo如是说。过去婚姻曾带来的好处如今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单身女性也可以有孩子,拥有开放的性关系,并且能够经济独立。DePaulo认为,对于真心想要结婚的人说婚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是一码事;可如果一揽子认定已婚人士优于单身人士,则暴露出我们内心深处对婚姻价值的不确定性。
已婚人士比单身人士更加快乐更加健康的社会认知是不成立的。DePaulo对那些得出结婚有好处的研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它们在各方面都存在大量缺陷。(通常情况下,研究对象要么完全不包括离过婚的人,要么将离过婚的人和单身人群混为一谈,因此便掩盖了他们曾经结过婚且不喜欢那段婚姻的事实。另一个问题在于:研究婚姻完全不应该粗略地以“是否结婚”为标准对人群进行划分,这与研究吸毒可大不相同。)在 DePaulo看来,其中有一个最可靠的调查。该调查项目长期追踪了同一群人,并发现在他们婚礼前后,他们会表现出短暂的幸福感提升,之后就会回到他们单身时的水平。(如果他们在后来离婚,他们甚至都不会表现出这一短暂的“蜜月效应”)。此外,对单亲父母的非议也很容易驳斥:真正给孩子带来伤害的不是单亲家庭本身,而是充斥着整个家庭的矛盾、争吵、冰冷,或是对孩子不管不问的家庭环境。
最重要的一点是,单身与否并无好坏之分,幸福没有捷径。不管是选择结婚还是单身,跟随自己内心的人,往往是最快乐的人。对DePaulo和许许多多的人来说,选择单身只不过是在做一件他们感觉适合的事。“如果我结婚了,我不会更快乐,也不会更健康。” DePaulo说,“我爱单身生活,除了一切单身歧视和结婚狂热。”
——出自 https://ideas.ted.com/the-price-of-being-single/
Bella DePaulo (哈佛大学理科博士学位,1979)是一位获奖无数的社会心理学家,著有《Singled Out: How Singles are Stereotyped, Stigmatized, and Ignored, and Still Live Happily Ever After》等。Atlantic 杂志描述她为“在单身体验方面,美国最领先的思想家和作家”,她曾做“What no one ever told you about people who are single”的 Tedx演讲。她反对单身歧视,创造了Singlism一词,并努力将这一歧视现象带入大众视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