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辉哥星球中的语音分享,讨论副业话题,辉哥先强调了语言的作用,指出语言会影响心智,而心智导致结果。他先举了投资的例子,指出持“炒股”语言系统和和“价值投资”语言系统的人,看似在做同样的事情,但背后的心态、认知、做出的决定和行为却呈现出极大的差异。而后对“副业”和“终身职业”的解读也特别发人省思。持“副业”语言系统的人,关联的心智思维是“挣小钱,挣快钱,临时做做,随便做做,业余时候才会想,与自身的探索没有关系”;而持“终身职业”系统的人,关联的心智思维则是“赚大钱;终身赚钱;全天候思考;向内挖掘。”
辉哥的分享让我想起之前和朋友的一次深入探讨。她说自己晚上会刷手机,熬夜,各种拖延,让她觉得自己很堕落,甚至怀疑有自我毁灭的倾向。我感受到她的压力,说:“我不觉得你是在自我毁灭,反而觉得你在拯救自己。你那么累,没有发泄的出口,刷手机的时候就是在放松啊!”这个无意的“词语置换”让她直接哽咽,因为那一刻她看到了毁灭之外的解读,更看到了自己的苦和累。其实那一刻我也被震撼到,语言的力量超过了我的想象。
这种震撼,其实自己也体验过。最早的追溯,可能是当年第一次把“缺点”换成“特点”的时候,也是自己开始真正尝试去接纳自己的“缺点”,甚至是去欣赏这些缺点的时候。当我能够看到自己内向、纠结、敏感、总是被别人影响的另一面,是内在感受丰富、追求完美、感受敏锐深刻、能共情他人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终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完整、真实的自己“友好相处”了。甚至后来,我还努力尝试尊重自己的特质,把可以更好发挥优势的心理工作变成了当前的主业。算起来,说不定还要归功于当初语言系统(认知系统)的改变。(比较无语的是当我在儿子面前时,好像总想不起来切换自己的语言系统,看到的总是“缺点”,而不是“特点”。)
语言背后是什么?可能是看到了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方面,又或许是看待事物、分析事情的不同视角。当我们说出一个词语时,我们已经选择了一个系统。所以,如果想要推动事情发生改变,先去试试更换自己的语言系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