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着这样戏谑的图片
这当然是玩笑言,先生绝不会说出此言,但他确乎说过这样的话:
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阿Q正传》
这句话放现在看来当然有失偏颇,充斥着封建社会的腐儒思想,将自己的成败得失完全计系在女人身上,这样的男人本身就是一个输不起的败者。
今天我们且不谈男女之事,说说男人和男人的故事。
《儒林外史》里面刻画了这样一个人物:此人名叫杜倩,字慎卿。生就不凡相貌,书中有这般描述:“面若傅粉,眼若点漆,温恭尔雅,飘然有神仙之概。”
这个杜慎卿兼子建之才与潘安之貌,又有显赫家族背景加持,放在现在足以让绝大多数男人汗颜。
可偏偏这样一个官宦子弟,不好功名,只爱风流,而且他的风流与常人大不相同。
别人都求的是才子佳人,琴瑟和鸣,而他独求的是遇着一个“知心情人”(男人)。不仅如此,对于自己的性取向他也毫不避讳,而是向朋友大方承认,结果换来朋友一番捉弄,当然这是后话。
杜慎卿在与朋友的交谈中,以“鄂君绣被”为例,来说明这种男男之间的隐秘恋情自古就有,而非自己首创,从而引出另一个典故。
汉书《说苑》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说是楚国有个令尹叫鄂君子,貌形俱美。有一天他坐在一条游船之上,听见一个越国人(男子)在拥桨唱歌。歌声十分优美,可鄂君子就是听不懂意思。于是叫来翻译,将这歌词翻译成了楚国话,结果就有了闻名后世的《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鄂君子听懂意思后,立即:“乃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此举动是何意不言而喻了吧,这就是“鄂君绣被”的典故,后被用来表示同性恋之间的感情之深。
《越人歌》大概是中国最古老的情歌之一了,但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它表达的是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爱意。
是不是觉得大跌眼镜,而更搞笑的是,近代一些学者在解读《越人歌》的时候,出于“教化民众”的思想,硬生生将其解读成一个女子对男子炙烈又含羞的爱意,以至于现在很多人不解其意,在网上及众多场合乱用,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以后可不要用错了闻凉的看法:
人类的感情本就复杂多样且存在相互掺杂依附的关系,亲情、友情、爱情,没有任何一种感情完全脱离其他感情而单独存在,也就是说没有没有一种感情是完全纯洁无暇的。
你说友情纯洁,有多少爱情是由友情发展来的。
你说爱情纯洁,爱情到最后绝大多数演变成了亲情。
你说亲情纯洁,不见张爱玲《心经》中的恋父情结,更不用说《百年孤独》中的恋母甚至恋侄情结。
而至于男男之恋,也只是这些众多复杂感情的一种,你可以将它理解成爱情的一个分支。
对于这样一些“特殊”的感情,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理性看待,给予必要开导,而不是一味隐藏,一味避讳,这样反倒容易酿成恶果。
一则读书趣记,在这个大雨的下午,聊以遣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