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鉴 |书评
有个位置给阿富汗——读胡塞尼三部曲

有个位置给阿富汗——读胡塞尼三部曲

作者: 花尾狐 | 来源:发表于2017-03-16 16:15 被阅读54次

    有些小说家一出书便成了畅销书作家,卡勒德‘胡塞尼便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的声名,随着《追风筝的人》扶摇直上,接着是《 灿烂千阳》,然后是《群山回唱》,几乎每出一本,都被公众不懈传看,击赏不已。没有阅过以上任何一部小说的人,一定对此难以理解。读一读,这个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胡塞尼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之一,撇去阿富汗这个神秘国度不谈,单单那温情的笔触、潺潺的述说,以及外力兼内因下导致的悲欢离合,都让我们不舍释卷,感慨万千。很难想象有哪一种口味的人在读过胡塞尼的作品不感到满意,当然那些霸占文学批评话语权的人除外,因为对于公众喜爱的作品,这些人向来不屑一顾,一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尽管读者如过江之鲫,在文学史上也只是位居二流。

    如果说《追风筝的人》是一泊偶尔荡开涟漪的小湖, 《灿烂千阳》则如穿越崇山峻岭的溪流,《群山回唱》呢,更象汇入大海前千姿百态的河流。对于如此情态各异的风景,读者自有自的见解,各有各的偏爱,然而不得不承认,它们都无一例外打动过你胸膛下的跳动部位,为某个人物、某个情境甚至某个句子,洒下或多或少的眼泪。特别是《群山回唱》,它既是前两部作品的延续也是一种颠覆。毫无疑问,它让部分拥护者感到失望 ,但是那些经受住挑战的人,如愿以偿品尝到久违的快感。作品中,作者运用错综的手法,将整个故事揉碎在九个人的视角,这就象汽车刚刚驶过隧道,眼前一片亮光,紧接着又被甩入黑暗,重新在隧道中摸索,如此反复,直至终点。 当终于走完全程,读者发现作者不过在玩拼图游戏,一个有始有终、荡气回肠的故事呈现在面前:被贫穷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父亲卖掉两岁的亲生女儿, 与之感情甚笃的哥哥从此开始一生的挂念。

    有一些词能很好地形容胡塞尼的三部曲,其中包括”亲情“和”人性”。这使得无论身于何处的读者都能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联结。当读到《追风筝的少年》,谁不会爬进记忆的抽屉去找出那个与嫉妒与忧伤作伴的少年或少女?当读到《灿烂千阳》,谁不会觉得相比起莱拉和梅拉雅姆自己生活在蜜罐?当读到《群山回唱》,谁还会单纯地以为人的幸福与物质成正比?胡塞尼很清楚,读者不仅对阿富汗有偷窥欲望,更对拨开泥沙覆盖的内心充满渴望。借助书中的句子,它们象箭一样一次次穿透人物的思想,引起了读者的不安,直到读者愕然发现,那些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东西原来并无二致:和谐的家、完整的家、充满欢声笑语的家,自由与界限分明的家。

    尽管阿富汗已不再是世界焦点,人们终究清楚了这个古老的国家发生什么。至少,部分清楚。无数人通过胡塞尼勾勒这个国家人民的形象,有时是一个勾背偻腰的大胡子老头儿,有时是穿一袭布卡只露出两只眼睛的女人,有时是瘦骨伶仃的孩童赤脚在沙砾上奔跑。曾经有人指责胡塞尼以出卖阿富汗的苦难牟利。这实在是无知愚昧的说法。家丑不外扬就表示丑并不存在吗?胡塞尼不过是忠实地将他眼睛里的阿富汗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不遗余力,最终奇妙而生动地反映了阿富汗平民生活。

    仅仅以上并不能使读者对胡塞尼的三部曲有足够的认识,因为胡塞尼的作品最重要之处并不在于一个个精心编织的故事,而在于故事背后一系列事件的不断发展变化。这些变化,与阿富汗战乱不迭的历史凝结在一起,几乎没有人能够幸免于难。那些看了三部曲的读者,一定为阿富汗这个苦难深重的国家在心里的某个角落留下了位置。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渠道,只要出现阿富汗的名字,都会多留意一些,多看一眼,就象听到了久违的老朋友的消息。而这一切,不能说不是胡塞尼的功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个位置给阿富汗——读胡塞尼三部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ac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