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阅读启示二

《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阅读启示二

作者: 小二王 | 来源:发表于2023-01-30 20:28 被阅读0次

      点评

    2023/1/28 认为好看

    对于陷于困境的中年人而言,此书算是一剂良药。

    书本更多剖析了产生中年困境的原因,展示了中年之路的面貌,最后提出了一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要对自己绝对真诚、敢于面对人生的阴影、积极倾听内心的声音、主动完成自我的救赎、最终促成中年人格二次的成型。

    其实细想起来,无论童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一生中哪个阶段都有哪个阶段该有的困惑与迷茫。说一千道一万,完成每期的救赎任务,还是只能靠自己。

    毕竟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老天只帮助那些开启自救模式的人。

    >> 我们甚至可能会意识到,只要与自己有着重要的联系,外面发生的事情并不重要。新发现的与内在生命的关系,足以平衡外部世界的损失。灵魂旅程的丰富,至少与世俗成就一样有价值。

    >> 每个人心中的英雄都必须响应个体化的召唤。

    2023/1/28 发表想法

    要对自己绝对真诚,勇敢面对自己的阴影,认真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然后积极迎合它,大胆做出改变。

    >> 只有听从自己的内心,我们才能感受到灵魂的激励,正是这种对内在而非外在真理的强调,区别了第一个成年期和第二个成年期。荣格再次提醒我们:“一个人只有自觉地认同内在声音的力量,才能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

    2023/1/28 发表想法

    爱人先爱己

    >> 我们帮助他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清醒地过自己的生活,这样他人才能自由地过他们的生活。

    2023/1/28 发表想法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使命,尤其不要固守着上一个使命不撒手。

    >> 我们在中年的任务是变得足够强大,能够放弃前半生的自我要务,向更大的奇迹开放自己。

    2023/1/28 发表想法

    当踏出家门的第一步,旅程也就开始了,不要去纠结那个目的地,风景都在路上。

    >> 旅程的目的可能就是旅程本身

    2023/1/28 发表想法

    也就是说,生命是从未知走向未知。

    >> 生命是两个巨大的谜团之间的一束光,而这两个谜团是一体的

    >> 黑暗会发光,寂静会说话。当我们有勇气和纪律进入内在,体验灵魂世界的伟大辩证时,我们就会在永恒中重新站稳脚跟。

    >> 询问梦中的意象:“它们来自我的什么地方?我的联想是什么?它们对我的行为有什么要说的?”

    >> 我们有丰富的、能引起共鸣的无意识,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症状,通过梦境和主动想象向我们说话

    2023/1/28 发表想法

    自性有可能就是我们期望的,和神性建立链接的桥梁。

    >> 内在神秘力量,即自性。

    2023/1/28 发表想法

    认真记录并观察自己的梦境,有可能找到应对困境的方法。

    >> 如果我们能够追随并理解一些梦境,就能更好地知道什么对我们是正确的,真正的本性要求我们做什么

    2023/1/28 发表想法

    梦不一定是神的昭示,但绝对是内心的投射。

    >> 心灵通过梦中的意象说话,这些意象对自我来说可能怪异,但它们体现了自性的能量和目的论

    2023/1/28 发表想法

    反思、冥想和日记。

    >> 如何推进这一对话呢?我们的建议包括一些日常提问:“在这种情况下,我是谁,我听到了什么声音?”以及日常的冥想,也许还有更积极的反思方式,比如写日记。

    >> 直面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与之对话需要勇气。但这就是个人完整性的关键所在。

    2023/1/28 发表想法

    向死而生,敢于直面惨淡的阴影,才有可能重生。

    >> 我们不是要逃离沼泽地,而是要涉足其中,看看有什么新生命在等待着我们。

    2023/1/28 发表想法

    这些话用来时刻提醒自己,以免浑浑噩噩过掉一生。

    >> (1)没有激情的生活,是没有深度的生活。

    (2)激情是生命力的表现,虽然它对秩序、可预测性和理智来说是危险的。

    (3)如果不冒险去过神性所要求的、激情所提供的广阔生活,就不能接近神性,接近原型的深处。

    (4)寻找并追随自己的激情,有助于我们的个体化。

    2023/1/28 发表想法

    害怕一切本不该害怕的,失去一切本该拥有的。

    >> 我们的敌人是恐惧,而不是别的东西。但如果我们害怕自己的内心,害怕自己的激情,那么应该更害怕没有活过的生命。

    2023/1/28 发表想法

    Seize the moment.

    >> 在接近死亡和年老衰弱时,我们不能犹豫不决、心怀羞愧,然后抱怨过去。如果我们要做完整的自己,那么现在就是最佳时机。

    2023/1/28 发表想法

    记下这句话:寻找激情,激情是使命的召唤。

    >> 激情是我们的燃料,就像使命一样,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召唤

    2023/1/28 发表想法

    寻找并发展一门爱好,有助于与自己和解。

    >> 我们需要应对外在的职责和关系,但我们也必须为失落的孩子腾出时间。

    2023/1/28 发表想法

    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单调且重复的生活。

    >> 中年时期最具腐蚀性的经历之一是例行公事带来的徒劳感和无趣感。

    >> 人们常说“了解自己的感受”,实际上是要求我们从内在真实而不是外部环境来定义自己。我们必须进一步检视自己对他人的反应,

      第六章 航海与孤独

    2023/1/28 发表想法

    用纷繁的信息干扰你,使你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空间。

    >> 帕斯卡尔认为,所有的现代文化都是一场尽兴的娱乐,让我们远离孤独,不去思考自我。

    2023/1/28 发表想法

    如果大家都是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那么被大众蹂躏或者遗弃也毫不稀奇。

    >> 归根结底,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只是因为我们所体现的本质;如果我们没有体现出本质,那么生命就荒废了。

    >> 当我们有一些独特的东西,有最充实的自我时,我们对社会是最有用的。

    2023/1/28 发表想法

    认真做自己,反而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 事实上,我们作为个体的分化程度越高,人际关系就会越丰富。

    >> 当然,我们始终是社会性存在,但我们也是精神性存在,有自己的终极目标或神秘目的。在保持对外部关系忠诚的同时,我们必须更充分地成为自己要成为的那个人。

    2023/1/28 发表想法

    过去已然过去,未来还未到来,当下的抉择最重要。

    >> 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并没有决定我是谁;我的选择才决定了我是谁。

    2023/1/28 发表想法

    接受他人赋予的人设,呆在舒适圈里。

    >> 我们可能会认同一些符合集体价值观的信仰和行为,比如追求财富或遵守规范,但这种适应的代价是神经症。

    >> 因为内在的东西被压制了,所以我们生病了,自我疏离了。因为内在的东西很少被肯定,所以我们很难发现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也就是适合自己的道路,一直就在那里。

    >> 若将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能拯救你。若不把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将毁灭你

    2023/1/28 发表想法

    对于希冀通过换新环境或者结识新朋友来救赎的人,作者这么说就使希望破灭了。

    >> 在中年之路的典型症状背后,有一个假设,即我们能通过寻找和联系外部世界中的新事物或新人而得到拯救。唉,对于溺水的中年水手来说,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救援。

    >> 痛苦会使人觉悟,而新的意识会带来新的生命

    >> 从长远来看,改变一个人的工作或关系并不能改变他的自我感觉。当内在的压力越来越大,旧有的策略逐渐无法控制时,一场自我身份的危机就会爆发。除了社会角色和心理反射之外,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减轻压力。

    >> 第一个是有一股巨大的力量由内向外涌现。它是如此迅猛,极具破坏性,承认它让人感到焦虑,压抑它让人感到抑郁。第二个基本事实是,将这种内在紧迫感拒之门外的旧模式,随着焦虑的增加而不断重复,但效果却大不如前

    >> 我经常看到,当人们满足于自己对生活问题的不充分或错误的答案时,他们患上了神经症。他们追求地位、婚姻、名誉、外在的成功或金钱,即使他们得到了所追求的东西,他们仍然不幸福,仍会患上神经症。这类人通常被限制在太狭窄的精神视野内。他们的生活没有充足的内容,没有充足的意义。如果他们能够发展出更广阔的人格,神经症通常就会消失

      第五章 个性化:荣格的当代神话

    >> 中年之路的体验,就像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只身在一艘颠簸的船上,目之所及,不见港湾。

    2023/1/28 发表想法

    愤懑——暴躁——挫败——无可奈何——坦然接受

    >> 当一个人固守创伤时,他会憎恨镜子里的那张脸,因为它与那些造成伤害的人如此相似;并且会为自己未能摆脱过去而自我憎恨。

    2023/1/28 发表想法

    选择大于努力。

    >> 命运邀请人们做选择。

    2023/1/28 发表想法

    这个论断前面提过一次。

    >> 人们最迫切的两个需求是养育和赋权,前者让人感觉生活以某种方式为我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后者则让我们感觉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2023/1/28 发表想法

    首先对自己真诚,其次针对弱点做出改变,最后获得新生。

    >> 尽管与阴影的相遇可能令人痛苦,但它让我们与人性重新连接。它包含着原始的生命能量,如果有意识地加以处理,可以为我们带来改变和新生

    2023/1/28 发表想法

    辩证地看待,目前这种焦虑也有好处,是成长必经之路。

    >> 正如荣格所说,神经症是一种尚未发现其意义的痛苦。我们与中年的相会既包含痛苦,也包含对意义的追寻。然后,成长才成为可能。

      第四章 文学案例研究

    2023/1/28 发表想法

    酒精麻醉易,自我救赎难。

    >> 每个人都很难认识到自己所需要的是内在的疗愈。在外面的世界里寻求安慰和满足要容易得多。

    2023/1/28 发表想法

    关注自己本身:关我屁事!关你屁事!

    >> 如果我们专注于自己的个体化,而不是纠缠于别人的事务,每个人都会更加舒适。

    2023/1/28 发表想法

    凡事皆有利有弊,需辩证看待。

    >> 阴影不应等同于邪恶,而应等同于被压抑的生命

    2023/1/28 发表想法

    对自己坦诚是想真正变好的第一步。

    >> 如果我们足够诚实,就能分辨自己的自私、依赖、恐惧、嫉妒,甚至是破坏力。这不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但比我们光鲜的人格面具更加丰满,更有人情味。

    2023/1/28 发表想法

    适当的表演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 人格面具代表了呈现给外部世界的必要面孔,它也保护着我们的内心生活。

    2023/1/28 发表想法

    培养发展几门有益身心的爱好,不失为一种途径。

    >> 重新找回那些因专业化、忽视或禁止而被遗弃的自我,这是我们在中年之路上与自己相会的一部分。

    >> 慢跑和积极参加运动,不仅仅是应对压力的一种手段,它们还代表了在办公桌前度过一周后,再次与感官世界取得联系

    2023/1/28 发表想法

    被贴了标签,然后享受标签,最终成为标签。

    >> 人到中年,我们会遇到很多苦恼,有些是外在的,有些是内在的。部分内在的苦恼源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和社会串通一气,忽视了个人的完整性。我们在容易的事情上就“驾轻就熟”,我们被奖励的是生产力而非完整性。

    2023/1/28 发表想法

    上大学的时候教授说,大家学习语言要谨防学成语言机器,缺乏自身的思考。工作后前辈说,教书的路越教越窄,很多用不着专业知识最终会被遗忘。

    >> 我们接受的训练越多且越成功,视野和人格也就越狭隘。

    2023/1/28 发表想法

    是否勇敢到敢于冲破藩篱,寻找使命;是否勇敢到不死在三十岁,主动更迭。

    >> 我们的使命是尽可能地成为自己,我们的任务是找到实现的方法。评判我们的标准,不仅有内心是否善良,还有我们是否勇敢。

    >> 正是自性的神秘,令人惊讶地指引我们变得完整;而我们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能量,在生命旅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今天,我们活得更久了;没有什么能阻止一个人从事多种职业,每份职业都激活了多面体自我的一个方面。

    2023/1/28 发表想法

    所以我们穷尽一生也得找到那个使命,创造此生的意义。

    >> 弗洛伊德认为,工作是健康的必要组成部分。但什么样的工作才算呢?工作和使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工作是我们为了养活自己而不得不做的事情。使命(vocatus)则是我们被召唤用生命能量去做的事情。感受到创造力是个体化的必要部分,而不回应召唤则会损害我们的灵魂。

    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选择使命,而是使命选择了我们。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如何回应它。使命可能与挣钱毫无关系。有人可能被召唤去栽培其他人。在不提倡艺术的时代,有人可能被召唤成为一名艺术家,尽管遭遇忽视,甚至被拒绝,但仍然坚持不懈。

    2023/1/28 发表想法

    有的时候也只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紧身衣,下意识地以为钱越多越好,中年男人需要钱来给予安全感和尊严。

    >> 经济就像一件紧身衣,根本脱不下来。

    >> 孩子的两大需求是养育和赋权。养育意味着这个世界为我们服务,与我们达成妥协,在身体和情感上支持和喂养我们。赋权意味着使我们能够迎接生活的挑战,并为自己渴望的东西而奋斗。

    2023/1/28 发表想法

    张悦然《顿悟的时刻》里也提到,20世纪以来的作者作品更关注个体的发展,彰显人性的自由。

    >> 许多现代诗人已经抛弃了文学前辈所持有的观念,即他们可以表达整个时代的精神。相反,他们倾向于反思自己的个人生活,在那里寻求某种意义,并希望通过文字的力量来触动他人的生活。

    >> 情结代表了心灵中充满情绪的能量群,部分从自我中分离出来,因此可以自主运作。情结本质上是一种情绪反射,其影响力取决于源头的强度或持续时间。

    2023/1/28 发表想法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並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 为自己没有成为完美父母而感到内疚,或者试图保护孩子免受生活的考验,这对孩子都没有好处。渴望控制孩子,让孩子活出我们未竟的人生,让孩子复制我们的价值体系,这些都不是爱;这是自恋,它阻碍了孩子的人生旅程。

    2023/1/28 发表想法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並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 父母越是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而不是可以独辟蹊径的生命,就越容易感到失望。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能为他们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地让自己个体化,这样他们才能自由地做同样的事。

    >> 如果没有能力活在当下,做一个自我定义的成年人,那么一个人就仍是过去的囚徒,与自己的本性和成年人格相去甚远。

    2023/1/28 发表想法

    直逼灵魂终极三问: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

    >> 如果一个人能够停下来,扪心自问:“此刻我是谁?我有什么感觉,我想要什么?”那么,他就不是在反射模式中,而是活在当下。

    >> 父母情结强烈地影响了前面提到的虚假自我,即在第一个成年期形成的临时人格。除非我们意识到第一个成年期的特征是反应性而不是生成性的,否则我们并不会真正成为自己。

    2023/1/28 发表想法

    开放、合作、交流

    >> 中年婚姻的转变包括三个必要的步骤:

    (1)双方必须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

    (2)双方必须承诺分享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因为过去的创伤或未来的期望而埋怨对方。同样,他们也要不带防御地努力倾听对方的经验。

    (3)双方必须承诺长期保持这样的对话。

    >> 如果像尼采所说,婚姻是一场伟大的对话,那么大多数婚姻都不合格。很少有人真正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对另一半诉说自己的心事。人们一起生活、生儿育女、共同养家,却从未真正理解伴侣的神秘性。这样的局面令人感到无比悲伤。

    >> 但生活在继续,情绪在发生,决定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在现实世界中正常运转

    >> 无意识的力量有时比逻辑、传统和法律更要求尊重。

    2023/1/28 发表想法

    中年男人也一样,困惑和焦虑不挑性别。

    >> 鼓起勇气,重新定义自己,重视亲密关系,但不被关系所限制,这是中年女性的一项任务。

    >> 个性不是由上帝赐予的;个性是通过每天与怀疑和反对的魔鬼抗争而得到的,如果不这样做,等待我们的将是抑郁和绝望。

    >> 现代男人很少允许自己奢侈地问这些问题。于是,他们一边步履沉重地去上班,一边梦想着退休后在某个奢华球场打高尔夫,并祈祷这一天在心脏病发之前到来。除非他能谦逊地问这些简单的问题,让自己的内心说话,否则他是没有任何机会的;他会成为自己和他人的恼人伙伴。

    >> 作为父权制的受害者,男人只知道把权力当作男子气概的证明。

    >> 酒精,放松了男人对内心女性的限制,释放了不被意识承认的东西。

    2023/1/28 发表想法

    所以男人在家庭矛盾中习惯冷战与逃避,在外面享受纸醉金迷和声色犬马。

    >> 大多数男性习惯于回避感情,避免本能的智慧,并凌驾于自己的内在事实之上,他们不管对自己还是他人来说,都是陌生人,是金钱、权力和地位的奴隶。

    >> 童年的依恋需求在成人内心仍然非常强烈,甚至可以说它们是自然和正常的。但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和安全感总是依赖于他人,那么他是不够成熟的。

    >> 关注个人成长本身是否也是一种自恋?只要一个人决心实现自己的潜能,并把同样的权利赋予他人,这就不是一种自恋。

    2023/1/28 发表想法

    性爱和孩子是纽带,孩子长大飞走后,无性婚姻到来时,大家也便无话可说。

    >> 分享自己的挫败、恐惧和希望,才是真正的亲密;但很少有夫妻能做到这一点,无论他们结婚多久。性爱是夫妻间的桥梁,孩子是两人之间的纽带,但真正的如胶似漆是两个人感同身受。

    >>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阻碍他人的发展,这是一种精神犯罪。

    2023/1/28 发表想法

    我有我的生活,同样你也有你的。

    >> 双方越早把个体化作为亲密关系存在的理由,这段关系就越有可能持续下去。

    2023/1/28 发表想法

    关于整个人生也一样

    >> 关于心灵,永恒不变的真理是:要么改变,要么在怨恨中枯萎;要么成长,要么在内心中死亡。

    >> 当一个人有勇气转向内在时,他将有机会面对自己人格中被忽视的部分。如果一个人不再急切地从伴侣身上寻找生命意义,他就会被召唤去激活自己的潜能。

    >> 因此,真正的亲密关系源于一种有意识的愿望,想要与另一个人分享自己的旅程,通过对话、性和关心的桥梁,走向生命的奥秘。尼采曾经指出,婚姻是一场交谈,一场伟大的对话。

    >> 这显然已经接近真相了,因为我们最终拥有的只是自己的孤独

    >> 亲密关系通常提供最多的是陪伴、相互尊重和支持,以及辩证的对立面。

    >> 没有人能给我我最想要或需要的东西。只有我自己可以。但我会赞美这段关系所切实提供的,并为之真心付出。

    >> 每个人的首要任务是为自己的个体化负责。在这段亲密关系中,人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但不能为对方执行个体化或发展的任务。

    2023/1/28 发表想法

    我们爱的从来都是自己,我们也应该爱人先爱己。

    >> 亲密关系的真相是,它永远不会比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更好。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不仅决定了对“亲密他人”的选择,也决定了亲密关系的质量。事实上,每一段亲密关系都在暗地里透露出我们的本性。因此,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我们内心状态的体现,没有任何关系会好过我们与自身无意识的关系

    >> 每天生活在一起,会无情地消磨投射;最后,一个人所面对的只是对方的特性,后者根本无法满足大量的投射。所以,人们会在中年得出结论:“你不是我当初结婚的那个人。”事实上,他们从来都不是。他们始终是另一个人,一个我们当时几乎不了解的陌生人,现在也只是稍微了解了一点。

    2023/1/28 发表想法

    笑死

    >> 如果把音乐排行榜前40首歌曲串烧起来,大概是这样的:“我一直过着悲惨的日子,直到你出现在我生命里,所有的事物焕然一新,我们站在了世界之顶;有一天你变了心,我们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你离我而去,现在我过着悲惨的日子,永远不会再爱了,直到下一次遇见。”这些流行歌曲千篇一律,不同的只是歌手的性别和是否有吉他伴奏。

    >> 众多异性中,只有少数人会相互吸引,他们都是投射的好钩子,至少能暂时招引投射。图中这种对角线的动态就是所谓的浪漫爱情。

    >> 亲密关系的基本真相是,一个人会把自己身上未经意识检验的东西投射到伴侣身上。

    >> 事实上,根据各种说法来看,基于生活需要的婚姻比基于爱情和相互投射的婚姻更有可能长久。

    2023/1/28 发表想法

    政治联姻也罢,门当户对也好,大家只是合伙过日子而已,不用那么认真。

    >> 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婚姻都只是维护和传递价值观、种族意识、宗教传统和权力的工具。被安排的婚姻比那些基于爱情的婚姻有更好的历史记录,而爱情是最难以捉摸的感情状态。

    2023/1/28 发表想法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每个人在中年回望过去时,都会对自己几十年前在婚姻、职业上的选择以及做选择时的无意识不寒而栗

    2023/1/27 发表想法

    终有一天会明白一个道理:我他妈是会死的。

    >> 人到中年,允许自己按照真实内心去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人终有一死,时间有限,没有人能将我们从生活的重担中解救出来,这些事实将促使我们更充分地做自己。

    >> 想学弹钢琴的人们,想去上大学的人们,或者想在夏日午后泛舟湖面的人们,都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当初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去做。

    >> 阴影包含了所有至关重要但也存在问题的愤怒和性欲;当然,也包含了欢乐、自发性和未点燃的创造火花。

    2023/1/27 发表想法

    打破人设,我即我,与他人期待无关。

    >> 一旦认同了自己的人格面具,即社会化的自我,当我们从外部世界中抽身而出,面对自己内在的现实时,必然会承受焦虑。因此,中年之路的一项任务,就是彻底改变我们与人格面具的关系。

    2023/1/27 发表想法

    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演员,不同场合上演不同类型的角色塑造。

    >> 人格面具是自我对社会环境或多或少有意识的适应。我们创造了许多人格面具,它们是一些随机应变的角色。

    2023/1/27 发表想法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 它意味着最终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面对自己的依赖、情结和恐惧。它要求我们不再因自己的命运而责备他人,并对自己的身体、情绪和精神健康承担全部责任。

    2023/1/27 发表想法

    美其名曰谦逊,实质是做事开始畏手畏脚、瞻前顾后、权衡不定。

    >> 荣格强调,当我们发现自己不是生活的主人时,自然会不寒而栗。因此,除了震惊、困惑甚至恐慌之外,中年之路的根本结果是使人谦逊。

      第三章 内在的转变

    2023/1/27 发表想法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在心灵净土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

    >> 每个人都想过从这个疯狂的世界中抽身而出,偶尔的撤退无疑有助于灵魂的恢复,但如果总是逃避,只会阻碍自我同一性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阅读启示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hy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