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年一月,朱元璋调集数十万大军,把苏州城围得水泄不通。他派徐达攻葑门,常遇春攻虎丘,郭兴攻娄门,华云龙攻胥门,汤和攻阊门,王弼攻盘门,张温攻西门,康茂才攻北门,耿炳文攻城东北,仇城攻城西南,何文辉攻城西北。朱元璋在城外布置了十一支攻城部队,自己居中指挥。
如此密集的进攻下,张士诚在苏州百姓的支持下,坚守了将近九个月的时间。
张士诚最终还是被打败了。城破之日,张士诚把妻儿驱赶上齐云楼,一把火烧死,自己上吊未遂被俘而死。
入明以后,朱元璋因为痛恨苏州人曾经支持张士诚,向苏州人征收了超乎寻常的重税,成为苏州人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明朝很多史料中都记载了这件事。记载的最为详尽的,当属明朝史学家谈迁的《国榷》。谈迁在《国榷》中写道:“国初总记天下税粮,共二千九百四十三万余石。浙江二百七十五万二千余石,苏州二百八十万九千余石”。
从这条记载可以看出,明朝初年,向全国征收税粮合计2900万石,向浙江一省征收数量270多万石,而位于江苏的苏州府,以一府之地,却被朱元璋征收了280多万石的税粮。换而言之,苏州府一地缴纳税粮超过浙江一个省,苏州耕地面积占全国百分之一,赋税却相当于全明朝的十分之一。
入明后的第一任苏州知府陈宁,为政苛猛,凶狠催交赋时常常用烧红的烙铁施以酷刑,苏州人至今还有一句俗语叫“一烙铁烫平”,说的就是这事。
洪武四年上任的苏州知府金絅,感觉苏州人承受的赋税太重了,上奏请求减赋,朱皇帝发怒,下令赐死。
洪武五年上任的苏州知府魏观,在原张士诚的宫址上重修知府衙门,并请高启为其作《郡治上梁文》,因文中有“龙蟠虎踞”之类的词,惹恼了朱元璋,被疑为歌颂张士诚,魏观和高启被杀。从此吴子城成为谈虎色变的地方。有明一代,整个苏州城逐渐繁荣,城内城外到处是商肆,苏州城内寸金寸土,但城中心的这片土地却一直荒芜着,苏州人称为皇废基,直到民国时修建成大公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