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框架需要有哪些功能呢?
我认为核心功能主要是下面3个:
信息收集、整理、提取
所有的功能最好都在一个系统里完成,比如使用印象笔记。
当然,有些方面印象笔记可能做的不是最好的,比如“知识大纲”,如果需要也可以多个系统协作组成一个完成的框架,具体的实现并不拘泥与某个工具,我们可以自由选择。
处理流程
一般为4个步骤
收集
发现好文章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完整的时间去处理它,所以我们需要先把文章收集到一个统一的地方,避免错过它。
待预处理-预处理-分流
先对文章进行初步处理,首先判断文章有没有继续处理的必要,如果ok。进行一下步骤:
1.对文章重点划线
2.写上自己的一些想法
3.对文章进行总结(非必须)
4.给文章打上标签,方便后面提取
待处理-处理-分流
这部进行的主要是文章与我们先有知识体系的融合,寻找我们自己有没有与文章相关的知识体系,如果有就考虑迭代补充我们的知识体系,如果没有,给文章打上一个类似“暂无体系待处理”的标签备用。
待提取
提取一般有两种情况。遇到问题时,我们开始检索
1.知识体系内有的,很完美
2.如果知识体系搜索不到,我们就要考虑新建一个新的单位来描述解释这次的内容。同时可以搜索“暂无体系待处理”标签是否有相关的内容,有的话,可以作为参考。
举个例子:
收集
我们在简书上看到一篇干货,觉得很nice需要深度阅读,我们可以先把文章收藏起来,继续浏览其他文章。
待预处理-预处理-分流
把收藏的文章全部在看一遍,判断文章是不是真的ok,有价值的话, 划重点,写下自己的思考,也可以写下对文章的总结,然后打上标签。如果觉得文章一般般,就把文章pass掉。这个步骤用时较短,我们应该每天清理完待预处理的文章
待处理-处理-分流
找一个完整的时间段,进一步处理待处理的文章,抽离出他的框架,知识点。并且跟自己先有的知识框架比较,是否可以迭代或者补充先有框架,并打好标签。
待提取
我们在后续需要找资料的时候,可以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寻找,这边的信息是我们处理内化过的,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ok,这个我就是的信息处理框架的基本流程,当然这个流程也不是固定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扩展。
下一篇开始进入实践的收集篇。
上一篇
前言-信息爆炸下的我们
下一篇
三-信息处理框架-收集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