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采老师说,忧郁型气质的孩子特别爱学习。单单是学习,就能让Ta有很多快乐。我常常能体验到这个部分。而我后来在很多不同类型的伙伴身上也看到了这个部分,于是我知道,原来人类真的天生是爱学习的,如果在学习的是ta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学习一定能让她得到很多快乐。只是忧郁型气质的孩子这个部分的效果更加明显一些。
12月18-20日我有幸作为助教参加剑飞老师的多彩青春期工作坊,第一次和家长和孩子一起工作,让我有很多新的体验和收获,颇为欣喜。
一、我们真的懂孩子吗?
这个工作坊60个成人,15个青春期孩子。爸爸妈妈一起来的父母大概有10组家庭。孩子主要分布在小学高段-初中-高中之间。从工作坊的人数定位来说,是很大的一个工作坊。因为提供了很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互动机会,来的每位家长尤其是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视和关注。
“孩子不仅是天使,还是我们的老师”,这一次全方位体验到了其中的蕴意。我的小组里有三位青少年,2位12岁,1位16岁。2个男孩,1个女孩。每一次他们的分享,都那样清晰透亮。妈妈可能还没领会到老师指点的要义,看似半游离状态的儿子却完全明了老师想要说的是什么。我们组的大帅哥很淡定地说,“妈,你今天那样对我说话(要求儿子在课室听课),你的课白上了。你知道吗?其实是你在过青春期,我是陪你来上课的。” 所谓在过青春期,是妈妈情绪波动大,而16岁的儿子却挺淡定,因为他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需要的是什么。我猜他最想要就是被懂得吧,如果懂不了那就信任我,允许我在我的世界里可以独立自主吧,我希望被看作一个长大了的少年,而不是孩子。。。他已经具备了比较独立的心智,他会碰到成长历程中的困扰和压力,他也愿意面对,只是需要来自父母的理解、信任以及支持。来自父母过多的担心、焦虑和控制才是让少年呈现“青春期叛逆”特征的主要导火索。
通过这些可爱的少年,我们知道了叛逆背后他们的心声,他们希望成人如何对待他们,尤其是当他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的12岁的少女乐乐说,那时我不需要你们来告诉我怎么做,也不需要过度的安慰,我只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让我静静,我需要自己来消化情绪。当情绪过去,我就没事了。
通过他们的分享,我们看到他们内心深处如此全然爱着父母,甚至有一些疼惜父母。
二、夫妻关系如何影响孩子
这次来参加的家庭有不少单亲家庭妈妈和孩子。特别让人感动的是,这些妈妈的智慧、学习热情、真诚和坚定的态度。而孩子的呈现让我们看到,单亲家庭一样可以养出很好的健康快乐的孩子。孩子是否健康快乐,父母的婚姻状态会有一些影响,但并不是关键因素。离婚后如果父母能够和谐处理自己的关系,不把成人的问题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是可以长得很好,可以坦然面对到父母的婚姻状态。反而在婚姻中父母的不和谐、不一致带给孩子的伤害有时可能是更大的。当然,如果离婚后父母之间没有处理好彼此的关系,对孩子的伤害就是双重的。所以本质上还是父母关系是否和谐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关键的。
第二天剑飞老师连续5个家庭个案后,让大家看到了孩子问题背后的父母关系的状态,在场的父母有如梦初醒的感觉。眼光从盯着孩子回到看自己和配偶的关系。萨提亚说,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关系,是家庭动力的核心发源地。我想这是这个课程带给为孩子的问题来学习的父母第一个大礼包。
三、超能妈妈的模式觉察
来到课堂学习的妈妈是主力,在和妈妈们工作的过程,我突然看到了超能妈妈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我感觉自己曾经也蛮熟悉的。从担心、焦虑,到了另外一个方向:全能自恋。我理解的全能自恋,就是以为只有自己懂,别人不懂,别人不能,主要指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上。尤其容易发生在妈妈开始学习后的某个阶段,越学习,越焦虑,因为发现处处是问题。认为别人没有学习过或者感觉能力没有自己强,或者和自己期待的不同(因为每个人特质不同),就不放心,要越过去帮ta做决定才放心。这个反应弧就成为:因为对孩子爱的紧,所以焦虑、担心、害怕;因为自恋,直接替代或背负对方。这个别人可能是丈夫,可能是老师,可能是帮忙养育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也更可能直接就是孩子。
这个发现对我来说,还是很新鲜的,居然看到了曾经(现在偶尔还会)自己有过这样的模式。尤其是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忙带孩子时,我就是那个不信任甚至指责他们对待孩子方式的妈妈,尤其是在自己开始学习的早期,总怕他们的养育方式会让孩子长不好。再延伸开来就是对孩子的老师也会有要求,换老师很敏感,再回到孩子,也会情不自禁想帮孩子做决定。这样的模式,首先源于作为一个妈妈对孩子的深切的爱,其次就是本质上我也是一个高要求高期待的人,就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想安排好一切。而孩子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一次次新的学习、痛苦的反省和调整,让我看见信任的需要和信任的力量。
孩子需要不同的资源,每个养育者或教育者身上都有独特的资源。他们是有限的,我一样也是有限的。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父母角色都在尽我们当下所能做我们能做的。信任孩子,孩子可以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到不同的东西,不仅仅是可以,而且是需要。尊重孩子,尊重她本来的样子,相信她会开出自己的花,展示自己独特的美!而不是我想要的美!我作为她最重要的重要他人,我只要处理好和她的关系,给她需要的心理营养,就足够能支持到孩子了。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我的孩子从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过于谨慎的状态下慢慢开始放松,安然做自己,感受敏锐,勇于坚持自己的想法,有很和谐的伙伴关系。
四、爸爸在养育中的位置
如果在这个关系中被替代、不信任甚至嫌弃的是丈夫,那么这个丈夫慢慢地就选择离开妈妈和孩子的同盟,不再参与养育;如果是老师,对这个孩子就不敢再给予必要的关注;如果是孩子,不敢再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不敢说不,不敢长大,以满足妈妈照顾的需要,因孩子对妈妈有天然的忠诚。
而第一种情况,即和丈夫之间的养育方式的冲突是容易发生的,更甚者是对丈夫整个人的不认同。这样的模式无法建构平衡健康的家庭关系,导致的一个可能后果是爸爸在养育中感到沮丧和挫败选择回避(当然也有可能是反过来),造成事实上被动的缺位,最终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深远。为什么剑飞老师从孩子站立的姿态就能看到爸爸在养育中的影响力?我想这和这样一种模式有密切的联系。
当然,从社会分工的影响来说,父亲相比母亲,角色和功能本身就容易主动或被动弱化,直到家庭中的孩子出现了对家庭影响比较大的问题,比如辍学、抑郁、网瘾等,父亲的角色和功能才重新被唤醒和回归。当父亲愿意加入进来共同承担养育和教育的责任,母亲应该怎么做呢?是携手并肩给予鼓励和赞赏即便做得有点笨拙,还是以自己的标准和期待来做参照,一再嫌弃?妈妈们可以反思和选择。
通过我们小组组员分享的案例,我们看到当父亲在养育中被邀请被尊重,父亲是非常愿意参与到养育中。而爸爸们一旦决定学习和改变,那能量真的势不可挡,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五、当孩子被重新看见
第三天是比较特殊的一天,所有的孩子被请上台。孩子们收到来自妈妈、助教和剑飞老师的反馈,从不同角度被看见。这是特别让人感动又让人反思的环节!我们看到妈妈是怎样看待和评价孩子,当能看见孩子,孩子收到了温暖的爱,仰着小脸,红扑扑的喜悦;当爸爸妈妈看到的是“但是”,孩子们便低下了头,脸色暗淡。而每个“但是”背后,真相是成人对孩子的不理解和不接纳。
特别欣赏我们小组的三位少年,带给我很多的感动!无论是16岁的高中大男生,还是12岁的初中男孩和初中女孩,他们各自绽放着自己独特的色彩和光芒!他们不仅仅是暖男、贴心小棉袄,对爸爸妈妈有着浓浓的爱和疼惜,同时非常可贵的是他们的内在有独立的思想和做自己的勇气!当一直表现比较内敛的YH在最后结束时主动分享报告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时,那是需要很大的勇气,让我对这个孩子肃然起敬!
突然深切体会到,他们既是曾经的我们,又远不是曾经的我们,他们比当初的我们先进和高级,因为起点差异大。对照到剑飞老师给到我们的马斯洛需求图的阐释,当下父母和孩子完全在不同的需求层面,父母通常在求生存安全感不足的层面,而孩子在更高的自尊需求层面,父母只有跟随孩子去在同一个层面上互动,才能互相看见,让爱在关系中流动。
六、父母的新困惑
课程结束时,我们组一位妈妈提出了疑惑:我如今懂了原来有时是我错怪了孩子后,那我现在该怎么做?这位妈妈茫然现在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当我和她分享界限和沟通方式时,提到萨提亚的一致性沟通姿态,去表达和核对感受,发现妈妈其实学过一致性表达。而为什么会困惑不知道应用?这个困惑从学习方式上来说,我们学习时常常特别热切,但是仅仅停留在知识上,在实际情况中就用不出来。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意识和身体感受没有同步而失联。通常,头脑的认知走得比较快,但身体会慢很多。这个需要去细细体会。也提醒我们:要慢下来,不要走得太快!这背后也和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和接纳有关,成长是一步步完成的,一蹴而就的成长是不真实的。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尝试和孩子去有意识同步,拜他们为师,很可能能帮我们在这个部分去获得突破。
同时,从理论架构来说,这个时候林文采老师的《心理营养》是非常好的一个补足。如果我们能够用给予孩子心理营养的方法来对待孩子,那么最后这一个困惑便不是问题。而如何有效给孩子补足心理营养?那就得回到父母自己身上。一个成人只有自己心理营养充足了,才能轻松给到孩子。所以先要找回自己,做自己的好父母!
七、感恩
感恩剑飞老师,感恩主办方秦慧、海滨老师,感恩所有来到这里的家长和孩子,创造了南宁这个特别的场域,带给我们这么多重要的学习体验!除了在课堂跟随剑飞老师的学习,跟着孩子学习,在家长团体工作中学习,我们的助教团队也是大咖云集,我可以和她们近距离取经、探讨和学习。有时想自己真是一个幸运的人,总是能碰到特别欣赏的人向她/他学习,因此能不断进步,这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那是非常大的快乐,何其幸哉!
林少斌
2020年12月21日 冬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