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富足、健康的一生?
(如果您认同本文以及本人对“孝”的注解,还请多多转发,先行叩谢各位了!)
附:文章《为“孝”正名》
请各位读者先扪心自问一下:
1、我感到幸福吗?
2、如果感到不幸福,为什么呢?
一、不幸福的根源是什么?
1、钱?
2、家庭?婚姻?孩子?父母?
3、工作?
4、病痛?
归纳一下:
1、由于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以及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让人产生了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2、不安全感和焦虑感,让人坐立不安,心情难以平复,导致幸福感低下。
二、想获得幸福,就需要消除不安全感和焦虑。
1、为什么幼儿给人感觉就是无忧无虑的,幸福感爆棚呢?因为,幼儿心里没有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2、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回幼儿,消除内心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幸福感自然而来。
接下来,我尽能力帮大家消除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我仅能从个人的角度解析一下,有说的不全面的地方,请各位提出来补充意见和建议,不胜感激。)
一、焦虑未来中国的形势不确定?
1、从历史、现状、命理等各方面来判断,中国处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再过100年,中国一定是最强盛的国家。这一点毋庸置疑。
2、我们生活在最美的时代。我们不会有战争的威胁、死亡的恐惧、饥饿的困扰。
3、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就是我们现在和将来中国的样子。
二、焦虑钱袋子鼓不鼓?
1、国家越来越强盛,人民的钱袋子肯定是越来越鼓的。
2、财富越多,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会越少。
3、天道酬勤,首先兢兢业业的工作,解决温饱是肯定没问题的。
4、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就需要资产稳定增值。从2000年开始,房地产投资是人民群众财富增值的主要方式。到2020年,国家提出房住不炒,就明确告诉大家,房地产投资截止。接下来,就是股权投资是人民群众财富增值的主要方式。(目前还看不到其他增值方式)
5、这也是我为什么用2022年2月壬寅年开始,用2万实盘挑战10年到1千万的原因。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财富增值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后的股市和股权投资,慢慢的会和以前的赌场式股市不同,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6、前提是,以后去股市投资要像买房子一样,买了,放十年不动。而不是翻来覆去的变换。就好像买房子,运气好,就买到了一线城市的房子,运气不好,就买到了二三四线城市的房子。放十年,资产翻倍是必然,能翻更多倍的,那就是各人的财运了。但不论怎样,股票和股权投资,一定是这20年的主角。
三、焦虑家庭、婚姻、孩子、父母等等
1、解决这个焦虑的密码:
一曰孝
一曰俭
2、具体的理由在我的《为“孝”正名》的文章里,陆续会把我的理解讲给各位听,也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四、焦虑身体健康问题
1、医疗费贵,可能是不安全感和焦虑的根源。
2、解决方法:
1)从“孝”和“俭”开始做起。
2)做到“孝”和“俭”,能释放“心”。心态好了,许多慢性病就会自然远离。
3)养心,是养生的真谛。
4)请多多相信中医。(本人有过重病被中医治好的经历,因此非常感恩中医,现在也在学中医,从中有诸多感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交流。同时也在找振兴中医的方法。)
5)中医是能根治病痛,还花钱少。
6)现在有句顺口溜:
中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活着;
西医,让你糊里糊涂的死去。
附文:
为“孝”正名
孝,中华文化的精髓,历经上下五千年,深深的融入了华夏民族的血液里。时至今日,由于种种原因,让我们对“孝”的传承变得淡漠,对“孝”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误解。
因此,笔者就自己的对“孝”道粗浅的参悟,尝试解析一下“孝”,争取能为“孝”正名做出一点贡献。
既然想为“孝”正名,就需要剖析“孝”的思想根源,“孝”到底是什么?才能讲清楚为什么中华文化要推崇“孝”?
只有正本,才能清源。
第一部分
“孝”是什么?“孝”是怎么来的?
一、人性中最根本的特性:
“ 利己”与“利他”。
通俗的说,人做任何事的目的:不是为自己(利己)就是为别人(利他)。
1、利己=生存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从出生开始,第一要务就是生存。生存是生物最最基本的本能,这是为自己,是“利己”。人类也不例外,我们现在用“利己”来表述人类的这种本性。
2、利他=反哺=孝
人类在谋求生存的同时,还会有人类作为智慧生物,区别于其他生物,而独有的本性,就是对父母的反哺之情。反哺之情,是为他人生存着想,是“利他”。因此,中华文化现在用“利他”,以前就是用“孝”来表述人类反哺这种本性和情感。
二、孝,是道德标准。
1、中华文化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用“孝”作为评判标准,来衡量人的道德高低。
2、既然是标准,就会有考核;
既然有考核,就会有分数;
既然有分数,就会有评比;
既然有评比,就会有压力;
既然有压力,就会促使人尽可能做到最好。
三、孝,归根到底就是道德修养问题。
1、道德修养,就是不断提高“利他”性,让个人的所为所为尽可能多的“为别人”着想。越为别人着想,越为别人服务,就会被社会评判道德水准越高。
2、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华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一直在教育和引导人类的“利他”性。
3、中华文化古代用“孝”来教育引导,我们现在直接把“孝”道的精髓提炼出来: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
孝,应该怎样做呢?
孝,既然是“利他”的人性,是衡量道德标准。那怎样做才能体现“利他”性呢?既然是标准,那衡量标准的尺度是什么呢?应该怎样做呢?
一、孝,有四个层次
1、首先是:爱自己。
在《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中: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因此,孝,首先就是爱自己,爱惜身体,保持健康。
2、其次是:从孝父母开始做起。
《孝经》夫孝,始于事亲。
孝父母,反哺是人之本性,一定是从孝父母开始做起的。没有谁会不孝父母,而能去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的。
3、再次是:为人民服务。
《孝经》:中于事君。
这里的君王是指以尧、舜、禹、周王为代表的明君,明君都是以民为重,为人民谋幸福。所以,真正的君王其实是:人民。
中于事君:就是为人民服务。
4、最后是:坚持一直为人民服务。
《孝经》:终于立身
《孝经》: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终于立身:自始自终的为人民服务,是道德标准评判的满分。
第三部分
从“孝”的四个层次,明确具体应该怎样做?
一、爱自己
1、珍惜生命。
2、爱惜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3、不忘“孝”之初心,保持心灵健康
二、孝父母(始于事亲)
1、孝和孝父母,不是一个概念。
孝的含意更广,其中包含了孝父母。孝要从孝父母开始做起。
2、首先要:尊敬。
是要从心里尊敬父母。
3、其次要:顺承。
1)顺:色难
《弟子规》指导“顺”应该:怡吾色,柔吾声。
对父母,随时随地都要和颜悦色。
孔子说过:色难。就是告诫我们,虽然很难一直保持和颜悦色,但时常要告诫自己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
2)承
《弟子规》指导“承”应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3)顺承并不是顺从。
因为父母说的、教的、要求做的,甚至责骂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但不论父母说的、教的、要求做的,责骂的是否正确,都应该以和颜悦色的心态先听完,听完之后,再判断是否正确,再决定是否按父母说的教的要求的去做。
4、最后要:无违
简单说就是:凭良心做人做事
1)你的所作所为要符合天理天道,不可违反天理天道。不可违背良心。
2)如果父母的所做所为违反了天理天道,违背了良心。
《弟子规》指导: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父母违背良心做人做事的时候,不能顺从父母,而应该谏诤,以和颜悦色的态度劝诫父母,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反复劝诫。
3)如果父母违背良心之事已经做了,子女应该尽可能的去弥补父母的过失。
5、可以通过学习二十四孝的精髓,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去实践,去孝父母。
三、为人民服务(中于事君)
1、社会中,所有的正当工作最终都是提供产品、物质、或者服务,给人民消费。因此,所有的正当职业都是在为人民服务,没有贵贱之分。
2、认真做好现职工作,就做到了为人民服务。因此,要有工匠精神,做一行爱一行。
四、自始自终为人民服务(终于立身)
1、坚持一如既往的为人民服务,是最难的。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努力做到的。
第四部分
现实生活中,有关“孝”的问题汇总。(欢迎各位读者补充遇到的问题)
一、孝、孝父母是一样的吗?是同一个概念吗?
答:不是。不一样,不是同一个概念。
孝,含意更广,更深。包含了孝父母。
二、父母不好,要不要孝父母?具体应该怎样做?
答:
1、首先恭喜您,有不好的父母,是您最大的福报。
1)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面对不好的父母,依然孝父母,您的所作所为是世间至善之事,您是世间最贤之人,非常接近圣人了。
2)《弟子规》里有说:亲恶我,孝方贤。
3)《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孝感动天。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情形。
2、好还是不好,怎样定义?
1)圣贤孔子说:无违。即无违天理天道。
2)简单的理解:凭良心做人做事。
3)好:就是有良心。
4)不好:就是没良心。
3、如果父母不好,有过,子女应该怎样做呢?
《弟子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1)做子女的,要保持和颜悦色的劝诫父母,即便父母打骂子女,也应该没有怨气。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的反复劝诫。
2)如果父母已经做了不好的事,子女尽可能的弥补父母的不对。
三、孝,是否是道德绑架呢?是否可以拿来做等价交换?
1、孝,是一种人性概念,是道德高低的标准。
1)孝或不孝,都是个人的心性,与他人无关。
2)孝或不孝,是衡量道德高低的标准。
3)用孝来衡量道德高低,是中华文化社会的共识。
2、孝,是否可以拿来做等价交换呢?
1)孝,既然是人性概念和衡量道高低的标准。就决定“孝”不可以对等交换。
2)孝和母爱父爱,是同样的概念。
母爱父爱在付出的时候,父母会提出来要偿还吗?我想绝大数父爱母爱的付出,是不会要孩子偿还的。
3、孝、是否是道德绑架呢?
1)不是
2)孝,是衡量道德的标准。是否愿意去达到标准,是个人的事。谁也绑架不了谁。
四、为什么会有朋友认为“孝”是道德绑架呢?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孝”道这个道德标准会被人放大使用,利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达到某些目的。就是所谓的“道德绑架”。
1、因为“孝”是社会公认的衡量道德的标准。
2、有被绑架的感觉,其实是社会按照照“孝”的标准,给每个人打分,这是一种社会给个人的压力,类似考试的压力。
3、所以,实际上我们都是被道德考核的压力给“绑架”了。
五、为什么中华文化推崇“孝”道?西方文化却没有“孝”的理念?
1、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区别
1)中华文化认识到人的本性中有:利他性,就是对父母的反哺之情,是人作为智慧生物,区别于其他生物,所独有的情感。因此,反哺是人类情感的本能。中华文化用“孝”来表述这种情感。
2)西方文化同样也是为了引导人的:利他性。把God(上帝)称为父亲,认为世间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孩子,都是兄弟姐妹,大家应该相亲相爱,用亲情来引导利他性。
3)中西文化相同点:都是引导人的利他性。
4)中西文化区别:
中华文化是通过反哺的本能之情来引导。
西方文化是通过兄弟姐妹的亲情来引导。
六、西方文化有没有“利他”的代名词呢?
答案:有。
基督教推崇的是兄弟姐妹的亲情。教义教导世人都是God(上帝)的子民,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应该相亲相爱。
七、如果父母用所谓的孝父母道德绑架,应该怎么做呢?
1、首先恭喜你,有这样的父母是你的福报。
2、为什么这样说呢?
父母逼着让你孝顺,领悟“孝”的真谛,是在督促你增进德行,让你明白人生道理,收获更多的健康幸福。这样的父母是你的贵人,要好好珍惜,要孝父母。
3、《二十四孝故事》的孝感动天,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可以学习舜帝的做法去做。
4、你孝父母的所作所为会是世间至善之事,你是世间最贤之人,非常接近圣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