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思想告诉我们:事有矛盾,皆可正反两说。
每件事在各自的背景下,都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写不出精彩生活点滴记录和小说的玄幻之言,这就想着另辟蹊径,从书中获取点营养。
就目前认知层次而言,精心的思考和走心的记录可作为一直奋斗的目标,若能从中择出一点儿乐趣以供自娱也是好的。
那也比无所事事强。
鸡汤文,也就是励志文成了首选。
书在桌上这一套是同事心血来潮买的,左边是自考要做的题,右边是一碗碗熬制好的鸡汤,她说没耐心做题的时候就拿一本书看,打脸也好,打发时间也好,反正不能让自己闲着没事干。
至于其他技能型的书,那简直就伤脑筋。
这些书对我的好处就是在我写不出字的时候看上一两本,和它对着干。
就像是一个正反方的辩手,以书中的某一语为辩题,展开辩论。
《羊皮卷》为例。
作者奥格·曼狄诺是美国作家。
第一辑“选择财富”的末尾几段“……一个成功致富的人绝不会嫌钱少而不要……”
举得例是一个犹太青年和一个英国青年同时看见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的将它捡了起来。
英国青年露出鄙夷之色,想的是一枚硬币也要,没出息!
犹太青年望着走远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再就是两人同进一家公司,后来,犹太青年当上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
一段话,一篇文总要有故事来佐证它说的是对的。
要做一名合格的杠精,就得以小人之心“有理有据”的度君子之腹,我猜作者用“犹太青年”和“英国青年”而不是其他国家青年,其中一个考虑是犹太人注重财商的培养,是众所周知的聪明的民族,而英国人以绅士出名。
而作者自己是美国人,所以不用事例中的人最后成功还是失败,说是美国人不好。
成功了有欺负别人的嫌疑,失败了有灭自己威风的痕迹。
我们现在说人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花时间做不挣钱的事情,比如大学生兼职,把金钱和时间划上等号,多少人能兼职赚钱?
说赚经验还不如说是磨练心态,心态这东西,不一定在兼职中才得的到,当然了,也可以说兼职接触了社会,多了解社会是好的。
但只要一天是学生身份,社会给你看的都是他最浅层的一面。还不如把时间花在本职工作上——学习。
“学习”是个笼统的词,学什么理论,习哪方技术?都需要花时间钻研,为这些花费的时间,将来都可以变做钱。
我也可以举个例子来相信“莫嫌钱少”。
本精一直想用小说赚钱,写小说耗时耗力耗心神,写得不好赚不了钱,现在没在这上面赚一分,并且不敢和身边人说自己是写小说大军中的一员,因为一旦有人说拿出来我看看,我觉得没有一篇拿得出手。
好在现在没有手稿一说,也就不存在藏着掖着怕人看到。
这就是我选择财富的方式之一,钱财虽小(几乎可忽略),也满心欢喜。
这就要说道说道他后面一辑里说的“……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学工作者的艰辛劳动是不可估量的……他回答说‘正在努力以每星期一行的速度写作’。”这话没毛病,好的作品都是经过不断的打磨,修改甚至重写。
可放在全职写小说的人群中,显得不那么可靠。写文就是为了快速赚钱,一个星期写一行,那简直是饿死,不对,是找死。龟速写作适合想在文学上有很深建树的人,这样的作品不说流芳百世,也会在诞生时公布价值的的那天口口相传,妇孺皆知。
可能作者本人已不再世……
所以任何“论题”都得放在适合它的领域才能活得长久
第67周第1篇总199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