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像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
对任务的中断点,影响任务完成的效果。找到任务的核心思考区,而不是先做打扫性的工作,例如要做一个ppt,应该首先做好ppt的架构,排版之类的是次要的,可以放在最后做。
2.用认知类型划分工作分层。(并不是机械地按照任务的一般顺序划分)按部就班地工作,难以出效率。
小说的三个图层:叙述,描写,对话。
论文的图层:核心论点,逻辑架构,解释说明的案例个故事etc。
3.图层工作的好处:
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减少‘转换损耗’,提高工作的效率。
便于为作品附上更多图层,增加作品的层次和厚度。
(做惯了简单的事情,应该尝试用高效率的方法完成复杂的事物)
实际的工作中一般有老人带新手的过渡阶段,如果你遇上了一个很有经验的人或许能够给你提点一二。如果所谓的老人也是个糊涂蛋,你的工作只能是摸着舌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7862798/4d761468118c769b.jpg)
4.如何写好一篇散文:
音乐:构思,勾勒出大体轮廓。
建筑:搭建,定点。
纺织:织就,填充。
(所以啦,论文并没有那么难写啦)
5.在一个公众的陌生环境,要学会观察楼层结构图,如安全出口,逃生通道,这是属于前瞻。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复盘反思,是一种回视,在失败的经验中,不断思索,大概可以称之为后顾。
6.理论vs实践
沙兰格照着书本修理摩托车,很显然失败了。纸上谈兵,空有一肚子的学问,也根本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理论读多了,常常被人成为书呆子。)
7.显性知识内化成隐形知识,隐形知识通过练习显化成显性知识。
8.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可以用来重复使用,迁徙。那些总结出经验的大牛,靠授课,不断地传授经验,赚地盆满钵满。
爱生活,爱碎碎念念,爱吃小辣条的小姑娘,喜欢风居住的街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