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读到一位业内著名老总的话:“设施就是天花板,牛舍低矮狭窄、通风设施差、热辐射严重,奶牛生产只能恶性循环,坐等待毙。”
英文里有个“词”,叫DIRFT,是 Do It Right First Time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意思是“做事情一次做对”。十多年前东石开展国内牧场业务时,我们有位美国设计师最后一张幻灯片永远是同样一句话:“最贵的牧场是必须建两次的牧场。”十几年后,我们或许会觉得他这句话错了,因为有的牧场可能建了三次甚至四次,到现在一直都在“整改中”。
北京有很多著名医院的著名科室,病患寻着各种关系找到那些专家的时候,专家其实也是要“判断”一下病人的:一个是病人的病是不是可以治或可以缓解或可以通过治疗延缓生命的病,另一个是病人的家庭财力是否可以支持治疗。两者都有条件,还要看病人和病患家属的心态,谁也不敢保证肯定能治“好”,万一没治好,钱也花了,病人这边会不会成为医闹,这个风险也能有一定把握了,专家才会接,要不就是给自己找事儿。
中国存量牧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无视技术蛮干的“杰作”。有的是在结构承重上就有问题的,那些“纸糊的”“建筑物”除了上面那位老总说的情况外,难以负荷重量和风载,所以基本就是等死,最好的办法是索性拆掉重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病患选择自杀以避免了生不如死度日如年的原因,好死真比赖活着强。
其实还有一类,虽然有这位老说的情况,但建筑物本身建得傻大傻大的,结构比纽约地铁站建得还结实,这类畜舍是可以通过“手术”而有所作为的,特别是低矮的畜舍,最适合做机械式通风改造,但这肯定需要钱,这会儿通常听到的是“没钱”——那就熬吧,没钱还聊看病,那就不是真想看病了,纯属逗咳嗽。
我在这几年针对热应激的调研中是“危”中看到不少“机”的。堪称教科书级的牧场作品最后被阴差阳错地弄成四不像的项目,是不少的。还原经典,重现精彩,有这样基础的牧场不止一座两座,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地方。病是可治的病,大夫说了。但如果病人非要自己乱吃药的话,大夫再专家也没用。当然了,真想看病的话,得准备好钱。一边看病,一边怀疑大夫开药就是为了吃回扣,那这病就没法看了。又犹豫到底看不看,又不想花钱的话,就还是凑合着熬吧,等死也是一种选择。
养牛在行外人眼中是一件没有什么技术可言的工作,但我们业内人知道我们不但有技术,还是有专业之分的。如果营养、育种是专业的话,那么环境同样是专业。如果您不会去找男科或妇科专家去看大腿骨折的话,牧场环境类问题也建议挂“环境科”的号。只要这个科的专家告诉你有救,就别放弃治疗信心,谁也不会甘心苟活,能治的病,治好了也能活他个长命百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