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宗超
与读者书: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今天的文章没有什么深刻的东西,主要是一点对生活的思考,先讲个故事。
上初中时,他第一次中考没考好,成绩连最差的高中都还差5分,知道成绩哪天,在房间里大哭了一场……最后选择了再来一年,原来的班主任因为复读的学生有七八个,主动申请到他复读的班级上课。
刚回去时,他才发现复读的同学中,他的成绩最差,所以老师对他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因为上一年的成绩实在太差,120分数学,60分都没考到,这让他怀疑老师的一些话,比如,每次听到数学老师说“数学是中考最容易得分的一科”时,他心里特别想骂娘。
纵然心里这么想,可毕竟已经过去,选择了复读就得重头再来,所以也没管那么多。每一次考试,自以为成绩应该还不错,最后发现还是很不理想……每次成绩一直在中间,上不去,也没下去。
一两个月下来,他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对的,与此同时,原来的班主任在上课时,和他说了一句很扎心的话,老师说其它复读的同学考上一中基本都没问题,而他的成绩最让老师担心,不努力能不能上二中还不知道。
每次任课老师找科目成绩好的同学谈话和定目标,基本没他什么事,即便每次都有一起复读的同学会被谈话和制定目标……有一次原来的班主任给复读的同学制定成绩目标,他的也是最低的。
这样的学习生活和他想的并不一样,至少他以为他在老师的心目中,和其他复读的同学是一样的,可那段时间下来,才发现并不是。
……
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后,他每天都比其他人起得早,学习比其他人刻苦,即便连续几次的成绩并没有明显进步,但还是一直努力着,一直对未来抱有希望,老师给他定成绩,他就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
一年后,他以数学全校第一、总分第四的成绩再次毕业。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其实就是我,也恰是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的明白一个点: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信心,对生活抱有希望,即便别人并不这么认为。
(相比较封面,这张是不是就比较阳光了呢~)
后来在我的成长中,我看好并决心做一件事,就不会从别人的嘴里认识自己,就如当初老师虽然对我不抱有希望一样,我也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所以我常和团队的人说:做事情需要信念,很多事情都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做,而是做了才有希望,当你能把一件别人不相信的事,做到别人都相信,那是一种莫大的自我成长。
最近有很多同学和我谈及学习的问题,都普遍出现不自信的情况,直白地说就是总觉得自己不行。比如,南京理工的一个同学和我说,12月要参加英语考试,但没有信心,自己基础太差。再比如,有英语专业大四的同学和我说,专四考了两次没过,直接准备专八没有希望,想要考一个英语六级,问我这种情况可不可以报名?
我向来不赞成还没努力过,就先选择放弃的行为,在我看来这是窝囊废特有的习惯,你都没去努力过,怎么知道行不行?你都没有尝试过新的方法,怎么知道行不行?不是努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是所有的高度全凭意志力就能达到,当在客观条件下有可能的事,就要一直抱持希望,对自己有信心。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才能给人信心,同样也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自助者,天助之。
《滚蛋吧!肿瘤君》这部电影有一句台词我印象比较深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人说的,又只有二三,剩下的,就只有……让他们滚蛋!
提到这句台词,我想说的是,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人决不在少数,但在不如意时,还能抱持希望的人,却往往又不在多数。这其中的问题就在于,很多时候我们都容易被局部思维困扰,习惯性的用当下的处境看待未来。
活在当下很重要,可活在当下并不代表不能畅想未来和永葆希望,就如一句鸡汤说的:人们往往高估一年内能达到的高度,也往往低估了十年能达到的高度。几年前,当我知道写成一本书,一般需要20万字左右时,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到,可转眼两年多过去,我自己也持续写作两年多,早已超过20万字,并且第三本自选集初稿已经完成。
当生活不是你想的那样,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生活和未来永远抱持希望,对自己保持信心;其次,跳出局部思维,长远的思考,如果实在没方向,倒不如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放松一下,比如,约朋友聚聚,比如,出去短途旅行一次;再次,客观的分析是不是需要调整做事的方法等等,重新出发;最后便是让自己在行动中重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
对于那些愿意努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人而言,希望和自信是个好东西,希望你一直拥有。
文 | 张宗超
爱读书 | 爱写作 | 爱学习 | 爱思考
写人生规划 | 职场 | 自我成长的年青作者
微信 | 1207910681QQ | 21743147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