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一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的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我认真点进去看了看,这篇文章讲的一个主题是“90已经无欲无求,看破红尘了。”文章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
佛系拍照(随随便便拍照,过个滤镜)
佛系找工作(有无都好,随随便便找个工作)
佛系发朋友圈?佛系打的?(司机在远处,我告诉司机我自己走过去)
其实,这就是一种丧文化,似乎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怡然姿态,和所谓的“无欲无求”。同时,这篇文章也间接在向世人说了一个“90似乎没有什么追求”,很丧的一个理念。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90后,就开始被标榜了各种“丧”,“老去”的标签。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第一批90后胃已经挎了”,“第一批90后开始养生”,“第一批90后开始防脱发”等等。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年代里,90后慢慢成长,我们接触的新鲜事物和拥有的资源要比80后多得多,我们也被称为个性的一代。所以,世人都在关注这一个群体,等他们慢慢长大。当我们慢慢长大,关注似乎不是关怀而是开始变成了讽刺。00后的讽刺,媒体的讽刺,然而,就像南方都市报说的,这是一种代价更迭话语权的转移。就像当初的我们,对于“老去”的80后也沾沾自喜的自认为,自己成为时代的主角,而00后,媒体亦如此。
但是,身为一名95后,每次在看到这样的文章,心底里的无奈和愤怒都油然而生。媒体们为了流量,不惜把90后的丧文化,夸大其词,以偏概全。我承认90后的我们不喜欢随便把梦想挂在嘴边,不喜欢像汪峰老师一样,每天三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但我们不至于是无欲无求,无梦的一代。
佛系文章里面,说到了一个“90后佛系找工作”,对于一个在今年刚经历秋招的95后的我来说,这个话题,怕是最有话语权。佛系网申?佛系宣讲会?佛系面试?···全部都是扯淡。
数据统计,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有800w人,为了在水深火热的秋招中挣脱,你是不知道我和我身边的同学都付出了多少。在暑假的时候,我们便开启了如机器人般的网申日子,海投,笔试,等通知。在我大约申请了8家公司的时候,朋友告诉我,他已经投了20几家,且不说,这位朋友这样海投的方法正确与否,但他心底里那份找工作的冲劲不可否认。因为身处2A普通院校,所以大企业的宣讲会并不会来我们学校宣讲,因此,跑宣讲会变成了一场拉锯战。
八九月的广州,阴晴不定,常常是上一秒晴空万里,下一秒就晴天霹雳,随即而来的大雨倾盆。记得,那一天晚上,我们几个人为了去华工听一场宣讲会,路途遥远,还下起了大雨,到的时候场地已经爆满,我们只能站在门口,湿身地在门口站了接近两个小时,包括几个女生,要是平常,她们肯定已经开始抱怨,但是,为了投个简历,大家看了看,没说什么。
当秋招结束,细数我周围的这些同学,大都数也都拿到了不错的offer,当然,不妨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同学,甚至有整天在宿舍睡觉的同学,但是毕竟这换做在哪个时代都有,不应该强加在90后的身上。
对于佛系拍照和佛系打的,我觉得真的是最扯的,感觉就是把几个有神经质的人,安给了所有90后。我和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佛系打的,说的就是,“你叫了滴滴,司机还没来到你身边,你就先和司机说,你别过来了,我去找你”。看完我就???这不是神经病,该吃药了吗?
我还真没见过,有人在司机还在远处距离你几百米,1公里的时候,你就圣母般地走去找司机,还一路姨母笑?既然毅力坚强,干脆步行去到目的地得了?
还有佛系拍照的,说的是“随随便便拍照,随随便便发朋友圈。”我只想问一句,要是男的,我保证你女朋友不打死你?要是女生的话,随随便便拍照?随随便便发朋友圈?不求好看?怕又是有病,而且病得不轻。据我身边的女同学们,拍个照片,基本是这样的:找好角度,凹好造型,开始惆怅要用哪款APP来修图,一个个滤镜试了一遍,最后还是用回最先的那个滤镜,哎,觉得自己的表情好像没凹好,那我还是选择个贴纸贴上吧,最后再裁剪一下,想一下文案,可以发朋友圈了。这是一个完整的发朋友圈的内心活动,何来佛系?何来无欲无求。哪怕是男生,我们拍到一张好看的风景图,我们也会简单调调饱和度,色调,裁剪再发。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表达,用生活中这两件平常的小事,找了两个神经质的人来证明90后佛系,显然有点脑残。
在这个时代,我的身边,也不妨有非常优秀的90后。比如我很喜欢的一个公众号WYN,其实就是由一群暨大的90后所创立,从几千的粉丝到现在百万粉,和成立了工作室,他们也办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活动,在他们办过的学渣奖学金里,获奖的都是一群在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有坚持拍摄,组织了一场为期33天的丝绸之路自驾追星之旅;有酷爱赛车,组建了自己的六个赛车队。他们都是不平凡的90后,因为热爱和坚持。
最近关于90后的文章层出不穷,作为90后的我,也想发声,哪怕可能被误解。长大成人的我们注定被关注,但是希望,媒体更多的是关怀,而不是以偏概全,博眼球的嘲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