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景框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动车与高铁“飙车”的视频。
是有关一辆动车和一辆高铁在出站时,
先是高铁在前,之后动车高速超过高铁的情景。
今天早晨,
听了河北广播电视台重阳在其主持的《天天天下》栏目里所做的解读,很有感触。
他提出了一个“取景框”理论。
是的,
当我们的“取景框”是框住高铁在前的时候,我们觉得高铁是应该快的,
这时,突然动车高速超过了高铁,我们的“取景框”里的图像是颠覆普通认知的:动车怎么和会超过高铁?
当然,飙车是不可能的事。
火车的运行,都是严格按照运行图运行的。
也许,高铁出站时,按照调度,它的时速较低,低于动车按照调度的出站速度;
也许,是按照调度,为了让车;
也许……
不管原因是什么,我们用不同的“取景框”,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象。
联想到历史,
我们看看日本,
当我们把“取景框”框到“甲午海战”,
中国输了,
日本真厉害;
当我们把继续下去,
把“取景框”框到“日俄战争”,
俄国输了,
日本这厉害;
当我们把再框下去,
把“取景框”框到“偷袭珍珠港”,
美国输了,
日本真厉害;
可当我们把“取景框”框到1945年,
日本投降,
成为战败国;
当我们把“取景框”再框下去,到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
日本内阁(2011年02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美元为5.4万亿美元,而中国的这一数字为5.8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而日本则自1968年以来首次让出“第二经济大国”之位。
联想到教育,看看我们的一些年轻人。
昨天,在一个班级值晚自习,
看到:
全班只有一个同学在看书,两个同学在商量问题,
其他所有同学都在玩手机;
过了一会儿,
那唯一在看书的同学也拿起了手机,
那两个在商量问题的同学,问题商量完了,也拿起了手机。
这可是在期末考试的期间,为什么学什么竟是这样的状态?(有人会说,作为值班老师,我为什么不管?我告诉你,就算我把手机统统收起来,他们 也不会学——没心学。这个话题待以后谈。)
今天,
听了广播,根据“取景框”理论,
我想对学生们说:
当你们把“取景框”框到“这一节自习课”,玩一节课手机,很爽、很轻松;
当你们把“取景框”框到“这一学期”,如果老是这样,玩、玩、玩,你的期末考试可想而知;
当你们把“取景框”框到“高中这三年”,如果老是这样,玩、玩、玩,你的学业可想而知;
当你们把“取景框”框到“接下来的十年”,想想:你将有一个怎样的工作?
当你们把“取景框”框到“接下来的二十年”,想想:你的家庭的样子,孩子的样子;
当你们把“取景框”框到“六十岁”,站在六十岁的时候,看看你的现在,看看你的这四五十年;
当你们把“取景框”框到“八九十岁”,站在人生的尽头,看看你的现在,看看你的整个人生。
……
由此,想起了我的人生“取景框”。
中学的时候,我把我的“取景框”框到了大学。
母亲找人给我算命,说我考不上大学,我说:“我要上大学,中国需要我上大学!”
大学入学的时候,我把我的“取景框”框到“为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而读书”,我专注在农业技术的学习;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把我的“取景框”框到了“中国的教育”上,我要为中国的教育奉献一生,口出狂言:“今生为教育而来”;
“而立”之后,我把我的“取景框”框到了2067年,那年我100岁。
我争取能活到那个时候,
那,从现在开始,
我要保持怎样的心态?
我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我得怎样注意身体的锻炼?
我得凭什么“被需要”?
……
我还把我的“取景框”框到了2567年,假如我活到100岁,那是我死后500年的时候,
那时,
我的子孙后代,还能知道“谢傅天”这个名字否?
假如我的子孙后代,还知道有“谢傅天”这么个“祖先”,谢天谢地!
外人呢?
世人呢?
有几人还知道500年前有个“谢傅天”?
凭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