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苑
对联知识概述

对联知识概述

作者: 子正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17-07-31 20:05 被阅读46次

对联概述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但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

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所谓的字数相等实质上是“音节”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

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

楹联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横批在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联眼”指在联句中对意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字词。联眼在联句中可能是一个单独的字,也可能是一个词组,或复合词组。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

对联六相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

一 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

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

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 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草木(草木桃李等)、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 结构相称

是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 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

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 平仄相谐

平仄和谐包括以下两点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六 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平仄规则

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八字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字联: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十字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三三四句式: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十一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六句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十二字联: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长一点的对联,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必须是平仄交错,互相协调,要不然就不能算作对联。其实对于平仄掌握熟练的人来说,是可以冲破平仄格式的束缚的。但是音节部分必须严格。

对联禁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一 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比如:

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没意义了。

二 忌重字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请看:

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世字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异位互重、虚字重字例外,另外虚字重字不能在平仄位上)

三 忌失对欠平衡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例如:

奥运精神传友谊;

圣火辉煌映和谐。

此联中用“辉煌”对“精神”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名词。

四 忌失替

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五 忌乱脚

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比如:

九州迎圣火;

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就不符合联律了。

六 忌孤平

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七 忌三平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对联所忌讳的。

比如:

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你不觉得读起来很别扭吗?这也就是对联为什么要求联律,没律的句子就不能给人美感,没有昂扬顿错的节奏,就不能算对联了。

八 忌上重下边轻

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比如:

听铁马声声关山入梦;

看银钩笔笔书画萦心。

此联立意很好,可以用“银钩笔笔”对“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对“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副对联的美感。

如果上联的气势很低,用下联来补倒是可行的。

比如:

南邦庙死个和尚;

西竺国多一如来。

上联就没一点气势,如果下联不能补上,就很尴尬。

九 忌初学用癖典

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使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来龙去脉,不然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对于对联爱好者来说,只要认真避免以上九忌,就不愁对不出好的对联!

对联种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一般通行的对联有如下几种:

1、意境联

2、机关联(词牌、拆字、人名、地名)

3、意境联和机关联相兼

4、喻意联(拟人语法)

5、古诗重配

6、诗钟

7、根据古诗意境撰写成联

来源:转载自“诗笺”   

子正書院國學教育

               

         

       

       

相关文章

  • 对联知识概述

    对联概述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

  • 学习对联知识,正确理解完美对联,弄清楚最佳对联的意思

    有关对联的知识,完美对联是什么意思?最佳对联是什么意思?完美对联和最佳对联有什么区别? 完美对联,是有关对联的一个...

  • 对联知识

    学习对联,有它不求人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

  • 对联知识

    绝句 唐 ·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

  • 【转载资料】对联基础知识

    【转载资料】对联基础知识 作者/王贵恒 ㈠什么是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

  • 喜欢对联知识

    很多人都很喜欢对联知识。 “恭喜,祝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吉祥如意”等等,可谓男女皆知、老少皆宜,每个人...

  • 甲状腺知识概述

    甲状腺疾病发展史 ✔中国将甲状腺肿称为“瘿”,早在公元前3世纪《庄子》一书中已有记载 ✔隋代巢元方医学著作《诸病源...

  • 明日课程主题《对韵课》课前部分知识花絮

    内容为:通过古代那些对联神童的故事,学习“对联”基本知识,尝试着对对子。 一、 故事引入:(上课时和同学们讲的对联...

  • 学习对联知识,最好的工具书是什么?

    学习对联知识,最好的工具书是什么? 对联,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按照一般的情况,所有的华人都知道对联文化。不管是什么...

  • 明日课程主题:《对联小神童》课程部分知识点花絮:

    内容为:通过古代那些对联神童的故事,学习“对联”基本知识,尝试着对对子。 一、 故事引入:(上课时和同学们讲的对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联知识概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or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