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文章启发1

作者: 小湘_8979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16:10 被阅读6次

第二十三回

情节:黛玉听牡丹亭的戏词,引发多愁善感。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yuán)。”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这里先不去分析黛玉的性格,单说黛玉这份敏感,其实是对学习和写作非常有益的。

学习效果不在于集中学习,而在于日常的频繁检索,说的浅显一点就是多用。个人认为中国教育体系把考试放错了地位,受荼毒太深,学生们本末倒置了。考试只应该是检索工具,做查漏补缺用,而不是用作评判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很多人备考时都条件反射般按部就班打开第一课,花个小半天!其实有效的方法是快速多过几遍,第一遍记住多少不要纠结,有个印象就好,再刷一遍,再刷一遍。不信,大家可以试试。

另外,知识和知识之间需要建立关联,这个关联即关系到你对不同体系的知识的理解和融合,是否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也直接关系到效果。听课的时候不要过多做笔记,老师讲例子的时候,你的大脑应该很忙碌,关联自己的经验,是否有相类似的?是否能举出更多的例子?能不能直接拿来用?生涩的概念,用例子去记反而效果更好,这有点像高考前老师压大题,实在基础跟不上的就背题吧。亦像案例教学,案例是核心,不同案例之间找关联,找共同,总结出理论。可能不系统,但绝对可以直接上手用。咱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由理论再拓展到案例,理论是核心,所以抽象,艰涩。

再说写作,如果我有黛玉的敏感,我就不愁写不出好东西,由1想到2345。近当代作家里,论敏感最服张爱玲。看看祖奶奶逛个市场都能体会纷繁,色彩形状,五光斑斓。读她的文字,我时常怀疑我看到的是一个假的世界。文学追求的是美感和内容的密度,没有好的联想,木讷的大脑感受的东西1就是1,黑就是黑,便单一、无趣、平面不够多维立体。

1

更多《红楼梦》多角度赏析,详见我的掉书袋和专题

小湘的好书片段赏析

相关文章

  • 《红楼梦》-文章启发1

    第二十三回 情节:黛玉听牡丹亭的戏词,引发多愁善感。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

  • 《红楼梦》-生活启发1

    《红楼梦》 第二十二回 -生活启发 一 小论“雅” 红楼梦里休闲活动都是风雅的,看戏、游园、赋诗、猜灯谜。红楼梦里...

  • 这部“清宫红楼梦”告诉我的事儿

    流潋紫创作《甄嬛传》,是受了《红楼梦》的启发,甚至有些人称它为《清宫红楼梦》。虽然这部作品不能和《红楼梦》相提并论...

  • 小利说|2020.9.22文章点评

    @未清 | 007-13145 | 北京 【文章题目】《蒋勋细品红楼梦》-整理-1 【文章链接】: 【文章点评】:...

  • 咖啡作业2

    1、启发 “四有文章”对我启发最大是:有力。 感觉有力是“四有文章”中最难的一项,文章的情绪是能传染给读者的。要写...

  • 我写我所思【006】文章受欢迎的前提是必须让文章有价值

    文章有价值的四要素: 1、启发新思维:文章中的观点和价值观可能是读者没想到或者想不到,具有启发性; 2、传递新信息...

  • 《红楼梦》-生活启发 2

    第二十五回- 这一回四个人物主要蹦跶,一是宝玉粗使丫鬟,小红(林红玉);二是宝玉的弟弟贾环、和其母赵姨娘;三是马道...

  • 文章教化,重在启发

    我们知道,古代人写的文章,是没有稿费的。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文章不值钱。 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

  • 写文章的启发

    记得一个讲写作的老师说过,只要能讲的出来,就不用发愁文章写不好。 我的理解是,表达的过程就是思考和组织语言,进而输...

  • 【2017.03.31话题收获分享】

    【今日话题】 看完这篇文章后,你得到最大的启发是? 1: 对我个人最重要的启发:现阶段,我要做的就是跟对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文章启发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sd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