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国家公祭日是哪一天,是怎么来的吗?
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祭奠谁?
你可知加拿大是西方第一个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国家?

国家公祭日的由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2017年10月27日,北京时间凌晨3点(加拿大10月26日下午3点),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对华裔议员黄素梅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66号动议进行阅读和辩论。最终,该动议获投票通过。这意味着,加拿大成为西方第一个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国家。今后,加拿大安大略省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

在加拿大,为什么要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呢?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南京大屠杀是一段不容抹杀的惨痛历史。只有深刻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才能避免战争悲剧重演,才能真正维护和平,开创未来。“今年清明之际,我和加拿大南京同乡会会长王海澄等通过越洋视频连线,与黄素梅通话,共同缅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张建军说,安大略省虽然华裔人口很多,但其历史课本里却看不到发生在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残酷史实的只言片语,这正是黄素梅等人士提出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原因,要将这段暴行的苦痛历史铭刻在每一个亚裔加拿大人的心灵里,让人们珍惜和平可贵。

“这是国外第一个设立南京大屠遇难者纪念日的法案,意义重大。”他表示,继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一事件为越来越多的各国人民所关注,正在从南京记忆、中国记忆逐步成为世界记忆。“作为承载这段历史的纪念馆,我们感谢黄素梅女士和无数付出努力的人们,更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人为铭记历史、维护和平而共同努力。”
“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大批儿童死于非命。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伤痛!!也是全人类都要面对的和平问题!!”黄素梅对记者说,“不了解历史真相,和平就无从谈起。”
从2014年开始,黄素梅着手收集整理历史资料,访问了多伦多二战史实维护会、省议会图书馆相关研究团队等。听了他们讲述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感同身受,对和平的期盼和对平静生活的珍惜与向往后,她被深深打动。

2016年12月5日,黄素梅向安大略省议会提出了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议案,希望将其写入安省的法律。但由于通过一项议案,要经过复杂的程序,议案迟迟未通过三读。为了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公祭日这天到来之前设立纪念日,黄素梅在2017年10月底选择提交更易通过的动议,同时让法案继续等待三读。
2017年10月26日,动议通过。那一刻,黄素梅哽咽落泪,情难自已。“这段伤,太痛了,这条路,太难了。”
黄素梅的泪是为了战争中的受害者、幸存者和他们的家属而流。黄素梅的泪,亦是因为争取加拿大官方认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一路是如此艰辛。
日本右翼势力害怕议案通过,采用游说、集会、舆论造势等各种手段,百般阻挠,一刻不休。就在安省议会对动议投票和辩论当天,仍有几名蒙面人在议会门前抗议。
“我不害怕,对此很坚定,因为我背后有着正义的力量。”黄素梅告诉中新社记者,议案的请愿签名超过10万份,这离不开众多华人社团和当地民众的支持。加拿大联邦国会议员关慧贞、陈圣源以及一些省、市议员也在不同层面、不同地方推动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如今,我们希望,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不论有什么争端,不论是世界强国之间,还是小村小岛之间,请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不要伤害无辜的人们。
2014年国家公祭网(http://www.cngongji.cn/)上线,列出了七类遇难对象供海内外网民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化学武器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慰安妇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无差别轰炸死难者。
在这个沉重的日子,朋友们,请为受难的同胞,为世界和平,默默转发,祈福社会安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