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01丨
热播大剧《都挺好》,真实、好看,直击人心!
剧里的苏大强,以各种作死方式,成功拿下全网骂声最高的人物形象,这个角色能名垂“青史”!
之所以招黑被人骂,就是因为自己一把年纪还寻死觅活地作,自私自利,不管儿女,只图自己是否快乐,为达到目的不断地给儿女制造麻烦,而且还丝毫不觉得有失脸面,这种行为你简直无法理解他的脑回路!
大家只能愤愤地吐槽:实力作妖的老头儿!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其实,从整体来看,我倒觉得苏大强,挺好。
他的各种作,如果搁他年轻的时候,就比较理所当然了,只是在年老的当下,大家有些接受不了了。而我,为什么会觉得苏大强挺好呢,如果你认真探究他的经历和背景,你就会明白理解他作的意图。
作为一个男人,一辈子被自己强势的老婆压着,在孩子面前尊严尽失,窝窝囊囊的抬不起头!其实,他内心应该是极度想任性活一回的,只是在那个背景下,碍于脸面不得不与苏母和平相处。
在他内心深处,应该对苏母有很深的恨和怨,但更多的是怕!终于,机会来了,苏母暴毙而亡,苏大强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悲惨的命运终于结束了!压在他心头的那座大山终于崩掉了!他可以彻底地释放自己了!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了啊!
于是,做出了一系列大胆、出格、不理性、甚至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来!表面上是无理取闹,其实,这些明显都是在跟苏母对着干,是在向她声讨!生前你不让我做的事,我偏要一个个地都做一遍!
压抑三十多年的苏大强,终于爆发了,他可以完全解放自己了,他可以在剩余不多的岁月里,好好地为自己活一次了,为自己任性一把了!只是方式没有把握好度,仅此而已。
从这个层面来说,苏大强,是个可怜人!在即将入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从未为自己活过一次!
丨02丨
其实,拓展开来,不止是苏大强,包括现实中的我们,都是这样,从没为自己活过。现实中,我们不过是处事方式温和一点的苏大强,尤其是我父母那一代人,终其一生都是在为别人而活。
我父母是五十年代生人,他们那一辈,没有自我,活了一辈子,要么为儿女活,要么为父母活,独独没有为自己活过。他们年轻的时候,听从父母的经验训诫,乖乖地成为套笼头的牛,过早地成家生子,成为标准复制版的父母。成婚有子后,便开始为孩子活,孩子的婚姻、工作等大小事宜全部揽到自己手里。
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早日结婚生子让父母放心,完成自己身为子女的任务;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催促儿女成家生子,完成自己身为父母的任务。
总之,我父母这一辈人,终生主动被他们的父母和儿女绑架,为父母和儿女活着,从来没有认真地为自己活过。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是没有意识的,他们会觉得这样理所当然,为父母和儿女活着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当然,他们也不可能为自己而活,因为他们的观念受到他们那个时代背景的限制,注重集体不注重个人,集体意识强于个人意识,囿于那种大环境的影响,他们不可能发展出自我意识,更不可能为自己而活。
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在个人主义崛起的浪潮下,个人意识开始苏醒,我们都有条件为自己而活。
丨03丨
为什么一定要为自己活?首先,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完整的自我个体,就很难顺利地参与到周边的关系中去。其次,只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才能掌握自我生命和人生的主导权,个体生命才会熠熠生辉,否则凡事都按别人的意愿来,个体生命便会黯然失色,千篇一律的个体也没有价值可言。第三,只有真正的为自己而活,才不会白来世间一趟,才能对得起生命,才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否则到老时你会悲哀地发现,自己一辈子都在为儿女为父母付出,关于自己美好的经历少之又少。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完成任务的,是来享受生命的。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年青一代应该都会有这种意识的,否则就会发展出一个有残缺人格的个体,只有从小懂得为自己而活的人,才能发展出一个合格的个体生命。
举个很鲜明的例子,一个懂事的孩子和一个叛逆的孩子,在很多父母眼中,懂事的孩子是他们最喜欢的,但是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长大后叛逆的孩子,往往比懂事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上更健康!因为从小懂事听话的孩子,其实是压抑了自己真正的想法,也就是藏匿了真实的自己。他们在最初的生命状态里总是顺应外在的需求,就是父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极其容易发展出一个虚假的自体,而这个虚假的自体不再回应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往往通过压抑自己,顺应外部的世界。
为了迎合外界而去压抑自我,这就是一种极其不健康的心理,因为一个生命只有发展出一个真实的自体,在真实自体中回应自己的真实需求,个体才会变得积极、乐观,才有可能发展出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如果一直这样被某个人或者某个观念压抑着,只要自己有觉醒的一天,自己就会彻底地颠覆自己,活出在别人眼中另类的活法,就比如《都挺好》里被苏母压了一辈子的苏大强,在苏母去世后各种作妖,他每件看似荒唐的事情,其实都是逆着苏母的意愿来的,在甲子之年才突然意识到该为自己活着了,这是一种悲哀。
还譬如,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大人喜欢玩小孩子的玩具。其实,这也反映出了小时候快乐的缺失,因为对于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是被父母逼着懂事的,同龄孩子玩的玩具自己从来不玩不要,其实这就是自我被压抑的结果。小时候缺失掉的快乐,总会在长大后以某种形式找回来,这本质是寻找自我的一种反应。
丨04丨
说句实在的话,生命要尊严要尊重,首先要个体独立人格独立,这就意味着必须为自己活。其次,要分清轻重和主次关系,人类社会关系中最最亲密的关系是夫妻关系,这个毋庸置疑,父母和儿女对你来说,也很重要,只是不能重要到比你自己和你的爱人更重要。
所以,厘清这种关系,才能轻松处理一些事情,生活中不能为了让父母和爱人放心,一味地听从他们的话。同样在自己想要二胎时,孩子寻死觅活不想要弟弟妹妹,你就狠狠地给他两巴掌,并且告诉他:老娘想生就生,对于我们夫妻来说,你就是个小三,你还不让生了,你算老几!
只有人格独立,知道为自己而活,厘清自己和爱人、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生命活得才精彩有价值!
马东在《十三邀》接受许知远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的底色是悲凉的。我觉得这句话,用在一辈子为别人而活的人身上更为贴切,生命如此短暂,只有真正的为自己活过,才可谓死而无憾了。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从90后这一代开始,人才有完整的人格。就是在说,自90后这一代起,每个人都开始追求自我实现了,不婚单身潮、晚婚晚育等等,都是在为自己而活争取权利的表现!
有人可能会说,为自己而活其实就是自私的表现,那么,为自己活等于自私吗?我认为,为自己活跟自私是两码事,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自私是一种人性表现,为自己活的个人主义是一种处世哲学,处理自己和世界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当有一天,父母老去,儿女成家离你渐远,爱人也提前一步离开你,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你才是自己人生的唯一主角,爱人、子女、父母都是你人生的配角,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为自己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