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玩具房里,遇到一个小男孩,他正委屈的哭着。我蹲下身问他“你怎么了”她说“”他就说是假的,他就说是假的”边说边哭,似乎准备冲出去打那个已经走开的孩子。老师忙解释:“他对一个小朋友说‘能把奥特曼唤来的神光棒是真的’另一个小朋友说‘是假的,那是电影’,小男孩说‘就是真的’,那个小孩说‘假的’‘真的’‘假的’……然后这种冲突就使他打对方,强迫别人认可自己的想法。
我想了想,对老师说“我们俩就扮演这两个孩子”,孩子就站在旁边看着我们。
我说:“这个神光棒是真的”。
老师说:“是假的”。
我说:“是真的”。
老师把声音放大:“假的”。
我说:“是真的”。
老师的情绪层层升级:“假的,假的”。
我把手放在老师的胸前,轻轻的拍了一下,放慢了语速清晰地说:“你认为是假的。”我又轻轻地把手收回来,放在我的胸前说:“我认为是真的”。
我又说:“你认为是假的,对你非常重要”。我拍着自己说:“我认为是真的,这对我非常重要”。
我又说:“我尊重你的认为,你也要尊重我的认为,你同意吗?”
老师说:“我同意”。
我们对视了一下,然后安静的站在那里等待。两个孩子微张着嘴巴,呆立着,好像一个不曾有过的大门被打开了――原来可以这样。他们进入到了这个新的世界里,内化着,持续着……好一会儿,我暗示了一下,来到孩子的身后,做了一个手势给老师。打算转身离去。老师也忙来到孩子的身后,悄声对我说:“还打了人家,怎么办?”我说“好吧”。我们等待着,让他把这个新的思维方式消化掉,等他回过神的时候,我们又重新演示了这一过程。
我说:“这个神光棒是真的”。
老师说:“是假的”。
我说:“是真的”。
老师把声音放大:“假的”。
我说:“是真的”。
老师的情绪在层层升级:“假的、假的”。
我说:“气死我了,我让你说假的”睡着就要动手打人。
老师说:“打人是粗野的”。
我连忙把手缩回来,说:“对不起,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我同意你的想法,但是我更喜欢自己的想法”。
老师也笑着说:“对不起,我不应该强迫你,我尊重你的想法”。
说完这些话,我们俩突然感到极度的愉悦。然后不由自主地把手握到了一起,大笑起来。这种多元意识的建立,就是通过规则建立的,内在的世界就扩大了,内在的空间容量加大了。
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觉得是在给孩子看了,接纳、包容和多元意识,同样带给成人喜悦的感受。在这之后,我们看到了孩子眼神深邃而神往,释然而愉快,仿佛我们一起进入到了另一个新的意识世界中。
我们并不期待在一夜之间一切都变过来,我们期待在生活中规则可以建立更多元化的东西,在生活的细节中不知不觉的改变,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和孩子们共同的生活中,改变就在这种生活的细节中逐渐形成,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生命就向美好的方向发展着。
如果儿童生活在这样的规则中,当他逐渐长大的时候,在他的意识形态中就建立起了以下的意识状态: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契约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评估意识,接纳意识,界限意识,包容意识,聆听意识,多元意识,权利意识,妥协意识,秩序意识。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如何限制孩子,我们只是限制了暴力,但是限制暴力的模式,不是就此卡住,而是打开了无数扇通往自主、独立、接纳、尊重、包容、合作、界限的大门,这样就会疏导暴力的情绪延伸到一个更加积极的,有爱的,支持的途径中,这才是规则的意义所在。
所以,根本上来说,规则保证了文明,保证了非暴力,保证了新的文化,保证了和谐,保证了友善,没有规则,我们就会陷入纠葛之中,弱肉强食之中,这对夫妻生活、家庭生活、团队生活,乃至一个国家都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没有规则就是暴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