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不过鲸落,愿化身为孤岛的鲸,生于海,归于海,长于海,隐于海。
鲸鱼是大海里自由游弋的国王,一个离群索居的孤独旅者。它不寻求别人的理解,它追随自己的感觉,它是自由自在的代言,它独自缔造一个神秘幽邃的星球。
人类生活在陆地上,对于海洋文明的了解恐怕远不及陆地文明多,而对于生活在海洋中的鲸,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恐怕还停留在水族馆或者纪录片中,可以说,没有充沛文化积淀,难以接受这海洋文明的洗礼,也难以理解鲸对于人类的意义。
这是一本描写鲸的书,又不只是一本写鲸的书。《寻鲸记》作为一部全球文化的博物之旅,以鲸作为切入点,不仅阐述着那些不为人知的鲸类知识,也讲述给我们人类与鲸的关系历史,进而探寻出海洋文明的价值所在。对于鲸的历史来说,人类显得太年轻了。在浩瀚的海洋面前,人类就像是无垠宇宙中的点点星光。
这本书从“鲸的鸣声”到“追逐”,以十五个章节层层铺开,讲述着关于鲸关于海洋的常识。比如海豚和江豚这些我们经常听说的动物都属于鲸类,比如鲸有的有牙齿有的没有牙齿,再比如抹香鲸的呼吸时间只占它生命的七分之一……当我们把这些关于鲸的基本知识储存于脑海之中,当我们意识到了解这些能够给我们带来积极价值,这些注定能够为我们日后了解海洋文明奠定基础。
在我们了解了鲸的常识后,更多的又该思考些什么呢?人类的本性永远是贪婪的,就像美国的崛起史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一部捕鲸史,这本书在讲述常识之际,也追寻着赫尔曼·梅尔维尔创作的《白鲸》的足迹,痛诉着从18世纪到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人类商业捕鲸的血腥历史,透视了鲸与国际政治和世界时事的深刻关联。
一、追寻着《白鲸》的足迹
这本书的主线追寻着《白鲸》的足迹,对这本大家公认的最难读的书做了深刻地解读。
19世纪人类第一次大规模地挑战自然的力量。那时,人相信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与科学技术,就能在尘世间为自己建造一个新的天堂。尤其是在19世纪的美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工业化、商业化,一切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又是忧心忡忡的根源,自豪的同时又会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梅尔维尔在小说中,一方面在称赞美国所取得的一切成绩,而另一方面又怀疑人在丧失了灵魂和敬畏之后会不会走向灭亡。当时人们将鲸鱼油大量用于工业生产。因为对鲸鱼油的高度依赖,促使了捕鲸业的蓬勃发展,也在极大地破坏着海洋生态平衡。他借着白鲸之手,通过实玛利之口,发出了自己的呼喊。
而《寻鲸记》这本书,也在寻着梅尔维尔的足迹,将他的呼喊更大程度的发声出来,让更多的现代人关注到海洋文明,了解到人类曾经犯下的以及仍在犯下的错误。
二、探寻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生命的坟场,亘古不变。大海的神秘,源于它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浩瀚无垠的渊博。从苏美尔人所创造的楔形文字到斑布竹简上的《山海经》,再到第一本在草纸上记录下的《圣经》,没有哪一部古籍或史书,敢把人类对大海的谦卑遗漏。也没有哪一部史诗,敢忘记讴歌赞美神圣的大海,无论是巴比伦王朝、埃及法老口中湮灭的祷词,还是《荷马史诗》,亦或是《源氏物语》,都未曾忘却。
但是,到了21世纪,狂傲自大的人类自以为已经征服了地球上每一座山峰、每一寸土地,就变得忘乎所以,在一望无际的海洋面前,人类也不再像孩童时期一般恭谦敬畏,他们和所有翅膀硬了不孝子孙一样,开始威逼勒索自己的祖辈。海洋的愤怒最终会化为一只鲸,向人类展开复仇,人类也终将会为对海洋的不敬而付出代价。
三、生命的意义
整本纪实文学读下来,鲸已不是鲸,它是幻想,是梦想,也是一场救赎。
如果人只具备动物性,只满足于衣食温饱,那么现代西方的物质文明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然而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征,就是有思想和灵魂,要寻找精神的家园,要探索生命意义所在,诚如一切的生仅仅都是为了死,那么生的意义又何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分明感受到了现代工业文明以及对物质的贪婪正以各种方式扼杀着人类灵魂深处的这种寻找生命意义的渴求。
在这个庞大的宇宙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尘埃,希望我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做自己的那个萤火虫,各自发光,不丧失探索人类文明、生命意义的勇气,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以求百年之后灵魂得以安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