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的时候,除了看书,静子最喜欢发呆了,事实上,除了这两样事情,她也没什么事可做。家里虽只有母亲一个劳力,可是母亲无论如何也不让她帮自己做什么。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静子其实也是很懂事的,父亲去世没多久,静子实在不忍心看着母亲一人里外的操劳,那日放学后,静子没有如往常一样回家,而是偷偷进山采草药。回来时,天已漆黑一片,刚一进家门“妈……”还没叫完整,“啪”一个响亮的耳光飞过来。静子愣愣的,既没有哭,也没说什么,所有的言语和感情都在母亲的这一个深沉的巴掌中。静子还能说什么,她说不出什么啊,一个女人,带着一老一小,生活的压力已无需多言。巴掌过后,母亲静静地转身端来了饭,沉寂是这个家在没有了男人后的常态。所谓饭,仍然是红薯饭,静子大口扒饭,她竭力地咽着泪水,这饭无疑很“香”,一口下去,她咬到了弹弹嫩嫩的,是鸡蛋。那顿饭静子吃的很香,也很快,整一个吃饭的时间她都很认真,没有抬眼,静子也不敢啊。从那以后,静子再没敢帮母亲做什么,除了给奶奶喂饭。她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母亲不停地劳作。
能上学看书静子很高兴,乐每天就那样看着母亲什么也不做,这个山里女孩的心里充满深深的负罪感。这种快乐又内疚的心情,不知道有什么人能理解,这份心情太沉重,即使成人已无法承受,静子背了十几年。事实上,静子随时准备放弃学业回家。这孩子太喜欢学校了,只要能背上书包,坐进教室,静子的激情就背点燃,她的成绩也毫无疑问地保持在第一,老师们都觉得这是一个有希望的孩子,可以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典范,教育更多山里孩子的家长。同时,他们也有隐隐的担忧,这孩子每天都闷闷的,他们尽管知道静子家的情况,但他们不知道这家人的心理状况,他们只是高兴每学期,不用去动员静子来学校。因为静子总是准时准点来报到,对于山里的老师来说,这已经是莫大的安慰,对他们工作最大的支持。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往上升,班里的孩子就越少,女孩的数量减得尤其快。老师们哪里知道,静子背负的十字架,他们不知道静子的学费是怎么来的,他们不知道除了对能上学的兴奋,对母亲的内疚,还有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十几年来,如影随形,看着一起上学的女孩子一个个的减少,她常常害怕,怕得手心出汗,怕得梦中惊醒,她怕一觉醒来,她的校园路就结束了。静子是无处述说的,她只有抬眼望天上的云卷云舒,低头看手心汗涔涔。
这样的恐惧与日俱争,终于在即将初中毕业时达到了顶峰,可怜的静子每天都被吵闹的迎亲队伍惊醒。她一边恐惧着,一边又觉得如释重负,恐惧和内疚会随着她辍学的那一刻停止,其实有很多次静子都想跟母亲说“妈,我不上了,但别让我嫁人”,在静子的心里,失学的恐惧可以克服,可是嫁人是这个姑娘万万不能接受的。最终静子也没有说出口,拖一天是一天吧。该来的总会来的,初二的一天放学后,静子害怕已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她婶,喝水,您今儿怎么有空来坐坐?”
自从静子爸走了以后,除了村长每年来送表,再没人来这个家了。人情冷暖啊,总是这么实在,即使在闭塞的山村概莫能外啊……静子三人已然妥妥地被整个世界遗弃。静子爸是个热心肠,又有一手好的木匠活,以往静子家总是热热热热的,人来不断。那些人冲父亲,如今的来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