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张淑娟,来自城市建设学院。我的教学创新题目是基于五问反思报告的学业测评。
在这学业测评中,学生要回答五个问题,一: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二:学之前我是怎么想的?三: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四: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五:我怎样才能用上它?这五个问题,都是以我开头,有反思性质,因此叫五问反思报告。
那对于这五个问题,如何制定学生的作答要求呢?这里有两个原则。一是把课程目标直接变成作答要求,二是允许学生提交五问反思报告以外的作品。
对于这样的五问反思报告,依据什么来评价呢?这里有两个维度:一是专业性,专业性强就是指学生发现了很多知识间的关联,且没有错误;反之则是专业性差;第二个维度呢,就是反思性,反思性强就是指反思深刻,且有改进;反之就是反思性差。在这两个维度形成的坐标系中,我们可以把五问反思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那这五问反思报告都能测些什么呢?对于比格斯的学习成效分类结构而言,单点的结构不能测,其他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都能测。对于迪芬克的课程目标而言呢,只有基础知识不能测,其他的人文、关心、知识整合、知识应用都能测,学会学习也能测。对于布鲁姆的课程目标而言呢,认知领域里面只有记忆不能测,情感领域都能测,动作技能领域,不能测。
这种方法呢,适用条件有三个:师生有意愿,师生有时间,学校有支持。
其价值呢,相对于试卷测试而言,是解决了“请发展”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所学知识和已有知识、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创新创业以及学会学习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写五问反思报告呢,就是跨越这个鸿沟的工具,只要掌握了这个工具,学生就可以自主学习,深入学习,毕业了还能用,用一辈子,受益一辈子。
其实呢,我自己是这个工具的最大受益者,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写了100多篇,深刻地感受到了它带给我的巨大变化,那种从学渣到学霸的变化。所以我对这它有120%的信心。
接下来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专家们认可吗?认!因为这个依托这个成果,有3项省部级教改项目获批,分别是教育部教指委的,中国建设教育学会的,还有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的。
校级的教改项目4项获批,我们学校的2项,都是重点;东南大学一项,长安大学一项,兰州理工大学的还没出结果。
我也受邀做了两次报告,一次是在中国高校第一届教学学术年会,一次是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
最后呢,这个成果也获得了两个奖项,一个是中国高校第一届教学学术年会的“”最佳教学研究奖,另一个是西浦第四届教学创新大赛的年度教学创新优秀奖。
我的实践呢,是依托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这门课进行的。这门课的目标有三个:联系日常生活,升级知识体系和反思自己的学习。
学业测评包含三部分:课程实验14分,期末考试50分,五问反思报告36分。这个报告每次测试6分,测评6次或很多次,直到学生满意为止。每次报告占4分,同伴互评占2分。
学生们都写些什么呢?有假说,比如这个同学认为病毒是由一个细胞器演变而来,这个细胞器呢就是核糖体,原因是他们二者结构相似、权利相似繁殖、速率相似。我觉得很有意思,其他生物领域的老师也觉得挺有意思。
有学生熬鸡汤,他说在顺境时应该用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方式让自己成长,就是借势。在逆境时,应该用主动运输和基团移位的方式让自己成长,就是努力付出,逆流而上。
有学生聊哲学,说自己写一个报告就像哲学家做的事一样,就是探讨这些概念到底是什么。还说所有结论的成立都有个边界,且这是所有学科的共同点。我十分惊诧,请教了教哲学的老师,说哲学就是这么回事。我也学到了。
还有学生做科普,就是用拟人的方式介绍了细菌的繁殖过程。题目叫“细菌妈妈生娃记”。
推广情况呢,在这个视频中,请观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