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关系里的人,总是一起出现,相互定义,相互成就。
我们来重新来思考一下,什么是自我?
学~
以下部分来陈海贤老师 自我发展心理学 22讲关系中的自我
从关系的视角,重新来理解自我。
自我存在于关系中
我们通常会从个体的角度来思考自我。
我们常常假设,存在着一个稳定的、独立于他人的自我,这个自我决定着我的想法和行为;
让我们抛开这个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思考,那就是关系的视角。
其实并没有一个单独的自我,每一个关系里,都有一个不同的自我;不是你的个性,而是你所处的关系,决定了你的想法和行为;如果你表现出自己不想要的行为,那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你所处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从关系的视角来看待自我,发展自我呢?四个递进的层次
第一,人无时无刻不在关系当中。
家庭有家庭关系,工作有工作关系,就算在地铁上,旁边都是陌生人,那也是一种关系。即使是独处的时候,你独处的空间,是由关系来界定的。
第二,在不同的关系中,你的自我是很不同的。
不同的关系能让人有不同的表现,跟陌生人说话时,会脸红害羞,在很熟悉的朋友面前,会玩得很嗨。
第三,决定你行为的是你所处的关系,不是你的个性。
也许上一秒对待男朋友是生气,下一秒对待闺蜜就变的温柔了,“生气”与“温柔”这两种不同关系中的差异,而不是所谓“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的差异,只是所处的关系不同而已。
第四,是关系的视角会让思考问题的视角发生重大的转化,一些看起来几乎无解的问题,突然有了合理的答案。
比如觉得自己拖延,也许是因为跟你合作的人让你觉得不好相处,自己就变的拖延了。
从关系的视角,重新来理解自我发展。
关系的视角拓展改变的空间
有时候,妨碍我们改变的,正是我们头脑里那个顽固的“自我概念”。
如果从关系的视角来理解,你在不同关系中的自我是不一样的,你就可以去不同的关系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每一种关系里,都有一个自我。你把这些“自我”的个性抽象出来,就变成了你头脑中那个固有的自我
从关系看自我,是一种正念思维,也就是近的思维,是把每个自我,放到具体的关系中,从每一段关系,去看自我的表现。这当然会增加改变的空间。
决定你想法和行为的不是你的个性,而是你所处的关系。
案例~
我们会觉得独处是一种自我,其实不是它也是出于关系中的自我,我们在独处时会思考家庭、朋友等也是关系中的自我,又或者在家里我们穿的很随意,出去了就不能这么穿了,这又是一种关系,界定了我们独处空间在哪里。
思~:
我们有太多的角色,每一种角色中都有一种关系,每一种关系又是不同的行为方式,
我们的个性会根据不同的关系展现和产生。
人是矛盾的复杂体,一人有多面,每一种面又都是自己。不把自己看成点,把自己看成线、面、体,也许对自我是一种更好的理解。
渡己:保持正念,寻找心流day41——贤莉 2018年12月12日周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