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丰子恺

读丰子恺

作者: 舒小君 | 来源:发表于2017-01-22 09:42 被阅读0次

知道丰子恺先生,就是从这一张画开始的,那是十多年前。

几把茶壶,一张竹桌,一道帘子,一钩新月,淡淡的笔画,勾尽了曾经热闹的相聚,也画尽了人散后,心中无名的落寞。“人散后,一钩新月凉如水。”多好!那时的我,正值多愁善感的年纪,又一个人第一次远离家乡求学,心中的块垒就像这幅画一样,天凉好个秋!这种感觉,直到如今仍然刻骨铭心。

后来,又见过丰先生一张画。瞧!

多么可爱的孩子!竟然能想出如此好玩的东西。我要为这想象力击掌了。童心的世界真是令人折服!

于是,就喜欢上了丰先生的画。曾经搜索过,为每一张搜到的画所赞叹!于是,就喜欢上了丰先生的文字,干净、利落,没有半点做作,一如他的画,以简单的文笔勾勒出全景。没有大量的比喻,也没有繁华的词藻堆砌,只是讲述,平淡中一如江南的石门湾的水。

后来,就不读先生的文字了。丝竹乱耳、案牍劳形算不上,手头的杂事也颇多了,心就烦躁了。茫茫然地、忙忙然地就遗失在那个世界里。

在书店逛,很久没有这样一本本地翻阅了。《教师日记》,丰子恺著。一个名家是怎样当教师的?是怎样生活的?好奇心让我翻开一页,恰好比较短,只有几行:

“”

我仿佛看见郊外的杨柳、春草、碧水,父亲带着小儿正欢蹦在田野里。天蓝了,心乐了。多么好!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灯下,打开书页,一如我喜欢的风格,淡淡地道来。原来,教师的生活是可以这样有追求的,可以这样充满忧思的,可以这样平淡却依然执著的。

先生生活在动荡的年代,国家和民族正值日寇蹂躏,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先生辗转南北,为稻梁谋,却仍不失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先生以笔作武器,一次次发表抗战宣言,一次次申明“还我缘缘堂”,为前线取得的胜利战果而欢欣鼓舞,为人民的苦难生活而蹙眉。虽生活在这样的困境中,先生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专业。课堂上,先生一次次示范,一次次告诫诸生美术原理,坚守理想;生活中,先生不断笔耕,写下文字,画下诸多作品,或赠友人,或寄情怀,或为抗日,不失本业。

先生为新枚的诞生而喜悦,为友人的慷慨相助而感激,为儿女的生计而担忧。爱家庭,虽奔波却仍然没有半点激愤之言,处之泰然。

先生也为自己找到快乐。买点玩物,购得小吃,与友人相聚,为孩子的先生作宴,郊外游走……寄情于山水,也算是苦难中的一点安慰。

有点絮絮叨叨,却不失逻辑与赤诚,这是读完《教师日记》后的感觉。也许教师的生活就是这样平平淡淡,毫无风生水起的概念,却又不失对“教育救国”的一片信仰。

相关文章

  • 读丰子恺

    知道丰子恺先生,就是从这一张画开始的,那是十多年前。 几把茶壶,一张竹桌,一道帘子,一钩新月,淡淡的笔画,勾尽了曾...

  • 读丰子恺

    终于算是读完了丰子恺的我这一生。 很感慨,一个如此纯真有趣,艺术宗教于一身,通透的老头儿。 年少时的欢乐时光,无忧...

  • 猫鼠的和谐

    读丰子恺漫画,常常边读边想故事。 猫鼠的和谐 ——读丰子恺漫画《解放》 可怜的小鼠囚在笼里 有一只老猫腰间别...

  • 【莎丽读画】→杨柳岸晓风残月

    《莎丽读画》023 今天赏读丰子恺《杨柳岸晓风残月》 画家简介: 丰子恺(1898-1975),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

  • 初读丰子恺

    昨天下午在图书馆偶遇丰子恺的《中国就像棵大树》,初初读来,爱不释手。 很久没有读散文了,一直也不是很喜欢散文。总觉...

  • 读丰子恺笔记

    丰子恺是中国漫画鼻祖,也是个散文家。他从小喜欢画画,文章也写的好。后来杭州投考被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录取。师从李叔同学...

  • 读《丰子恺散文》

    现在每晚入睡前,我都会读一两篇《丰子恺散文》。其实,相对于寡淡的散文类的作品,我更喜欢故事精彩情节跌宕的小说。买这...

  • 斯人“丰恺”----读《缘缘堂随笔》

    读丰子恺,要读些什么? 要学些比喻象征的手法,可以找那些华丽得不可方物的散文家,不必来读丰子恺。要学些经世济用的学...

  • 丰子恺的鹅

    读丰子恺的散文,最喜欢他写的鹅。 这只鹅是丰子恺住在重庆沙坪坝庙湾时养的,丰子恺在此住了三年,这只鹅给他带去了生机...

  • 凌云日记【第798篇】:《真人#181》

    丰子恺 丰子恺是国学大师,基本功不言而喻,但他依旧坚持多读的方法,多到了令人惊讶的22遍,每读一遍就用不同的方式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丰子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on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