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伯夷 叔齐

伯夷 叔齐

作者: 三千奥义 | 来源:发表于2022-09-14 01:41 被阅读0次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生卒年不详,姓墨,名允,字公信。伯,是长的意思,谥号为“夷”,通称为伯夷,他是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叔齐,名智,字公达,伯夷的弟弟,谥号为“齐”。

孤竹君当初想立第三子叔齐为王位继承人,但由于有悖于传统嫡长子继承的伦理而未立。孤竹君死后,叔齐不忍心与伯夷争夺王位,要让位给伯夷,伯夷认为这样做有违父亲的命令,于是离开了孤竹国,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离孤竹国。兄弟两人先后逃到西部的周地部落中养老,与周文王关系良好。

后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伯夷和叔齐由于世代沐殷恩,前往叩马劝谏,说:“父亲死了不及时下葬,却动起干戈,怎么称得上孝呢?作为臣子去弑君,怎么称得上仁呢?”希望武王取消伐纣的计划。但周武王决心已定,不久周灭亡商朝。他们于是以食周粟为耻,以表明对殷商的忠心,最终隐居在原殷商荒芜之地首阳山(河南省洛阳市东偃师境内),采薇而食。饥饿将死,作歌唱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伯夷、叔齐之所以阻止周武王伐纣,并非赞同纣王的暴政,而是深知“以暴易暴”的危害,要维护君臣之礼,孔子赞叹两人“不念旧恶”,是不肯“降志辱身”,从而“求仁得仁”的“逸民”。

相关文章

  • 《伯夷叔齐》阅读理解

    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

  • 李唐 | 国画作品鉴赏

    《史记·伯夷列传》 西汉·司马迁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 论语新视界129|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

    伯夷、叔齐是殷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相传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但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

  • 日论一语

    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这里讨论伯夷叔齐怨不怨的问题:“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 伯夷叔齐1

    史记原文: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

  • 这几对中国最著名好基友, 谁能问鼎第一典范呢

    伯夷叔齐 话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古代以立长为...

  • 《論語·公治长第五》不念旧恶(23)

    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叔齐是曾经被孔子赞扬过,说他们是仁者。孔子说:“伯夷、叔齐...

  • 论语5.23

    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孔子说:“伯夷和叔齐不念旧恶,怨恨因此也稀少。” 这个伯夷、叔齐就...

  • 错误的根源

    一、从伯夷与叔齐说起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排行老大、叔齐排行老三。孤竹君打算立叔齐为国君,可父...

  • 略读《史记》(四十三)伯夷、叔齐

    1伯夷列传 伯夷 孤竹君的儿子,叔齐的哥哥。 孤竹君喜欢叔齐,想让他继任。等到父亲死了,叔齐却想让位给哥哥伯夷。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伯夷 叔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zx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