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衆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衆生。無復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衆生。若心取相,則爲著我人衆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况非法。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正信:正確的信仰,準確地掌握釋迦牟尼所說的這一套東西。
希有:是不容易的。
世尊:佛、釋迦牟尼、世尊是同一個人。
頗有:一大批。
這個提問很有趣,幷不是說“將來的人能相信嗎?”,而是說“將來很多人信嗎?”
爲什麽要加“頗有”兩個字?
這是下級對上級說話,講話得小心,不能說“有人信嗎?”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
如來滅後:這個如來,是那個神嗎?如來會滅嗎?
這裏有一個重要概念。我們以基督教爲例,基督教的神叫做上帝,但這個神是有名字的,叫耶和華。上帝爲什麽會有名字?上帝獨一無二,爲什麽有名字?天獨一無二,天就是天,爲什麽會有名字呢?爲什麽上帝叫耶和華?因爲他以前叫耶和華,後來變成上帝。
當時的以色列、希臘這一帶,是城邦制,土地是分散的,很多城邦。每個城有自己的守護神,所以希臘會有這個神那個神,這些守護者凑起來變成希臘神話,其實就是每個城邦的守護神。
耶和華也是某一個城邦的守護神,後來耶和華打遍天下無敵手,就變成上帝了。上帝的兒子叫做耶穌,通過瑪麗亞生一個小孩叫耶穌。聖父聖子聖靈,是三位一體。耶和華和耶穌是一體的。
任何宗教,是一個金字塔,上面是神,底下是群衆,中間是代言人。代言人是不是人?當然是人,才會開口說人話,才能聽得懂。神是看不見的,要有代言人來描述。代言人爲什麽能够描述,能够替神說話,因爲他是特殊的人。可以特殊到什麽程度?跟他是一體的。
對于我們來說世界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就有三大代言人。佛教的神叫如來,如來的代言人是釋迦牟尼。基督教的神叫上帝,上帝的代言人是耶穌。伊斯蘭教的神叫上帝,上帝叫安拉,安拉的代言人是穆罕默德。這三個代言人是有時間差距的,最早是釋迦牟尼,然後是耶穌,然後是穆罕默德。這三個放在一起就會看見差距。穆罕默德說我是人,百分之百的人,我只是先知,我只是腦袋比較好。耶穌時間更早一點,耶穌說我是人,但我是神的兒子,必要的時候跟神是一體的。釋迦牟尼,是人,是王子,有父母,得吃飯穿衣,但是他跟如來是分不清楚的,一會兒是如來一会儿是釋迦牟尼。
許多人對如來的解釋,一萬個人當中九千九百九十九個說如來是釋迦牟尼的另外一個名稱。這是不對的。如來是神,釋迦牟尼是人,只是這兩個經常混用。
所以這裏說如來滅後,是講釋迦牟尼滅後,就是我滅後。
還有一個解釋是,如果未來,我死了,滅度之後。
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
章句:文字、書本的意思。
爲什麽用章句,不用篇章?
章句出自《孟子》,例如梁惠王。而論語是“篇”。
記錄整理這個內容的老學究們,內心排斥新來的佛經。孔子可以用“篇”,它頂多是與孟子平齊,用“章句”。
生信心在前,以此爲實在後。
《金剛經》有“信”無“學”,宗教是信的,不是學的。
這個信是“正信”,相信我就是正信。
基督教比較好理解,相信我的就是正確的,信別人的都是魔鬼、邪道。
是諸衆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衆生無復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衆生。若心取相,則爲著我人衆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
諸衆生:不止一個。但絕對不是頗有。有幾個。
福德:注意福德跟功德的區別。後面講。
何以故?
爲什麽這個人可以這樣呢?一個前提是,他已經學了好幾輩子了。
怎麽知道他學了好幾輩子呢?因爲他能够做到無人相無我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能够做到六無。前面是四無,這裏變成六無,多了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不能用你的心來取相,也不能用法相,也不能取非法相。
你不能捧著這本書,不能有本本主義;也不能亂來;也不能若心取相,想怎麽幹就怎麽幹。一是反對本本主義,再一個是反對經驗主義,另一個是反對唯心主義。
有的人是不讀书,有的人是死讀書。法相就是死讀書。
有的人是不讀書,但是很努力地思考。用論語的話解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每天抱著頭燒,不讀書,覺得自己很偉大,想來想去,這就叫心取相。
我認識一個人,他說當年我們國家專利制度是他提出的建議,國家要設立專利局。有了專利之後,你才知道進步到哪裏?他經常收到中西部地區的科學家,窮一輩子之力,研究出來的東西,在上海早在幾十年前就有了。
若心取向,就是思而不學。取法相就是學而不思,每天書上說什麽都是對的。非法相就是亂來,既不學也不思,張嘴就來。這都是不對的。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
如來常說:如來常跟誰說?如來常跟釋迦牟尼說,或者釋迦牟尼常說,我常說。它經常混用。讀完《金刚经》之後,不用去想,就觉得如來跟釋迦牟尼是同一個人。
如筏喻者:我常常用筏做比方。筏就是比小船還小的船。
法是要舍掉的。筏,到了彼岸,就不要了。關鍵是你要到彼岸。這是個到彼岸的概念,是海洋民族的概念。中國人農業民族沒有這个概念,我今天穿的這雙鞋,明天還是這雙鞋;我今天騎的這匹馬,明天還是這匹馬,沒有筏不要的概念。我過了這條河,這個筏我就不要了。用道家的說法好解釋,得意忘形。你得到這個抽象了,具體就可以忘記了。
法尚應舍。何况非法。
這個法是我的法,应当舍去,何况不是我的法。這個“法”跟非法相的法是兩個概念。
這已經是攻擊別人了。任何一個新的學術,新生力量起來都是帶有攻擊性的,否則它不會成功,它一定是我針對你,新的一定要打倒舊的打倒老的。就像馬丁路德要打倒天主教一樣,一定要有針對性的,否則沒有力量。
須菩提是同志,菩薩是好同志,什麽樣是好同志?
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叫做好同志。
好同志要怎麽樣去執行任務?
要不住色布施。
爲什麽要不住色布施?
因爲不要驕傲,成績不是你的,一切成績是對方的。
一個什麽樣的人可以從靈魂的深處去確認,一切成績是對方的?
是一個高尚的人。這個高尚的人,一看他的外表,他的行爲就是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這是個高尚的人,是好同志,是菩薩。如來善護念。
到這裏,《金剛經》有空的概念嗎?有無的概念嗎?有生老病死嗎?
沒有。很積極向上樂觀。
金剛經是從歡樂開始到歡樂結束。後來的都是附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