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生活中,有些人会有一些奇怪的怪癖,你认为的怪癖是因为他在某个时期强化的行为反应。
一、
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身上,会有父母经常出现的行为,比如一些用词和沟通的行为方式。
那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曾多次重复的使用这个行为,强化了孩子的刺激.
某些与父母一样的行为却在很多年以后显现出来,那是因为没有被强化,但其实一直在孩子们的潜意识中.在某一天会显现出。
比如我会有像妈妈一样,遇到事情喜欢自己承担想办法。不习惯与家庭生成员分担、协商。
在家庭中承担了对方该负有的责任,反而心里不开心该是对方承担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
语言可以毁灭关系,,也可以赋予他人神奇的力量!
能歌善舞的大家庭强化了我们去追逐音乐的行为二、任何反应若有强化刺激,随后呈现.都会具有重复出现
比如一个人的行为,我们经常肯定,他就会重复这样的行为,强化为他固有的行为模式。
任何人强化的刺激物都非常有针对性,对你我而言,真正产生效应的刺激物是不一样的。
比如:每次上完芭蕾课后,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我们都会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满足感,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对我而言最幸福的事就是去上芭蕾课.
有些人在打麻将、刷手机、打游戏时会有这种快乐的感觉。
比如有些人很喜欢汽油味,有些人不喜欢榴莲味。
这都是平时的生活环境不断地强化刺激后的自我满足和快乐。
所以
爱孩子如他所适,而不是如期所愿!
对每个人而言,强化作用和惩罚作用是不一样的,在不经意时就强化了我们不想要的。他们的行为.
当然,我们每个人是不能精准地做到适当的强化惩罚。
三、一级强化物
爸爸强化了老二热爱国际象棋1、非习得性的、自然形成能产生舒适,感觉.满足即时的生理性需求。
比如食物、水、性
2、快乐中枢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大白鼠天
生没有习得按压杠杆的行为,在它丘脑的负侧安上了微电机,接通电源后,按下按钮。
启动了他的快乐中枢.
有的大白鼠为了获得愉悦的体验,不眠不休的按压杠杆五六千次,直至累死。
感受到快乐中枢是多么让人难以割舍!
为什么物质依赖的生理阶段,容易克服,却很难克服心理阶段。
比如毒品刺激到了人的快乐,中枢,可以让他有极致的快乐,愉悦感。
是很难戒掉的心理本能,也是人非常难以抗衡的生理机制。
四、二级强化物
金钱、地位、赞扬、注意、认同、成功。
心理系学生的恶作剧
心理系学生调戏某一位教授,因为教授对行为模式操作新的流派,强化惩罚.讲的头头是道,大家想看一看是不是和理论一样有效。
他们想让教授像理论一样,用强化作用出现一个新的行为模式。
塑造教授新的行为模式:是教授在上课时,沿着右侧的窗台不断地移动,边讲课,还用手拉着窗帘拉绳。
这很让人匪夷所思,一位教授在上课时一直往右移动,倚着窗台,还不断地拉着拉绳,这是一个新的行为,没有人做这样的动作上课。
当然,这种新的行为模式需要分布塑造,一步步逐步塑形。
当老师随机在教室的窗台边朝右移动一下,学生们用“注意”️强化老师,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新的行为模式。
看看学生是怎样强化的?
当听众是怎样表现时,讲话的人被强化的越发,激情洋溢,越来越上进,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显然是学生们看老师发光的小眼神,发亮的表情不断的回应:“嗯”、“对”!
当老师讲课时盯着老师看一副好学,无辜求知的样子
老师讲什么内容都是频频点头,恍然大悟。
听得特别认真,而且特别认同老师讲课的内容。
当老师往左移动时学生们对老师当作没看到视若无睹,有时惩罚一下老师。
公众讲话的人最不想要的是忽视和否定
怎么惩罚老师?
注意力下降,外显的表达方式
交头接耳,对老师的讲课内容,不注意、不认同、皱眉、摇头、一副嫌弃的样子,睡觉,趴下、刷手机。
就这样,心理学教授被学生们的注意和认同,成功地塑造出了新的行为模式。
几个月后,老师在这个班里上课,就会无意识的走到窗台,向右移动,边讲课.
边拉着拉绳.
在刚开始时,要连续强化,后来间歇性的强化。
当老师靠在窗台上(同学们开始,不注意,不认同.
老师不被认同,被惩罚.就有了焦虑,就会有小动作!外在的表达,身边恰好有窗帘拉绳,随机的就会去拉一下。)
老师上钩了!
只要老师一拉拉绳,同学们商量好了,开始发光发亮的小眼神.无限崇拜,无限注意.认同。
每次都这样做,多次之后,老师就会有新的行为模式。
五、只要你注意,认同
都可以塑造出你想要的行为模式!
哪怕大家认为是诡异的。
塑造孩子喜欢读书,热爱学习不难。
因为人与生俱来就有求生、求异、好奇的本能。
但是我们要先知道大的行为模式,如何拆解开一个个可以被塑造的行为,和方式.
恰当的用塑造的时间程序来塑造他。
在合适的年龄塑造出行为模式,成人后就会很轻松。
有两个孩子的家庭经常在老大老二发生矛盾时,强化了想让他低频发生的行为,惩罚了,想让他高频发生的行为。
比如孩子们在友好相处时,当作是应该的,没看到,不闻不问.无意间,没有,给予肯定。惩罚了,好的行为。
在相互不友好时,家长就会冲上来关注责骂解决问题。无意中强化了,不想要的行为。
当众批评他人,就会强化注意他的不良行为,并不会起到纠正的作用!
所以我们不要当着他人批评.
只肯定对的,正确引导不对的!
该认同的,我们不给予鼓励,肯定,注意.
孩子们感受到了忽略。
不该注意或不当的行为的用严厉的语气指出,当然会有所抵触,更不会接受改正。
所以我们要看到肯定好的行为和事物!
平和坚定的指出不对的行为,坚持自己的原则。强化他人对事物的边界认知!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找到运用你所适用的强化物。
开启你的快乐中枢!
不爱运动的少年被强化,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