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作者: 林慕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3-06 18:08 被阅读31次

    美人迟暮是一种自然规律,不过,明明是夕阳无限好的风景,却无人有心欣赏,都认为是比较悲凉的处境,将之与英雄末路相提并论,其实这种命运比起红颜薄命来,还是胜过许多倍的。

    在真实历史里占有一席之位,数百数千年得以流传下来为人熟识的女子,她们或涉及政治,或极具才气,但多数都没有例外地生命以惨淡结局收场。

    像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西施迷惑吴王夫差有功,却被越王勾践沉入湖底;王昭君自汉宫远嫁异族,流转于呼韩邪单于父子之手,一定不会快乐;貂婵成功离间董卓与吕布,最后不明不白地被关羽一刀了断;杨玉环最冤枉,与唐玄宗恩爱多年,三千宠爱集一身,马嵬坡下他为了保存自己性命,亲口下令处死他的解语花。

    略比她们平凡一点的女子也不见得有好下场,南宋最出名的两个女诗人朱淑真和李清照就是一个例子。其中以朱淑真尤甚。李清照一生经历家变国变,但与赵明诚夫妻恩爱二十八年,琴瑟和鸣,志趣相投,一生有过很多快乐时光,所以在后来生活困顿,一样坚强。相比之下,朱淑真要不幸许多。

    朱淑真的悲剧,始于她出嫁之后。

    和李清照一生清清楚楚有迹可寻不一样,朱淑真生年不详,卒年不详,籍贯身世不详,婚姻与爱情也不详。 仅有的一点资料显示,她生于仕宦之家,自幼聪慧,爱读诗书,工于书画。她由父母做主嫁与一个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一生想要得到的爱情并未如愿,最终抑郁早逝。又传她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烧毁,以至其生平不可考究,素无定论。

    朱淑真一直是个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女子。她的诗作多数与爱情生活有关,早期格调情致缠绵,后期则愁闷幽怨。她的才情不输前辈李清照,可惜她的生活里,除了爱情,不作他想,结果,一朝在这里触礁,她的生活俨然崩塌了。

    朱淑真在才华方面也许无庸置疑,但现实生活,却不算聪明。虽然婚姻大事不由她做主,但是既成定局,何不接受事实,努力把局面转变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婚事虽是父母之命,但幸福,真是自找的。

    从她的诗作中可以看到,她成婚以后,夫家离娘家颇远,虽然偶有书信往来,亦让她惆怅。而她的丈夫,是一名官吏,或许公务繁忙,陪伴她的时间不多,也没有如她想象中的感情生活那样,对她嘘寒问暖,温柔体贴。也许是因为这样,她觉得日子过得没有滋味,开始自怨自艾,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她对丈夫的处境是理解的,她写过一首《春日书怀》: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已无鸿雁传家信,更被杜鹃追客愁。月落鸟歌空美景,花光柳影漫盈眸。高楼惆怅凭栏久,心逐白云南向浮。

    她和丈夫之间也并非全无感情,从一首《圈儿词》便可知:“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数不尽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儿圈到底。”丈夫外出,她甚是思念,于是写了这一首词寄给他。他收到信后,第二日就雇船回归。可见她的丈夫亦未是传言中的不解风情。这是大家所能看到的,朱淑真婚姻生活里唯一一段温馨的故事。

    可惜向往归向往,现实生活不可能时时刻刻如她所愿,日子过于孤单,她的愿望一次又一次落空。她从少女时代开始就对爱情充满幻想: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可是,如今,她的夫君,不但没有给过她诸如“张敞画眉”的温柔,连陪伴她的时间也日渐减少。她有过抱怨,但换来他的好言相劝却不合她意。于是她写了一首《自责》,表面上说自己 ,实际上是埋怨他: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她想和他一起,二人舞文弄墨,迎风赏月,他却劝她利用针线活计来消磨时光。她焉能不独自生闷气?他大抵是一个不甚细心的人,她不言不语,他也不多加相问,终于,她从一首《闷怀》“黄昏院落雨潇潇,独对孤灯恨气高。针线懒拈肠自断,梧桐叶叶剪风刀”的自怜自怨自气,到了对他心生怨恨: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愁怀》)

    自此,她放弃了与丈夫的感情,陷进了自己给的桎梏,除了怨天怨地怨人,她难以发泄心中的苦闷。

    对于这样的生活,她也鼓起过勇气想要摆脱,可是得不到娘家人的谅解,她也没有努力争取继续过着幽怨抑郁的生活。但终究朱淑真还是对爱情有憧憬的人,所以,她在没有和丈夫正式分开的情况下,和旁人约起会来。这些,都是出自她自己的诗句。像“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她为时人诟病,原因出在这里。

    在南宋那种环境,虽然积贫积弱已久,年年进贡处处挨打一直求和,在道德要求方面不仅没有放松,而且变本加厉,一些饱学有识之士自为国家饱受异族屈辱,似乎想在束缚女性方面找回一些尊严。但无论如何,朱淑真自己也有错。当时,理学对于婚姻的约束虽然一箩筐,但遵守的人却并不多。前有王安石力劝儿媳妇改嫁不必为儿子守寡,后有陆游的前妻唐琬再嫁赵士程,李清照再嫁张汝舟。朱淑真也大可与夫决绝,再来寻觅真爱。况且,她也早有这样的想法: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在感情路上一直不顺利。有了情人以后,不知道为何,又与情人分开,最后,她绝望得投水而亡,那一年,她不过四十五岁。

    一代才女,极其不快乐的度过了一生。

    事出并非无因。朱淑真出身官宦之家,少女时代的生活想来是很不错的,她没有经历过风雨,从娘家到夫家,她一直无须为生活忧愁,于是,她可以专心的去追求她向往的爱情,可惜,她的夫君是个需要为家庭生活奔波的人。她渴望温存,他忙于生计;对于她的失意,她流泪,他疲惫;二人越行越远。

    其实,按朱淑真这样的性格脾气,只有贾宝玉式上有父兄庇护下有仆人围绕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世家子弟才能够满足她的要求,他每日的功课只是对长辈昏定晨省、外游赴宴、吟风弄月、调脂弄粉,当然有时间对身边的女子嘘寒问暖温柔体贴无微不至。

    她不懂得,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至亲至疏的夫妻关系也不必例外。所有的关系都是需要用心维系的,亲情爱情友情都一样。都说好男人是调教出来的,各凭本领罢了。但她除了一味索取,没有其他。

    她甚至没有兴趣走出家门。邻居的女子约她去踏青,她勉强下楼去招呼,然后又羞愧自己的憔悴,找尽借口推却约会。《约春游不去》:姬约我踏青游,强拂愁眉下小楼。去户欲行还自省,也知憔悴见人羞。

    就凭朱淑真敢在与丈夫尚未决绝之时与人有情这一件事,可见她也是一个有自己思想、不甘受樊笼控制的人,可是,她始终没有积极冲出困局,而且怨恨至生命结束。

    朱淑真的夫君,那个姓名不详的男子,算得上无辜,从头到尾他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最后陪着她一起名传千古,留下“俗不可耐粗鄙不堪”的坏名声。朱淑真用她天真执着的追求,换来了两个人的一生不快乐。

    朱淑真当年可以和李清照相提并论,虽然是褒贬不一,但在那样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她们占有一席之地,说明她们的才华得到肯定。不过,朱淑真才情与李清照相若,勇气与胸襟、眼界都远不如她,两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也无可奈何。想当年,李清照改嫁张汝舟,发觉所嫁非人,便努力摆脱这种关系,即使当时南宋律法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也应徒刑两年,她也在所不计。朱淑真有李清照一半的勇气,起码也可以得到几年幸福的时光,不需要怨怼至死。

    红颜每多薄命,既是美女又是才女的朱淑真也用自己的经历有力证实了这一句话。始终觉得,别人是身不由己,她是不够尽力。

    直到如今,世人多知道李清照,“朱淑真”这三个字却似默默无闻。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存180多首诗词当中,找不到几首没有哀怨气息的,不愧其名《断肠诗集》、《断肠词》。而李清照在经历国破家亡之后,仍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悲言壮语。生活的不如意甚多,大抵也没有谁真的喜欢一直沉醉在忧忧戚戚的气氛中难以自拔,都应该知道奋发图强。

    对一个人来说,人生即使不能随时充满阳光,也不应该只懂得抱着幽怨度日。一个人的幸福,其实只跟自己有关,与和谁在一起,真的并无必然联系。至少可以学一学张爱玲:低到尘埃里,却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yr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