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命「读《中庸》有感」

天命「读《中庸》有感」

作者: 彩云飞处 | 来源:发表于2018-03-06 21:14 被阅读0次
天命「读《中庸》有感」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生所具有的,即为「性」;引导自己性情发展的方向,即为「道」;修行此道的过程方式,即为「教」。

天命、使命

自己离天命之年还有多远,找到自己的使命了吗?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我们要做的是敬畏天命、敬畏生命、敬畏生活,以恭敬之心对待万事万物。当使命感启动之后,所有一切都是幸福的,可能有时会诚惶诚恐,但同样是幸福的。那些有使命感的人都有非常契合的地方,坚毅、刚强、超乎常人的韧性与耐力。他们不会谋求眼前的利益,不会计较得到了什么或失去了什么;他们不被琐细的日常生活羁绊住身心,甚至也不在乎世界是否给予了自己苦难。他们负重,但是神圣。看到这里,让我想到了陈教授,他传承心学,不计较利益和名利,只为重振华人自主学术,实现我们的文化自信。一身正气,让人由衷地钦佩,来晋城讲学时,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是那么坦然,他就是名符其实的有使命感的人。

率性之谓道。天地万物各有本性所在,而做为人的天命之性包含两个方面,动物性的一面和人性的一面。动物性的一面,要生存、要温饱、要繁衍;而做为人的一面则有更高远的存在,那就是生而为人的尊严。率性,意为引导自己的天性-像大禹治水,既非压抑,更不能放任,而是调和自己身上的人性与动物性,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这才是真正的道。

既然人性中先天就有善有恶,那么就需要在后天增进善性、祛除恶性。儒家提倡吸取前人的经验,不断习得,修养自身,达到正道的过程,就是「教」。

「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就像抓老鼠是猫的天性,如果换成狗去抓老鼠就成了「多管闲事」;再比如说学习是孩子的事,但家长往往比孩子操的心还多,其结果是家长成了主角,孩子成了配角,家长反过来还怪孩子不好好学习,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其实是帮助让孩子把他的本性发挥出来,而不是取而代之。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多问问自己,这件事情是我的本性所在还是凑热闹,它合乎理吗?我越界了吗?听从自己内心的指引,而不是随大流。

相关文章

  • 天命「读《中庸》有感」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生所具有的,即为「性」;引导自己性情发展的方向,即为「道」;修...

  • 读《中庸》有感

    杜娟12日读《中庸》有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经过反复阅读,渐渐地就明白,人心就是一面镜子,...

  • 寻找自己

    读《中庸》 “天命之谓性”: 这一种天命之性就是你的自己,你生命的“本质”从那个天命而来,那是你真实的自己,你从真...

  • 何难新闻之客观性?

    读《中庸》有感。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抄写《中庸》时,印象极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博学之,审...

  • 读《中庸》有感

    第一章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德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

  • 读《中庸》有感

    近读《中庸》,刚读三分之一,已觉甚为受教。一则是因慎独二字。君子之行,不欺暗室。很早时就听过西方一句谚语:在任何人...

  • 读《中庸》有感

    泱泱华夏,五千年传承不断,圣贤光辉照耀世间,一代又一代国人在其沐浴下茁壮成长。高考后的暑假时间漫长,闲来无事,研读...

  • 和宝宝一起练字第一天

    宝宝篇:笔画练习 妈妈篇:《中庸·天命章》

  • 读《天命》《天意》有感

    我曾经说过,我并不惧怕分娩的痛苦,因为那种痛是你没有任何办法的,你无法做出任何选择,任何努力去缓解它,你只能受着,...

  • 南师解读《中庸》之性、道、教

    【编者按】《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之一。《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命「读《中庸》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ar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