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建议的采纳意识

作者: 文字空白处 | 来源:发表于2016-10-23 11:20 被阅读5次

                         提升建议的采纳意识

         ——《思考的技术》第二章第一节读后感

对策建议怎么写,是一个难题。形式很美的对策建议,它的内容存在空洞乏味或无法操作的可能性。我们知道,文字是思想表现的工具,有其独立性,但服务思想是主流。大前研一管理咨询经验,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们启迪。下面是《思考的技术》第二章第一节的读后感,主要就提升建议采纳率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共勉。

一、对象心理是逻辑思考的出发点

无论你导出的结论有多么正确,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多么完美,只要客户不采纳,一切都是白费力气。

                                                                                                                  ——大前研一

大前研一的话,是大白话、大实话、金原则,但遗憾的是,很容易被人忽略。我们很容易追求复杂,放弃简单。为什么呢?主要在于我们很难把握、衡量思考的质,大脑一屈服,就会用量去替代,尽管这种替代常常是错误的。

我们强调逻辑思考,但不是自说自话。逻辑思考总有对象,总有目标,总有起点。没有对象、目标、起点,逻辑思考能力就没有办法过关。我们的教育,有时会强调客观性,但客观性常隐藏着主观性下面,不细加分辨,往往效果不佳。

逻辑打动人心。其基础是建议者要有对象意识、目标意识。一套说辞,不能打动所有的人。所谓外圆内方,就在于针对不同的对象,讲不同的话,目标是效果,而不是话本身。古文《宫之奇谏假道》中,宫之奇的思路不可谓不严密,但虞君不采纳。宫之奇的说辞分析大利头头是道,却未从小利角度打动虞君。说法颠扑不破,但没有效果,小利没有了,大利也不存在了。这不是一个好的建议者学习的榜样,更多的是要从中吸取教训。

所谓说服力,就是充分考虑对手的心理状态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一个符合逻辑结构的思维方法,就是提建议时的技巧。

                                                                                                                   ——大前研一

工作中,要反复磨炼自己考虑对手心理状态的能力,必经这一步骤,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学会分析自己的心理状态,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再反复推敲自己是否真是这样的心理状态。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这是哲学的永恒主题,具体化后,也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定位、目标、路径,是上述哲学主题的衍生。适用于自己,也适用于提建议。

二、只要一个建议就够了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在说明中给客户的建议,只要有一个就够了,同时给他们多个建议,只会让他们犹豫不决。

                                                                                                                   ——大前研一

不只是给别人建议,给自己的提升建议,也是这样。按照帕累托原则,解决关键性的那一个,对提升自己是最有帮助的。我们写建议,往往想到格式美,现状一二三,问题一二三,原因一二三,建议一二三,却忽略了思想性,失去了实际效果。只提一个建议,是简单的道理,也是实用的道理。我们因为它过于简单,总自作聪明,给它添上许多脚。结果呢?画蛇添足,反而降低了采纳的可能。

只提一个,因为少,反而可以深入。围绕这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在规划、分解、执行、修正、反馈上下一番功夫,让这一个建议放出光芒,从而提升采纳的可能。当然,也有这样一种情况,对方什么都想要。这时,你要小心了,他要不是耍你,要不就是所提问题与他的真正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思想上要远离这样的人,因为你的建议不可能被采纳。让你提建议,不过是走走过场、遮遮耳目而已。这种情况下,应付一下吧。

三、事先要消除对方的疑虑

一开始,我们可以先报告自己做过的事前工作,以化解对方的质疑,再以此为基础,简要地得出最后的结论

                                                                                                                    ——大前研一

逻辑思考,体现在你的文字里,但更体现在对方的接受程度上。人与人之间的感觉常常有着天壤之别。你懂了,理解了,相信了,不代表对方也是如此。因此,建议的基础,是先要消除对方的疑虑。当你的建议被对方贴上“对实情了解不够深入”的标签后,再撕下来就难了。先讲述你搜集了怎样的数据、做了哪些访谈、有过怎样的分析,让对方了解到你工作是细致、到位的,那么接下来的结论被接受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结论呈现方式,通常采用麦肯锡的SCQA方法,具体的SCQA顺序如何摆布,根据实际问题和情况而定。这个方法,是在对方疑虑消除基础上的结论。通常的,包括背景分析,对手分析、客户分析、存在差距,对策建议。常见的变形是:背景分析,过去情况、目前变化,差距分析,对策建议。这里透露出的核心表达是:客户不改变,差距就会拉大;如果接纳建议,就可能弥补差距,甚至赶超。

相关文章

  • 提升建议的采纳意识

    提升建议的采纳意识 ——《思考的技术》第二章第一节读后感 对策建议怎么写,是一个难...

  • 2018/8/8

    日精进。 今日体验。 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给个建议采纳不采纳,自己把建议说出来

  • 模型2 PDB表达模型。

    【模型名称】 PDB模型 【应用场景】 用于提升沟通效果,使自身建议更容易被采纳。 【模型说明】 P: 先用正面的...

  • 关于风险,你一定要懂这个理

    你一定要有“风险共同体”意识 001 当我们要向他人寻求建议时 什么人的建议值得采纳? 相信那些真正经历过事情的人...

  • 日更-《思考快与慢》24

    第23章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建议的决策习惯 如何去避免这些不靠谱的判断?我们可以多听听外部意见,甚至是有意识的去找一...

  • 147.采纳他人的建议

    采纳他人的建议。无人能完美到任何时候都不需要忠告。拒绝倾听别人意见的人是不可救药的蠢驴。即便是最超凡脱俗的智者也会...

  • 千万不要采纳任何建议?!!

    这几天,工作职能大调整,我很纠结到底去哪个部门,要不要接受挑战。 内心没有特别想去哪里、不想去哪里,我就去聆听很多...

  • 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

    以前的我是那种不碰南墙不回头的人,通过学习我懂得碰南墙是需要时间精力付出的!所以我采纳一切提升我自己的建议和经验。

  • 11.13

    多采纳员工的建议,员工有建议也是证明员工对公司的上心,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建议也许会有好的结果,

  • 潜力量-GROW教练模型帮你激发潜能-5

    在尝试指导或帮助他人时,你给予建议的频率有多高?你的建议被采纳的频率有多高?你特意给出的建议有多少被执行?给出建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升建议的采纳意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zh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