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成长励志教育教学秘籍
历尽艰辛终不悔,执教乡村二十年(荣获马云乡村教师奖)

历尽艰辛终不悔,执教乡村二十年(荣获马云乡村教师奖)

作者: 张迈兮 | 来源:发表于2019-08-11 21:14 被阅读60次

        ---记吉林省安图县松江镇小沙河双丰小学代课教师邱继梅的事迹

        安图县小沙河双丰村,静静地蜷伏在长白山温润的怀抱里。陡峭的高山和湍急的河流勾勒出崎岖蜿蜒的地形地貌,星星点点的村落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袅袅炊烟、悠远鸡鸣,还有时断时续的犬吠,让初来咋到的人们仿佛走进了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小沙河双丰小学就坐落在“桃源”深处。邱继梅是双丰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她今年刚满42岁。这位有着20多年代课经历的山村女教师,以她的坚韧、勤勉和执着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她的上级对她的评价是:“20年的坚守,20年的付出,她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那么出色,值得学习!”她的学生亲切地叫她:“妈妈”;最近老百姓又送给她一个“乡村最美女教师”时髦称号。从这些发自肺腑的赞美中,说明邱继梅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15个孩子,就是15朵花,心甘情愿留下来,做一名辛勤的园丁,当一个护花使者

        1992年夏天,邱继梅高中毕业了,但是高等学府的大门并没有向她敞开。炎热的酷暑和高考失败的沮丧,让邱继梅寝食难安。她站在窗前望着倾泻而下的雨幕,感到自己的人生前途就像雨中的景物一样,变得模糊迷离。就在这时一个好消息不期而至:县教育局要招聘一批代课教师,充实到边远乡村学校。邱继梅凭借自己的实力,几乎没有费多大的周折就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

        带着人生梦想,带着教书育人的憧憬,邱继梅依依不舍地告别父母、亲戚和儿时的小伙伴,孤身一人来到了小沙河乡教育办报到,她被分配到东山小学任教。东山小学究竟在哪里?人生地不熟的邱继梅一脸茫然。前来接她的村干部扛着简单的行李在前面埋头带路,邱继梅背着沉甸甸的背包一步不落地跟在他身后,生怕一不留神就被人甩掉了。上山,下山,跨涧,越溪,紧赶慢跑,夕阳依山时分,两脚泥泞、一身尘土的邱继梅站在了东山小学的教室门口,但是展现在眼前的景象让她倒吸了一口冷气:低矮的平房,破损的窗户,简陋的桌凳,阴暗的教室里散发着一股难闻的霉味。这里已经有两个礼拜没有老师了,前任老师因为环境和条件的艰苦而撂了挑子。听说学校来了新老师,15名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从四面八方涌进了教室,就像众星捧月一样把稚气未脱的邱继梅围在了中间,那期待的目光,诚挚的笑意,感激的表情,都明白无误地告诉邱继梅:我们需要你!目睹这一切,邱老师底气十足地说道:“同学们,咱们学校明天就开课!”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既是邱继梅对学生、家长的庄严承诺,也是对自己扎根山村、奉献教育的铮铮誓言。那天起,邱继梅就成了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守护着学校和这15个山里娃。

        东山小学作为一个农村小学的教学点,环境艰苦,设施简陋,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邱继梅的“卧室”兼“办公室”是一间不足10平米的土坯房,一铺土炕就占去整个房间的三分之二,一张三条腿的办公桌和一只用来做饭的煤油炉子又瓜分了剩下的三分之一,因此邱继梅大部分活动空间只能转移到土炕上。从小倍受父母娇生惯养的邱继梅,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次失去了父母的呵护,也是第一次独自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没有想到的是,人生的考验来的那么快。当天晚上,正当疲乏不堪而又忐忑不安的邱继梅躺在被窝里似睡非睡的时候,不知是谁将一块石头撇在窗户上,邱继梅一激灵坐了起来,厉声喝道:“谁?”,窗外除了嗖嗖的风声,再也没有了动静。但是,这天晚上邱继梅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窗户,再也没有睡意。第二天,邱继梅找来木板把本来不大的窗户钉死了。

        2000年“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学校的旗杆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给损坏了,到时不能升国旗怎么办?放学后,邱老师从村民那里借来斧头,带着五年级两名学生来到4里外的松树坡上,找到了一棵6米多高的松树,砍倒后剔去枝桠,刮掉粗糙的树皮,手拖肩抗,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将松树杆稳稳地树立在操场上。“六.一”那天,鲜艳的五星红旗沐浴着明媚的朝阳,在习习的晨风中,伴随着铿锵的国歌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下的校园里。孩子们仰望着国旗,心潮澎湃,双眼里滚动出激动的泪珠,他们告诉邱老师:“这是咱们过得最有意义的儿童节!”

        秋风萧瑟,寒气逼人,这年冬天来得比往年更早了一些,取暖的柴禾还没有着落。学生家长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秋收上,根本没有空给班级准备烧柴。邱继梅心想:老是这样等下去,大人倒是能扛着,细皮嫩肉的孩子们可是要挨冻了。于是邱继梅自己动手,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上山扳干树枝,下地捡葵花秆,总算抢在风雪到来前把教室里的炉子生了起来。可是,炉筒子年久失修,四处冒烟,呛得孩子们眼泪汪汪,咳嗽不止,根本无法正常上课。邱继梅老师顶着寒风挖来黄土,和好泥巴,仔细地把炉筒子的冒烟处堵上抹平。暖暖的炉火把料峭的寒意挡在了教室外面,看着孩子们沉浸在学习中的幸福情景,邱老师那沾着泥点子的脸上绽放出会心地笑容。

        教室里坑坑洼洼的地面,她带领学生抬土垫平了;操场上一汪一汪的水坑,她和学生推土填满了;破损的桌椅,她一钉一锤地修好了,暗淡的墙壁,她一刷一刷地扮靓了。山村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无不凝聚着邱继梅老师的全部心血;山村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无不印证着邱继梅无悔的选择和永恒的追求。

        每天,家到校要花去3个多小时,一年就是700多个小时,等于每年比别人多上一个半月的班。每天,往返山路12公里,一年就是2400公里。20年来,邱继梅走过的路加起来相当于4次长征。

        在邱继梅20多年的代课生涯中,先后换了三所学校,三次下岗又上岗。但是不论把她分配在哪里,不论那里多么偏远,环境多么恶劣,她从来不和领导讲条件,也不和别人作攀比,更不和家人抱怨。她就像长白山里一颗平凡的柞树,坚韧不拔地守望着绿色希望,即使燃烧自己化作了木炭,还能给人们带来温暖。别的老师调动工作,不外乎两个选择,一是靠家,二是进城。可是,邱继梅三次换学校,一次比一次离家更远,一次比一次离城镇遥不可及。

        2007年,山后小学撤并,邱继梅再一次被派往离家10多里外的双丰小学任教。这时的邱继梅老师已经在东山村结婚生子、安家立业多年了。孩子正值上学读书的年龄,丈夫刚刚当上村长,家里还种植好几百丈的人参,养了一大群鸡鸭牛羊,虽然说不上是大富大贵,但是小康日子还是过得很惬意。因此丈夫劝她:“你就别去双丰吧,孩子上学需要有人接送,参地需要有人管理,家里的事更需要有人操持,还有村里一大堆杂七杂八事情等着我,你走了,我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呀?再说,代课挣钱不多,还要面临随时随地下岗的风险。还不如现在就坡下驴,与代课教师说再见呢。”听了丈夫一席话,邱继梅觉得都在情理之中,于是就答应了丈夫的要求。可是等到学校报到那天清晨,邱继梅4点钟就起来了,为丈夫和孩子做好早饭,自己吃完饭,收拾利索,在饭桌上给丈夫留下一张小纸条,她写道:“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经过反复思考,教书恐怕是最适合我的职业。我不在乎代课教师这个名分,也不担心什么时候被迫下岗,只要在教师岗位一天,我就要履行好一天教师的职责。”然后,邱继梅默默望着熟睡中的孩子和丈夫,轻轻带上房门,双脚坚定地踏上了通往双丰小学的山间小道。

        从东山到双丰上班,要翻越一座陡峭的大山,趟过两条小河沟,还要穿过一段阴森森的林间小路和一片杂草丛生的乱坟岗。这条路,除了夏天采摘山货的人偶尔走走,平时难得碰见过往的行人。因此,这条山间羊肠小道几乎成了邱继梅的“专用通道”。冬天,碰上坏天气,寒风像刀子,大雪如米糠,积雪有两尺多深,上山时,邱继梅手脚并用往上爬;下山时,几乎像刺猬一样卷曲着身子向下出溜。有一天下午,为了给生病的学生补课,邱继梅下班时间比平时晚了一个钟头,翻越大山时,正值暮色苍茫,大雪纷飞。往日的山路被铺天盖地的大雪掩埋的无影无踪,邱继梅在没膝的雪堆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当她偶一抬头看见坟园地那些乱七八糟的墓碑时,头皮一阵酥麻,背心里渗出涔涔冷汗。于是她胆颤心惊地跑了起来,可是这一跑给她带来了更大的麻烦。她一脚踩空,摔倒在路旁,并沿着陡峭的山坡滚了下去。邱继梅心想,这下可完了,要是直接滚下山去,不摔个半死,也要少胳膊缺腿。吉人自有天相,一颗大树挡在前面,并把她的身体牢牢卡住了。邱继梅用力甩掉眼睛上的雪,吐出满嘴的雪,试图爬起来,但是她感到自己的努力都是白费。这时她脸上的雪水很快就转化成了泪水,呜呜咽咽地哭出声来。说来也巧,这时兜里的电话急促地响了。丈夫听了她的哭诉,火急火燎地赶来,把她从绝望中拽到希望里,她伏在丈夫坚实的肩膀上,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回。

        每天,邱继梅从家到校要花去3个多小时,一年就是700多个小时,等于每年比别人多上一个半月的班。他每天往返山路12公里,一年就是2400公里。20年来,邱继梅走过的路加起来相当于4次长征。天刚蒙蒙亮就得出发,万家灯火时才到家。由于和孩子聚少离多,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以至于孩子对她提出了一大堆“意见”:为啥不接送我上下学?为啥不参加家长会?为啥不陪我出去玩?每当这时,邱继梅既尴尬又内疚,只好面对孩子的责问开出空头支票:“下次吧,下次妈妈一定抽出时间陪你出去玩儿!”但是一个下一次接着另一个下一次,就是没有一次兑现。于是孩子再也不相信妈妈的允诺,彻底“投靠”爸爸一边去了。

        2008年2月,离春季开学只剩下三天。从羊草村翻山到双丰这段山路坡度几乎接近60度。平时就很少有人走,大雪封山后,加上放寒假,积雪达到一米多厚,连小动物的足迹的都很难看到,更别说人了。邱继梅想,如果不把这段山路及时清理出来,开学了就无法正常上班,就会耽搁孩子们的学习。为了能够准时开学,为了不让孩子在开学第一天就焦急等待和失望,邱继梅挥舞着大板锹,把厚厚的积雪撮到小路的两边。手冻裂了,脸冻红了,嘴角起了好几个大燎泡,丈夫被她感动了,儿子被她感动了,羊草村的村民被她感动了,大家用了三天时间终于赶出一条“上学路”。开学那天,老师和同学都准时赶到学校,看着学生们为新学期而欢呼雀跃,邱继梅心里好像揣着个蜜罐罐。

        在她上班的路上还要经过两条小河沟,几块石头凌乱地摆放在水里。早春时节,上学的孩子不小心掉进水里,到学校后又没有换的鞋袜。许多孩子的脚上得了冻疮,邱老师是看在眼里、庝在心上。于是她每天上下班在书包里放一块石头,带到小河沟把它扔进水里,日积月累,小河沟被她带来的石头填满,铺平了,只在中间留下一条淌水缝隙。

        在邱继梅老师的爱的故事里,既有母爱的天性,也有仁爱的善行,更多的确是博爱的神圣。她始终认为,爱每个孩子,是成就一名教师的基石,如果没有博大的爱心作支撑,再美丽的光环也会黯然失色。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那是出于天性,爱别人的孩子那是出于善行,爱所有的孩子才是最为神圣。在邱继梅老师的爱的故事里,既有母爱的天性,也有仁爱的善行,更多的却是博爱的神圣。她始终认为,爱每个孩子,是成就一名教师的基石,如果没有博大的爱心作支撑,再美丽的光环也会黯然失色。

        在邱继梅老师的班里,有一名叫任国琴的女生,她家住外村,家庭贫寒,长得矮小,衣衫褴褛,性格内向,每天要走6里多地来上学。好几次她父母提出让她不要上学,留在家里帮大人干活。邱老师想尽办法帮她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坚持完成学业。帮她热饭,一起吃饭,并把自己的饭菜拨到任国琴碗里;遇上雨雪天气,就留她住宿。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任国琴留下来和邱老师一起住,她发现任国琴在被窝里扭来扭去,两只手在身上不停地抓着挠着。邱老师打开灯,掀起任国琴的衬衣一看,不禁脖颈都麻了,原来任国琴的衬衣上有很多虱子。邱老师马上让她把衣服脱下来,换上自己的衬衣衬裤,烧了一盆开水,把任国琴的衬衣放进去浸泡了半小时,洗净晾好后,邱老师才安心地睡下。睡梦中的任国琴翕动小嘴唇轻轻地呼唤着:“妈妈---妈妈--”。

        邱继梅老师去双丰上班的路,有一段也是学生上学必须走的。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留下过多少大手牵小手师生同行的温暖画面;留下过多少邱老师背着学生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的足迹呀!有一次,她上班走到羊草村的时候,碰上了她教的学生李佳慧和李满志姐弟俩。姐姐读三年级,弟弟才刚刚读一年级。头天晚上下了一夜的大雪,道路出奇难走。开始邱老师先在雪地上踩出脚窝,让两个孩子照着自己留下的脚窝走。可是两个孩子腿短步子小,总是踩不到老师留下的脚窝。一看这招不好使,邱继梅老师把双脚插在深深得雪里趟着往前走,如同推土机那样在前面开道,这下孩子省事了,可是邱老师却受不了,不一会儿她的额头上就缀满了晶莹的汗珠。于是,邱老师捡来丢弃的编织袋,里面装满雪和土颗粒,拖着走,给孩子压出一条实沉的小路来。但是孩子们还是跟不上趟,尤其是那个小弟弟,远远地落在后面,蹲在地上踹粗气。邱继梅老师索性背起了他往前走,还把自己的围巾戴在李佳慧的头上。师生三人走走停停,终于在上课前10分钟赶到了学校,总算没有耽误上课,邱继梅老师十分庆幸。

        邱老师班上有个学生拼音学得不好,总是“b”、“ p”不分。除了课堂上特别关注他外,下课了,邱老师把她带到办公室,给他矫正口型,示范发音,反反复复地练习,直到他能够准确发音为止。邱老师班上的学生家住农村,遇上春种秋收农忙时节,有些学生会请假回家帮助大人干些农活,这样就会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了这些孩子不落下课程,邱继梅老师利用下午下班时间挨家挨户地给学生补课,补完课太阳已经落山了。她一个人走在回家的山路上,既要忍受饥寒的侵袭,还要害怕夜色的恐怖。她随身带着手电和打火机,手电是为了照明的,但她轻易不打开,担心暴露自己;打火机是为了给自己壮胆,据村民说,经过坟茔地的时候,手里攥着打火机,小鬼就不能近身。其实,邱继梅老师心里非常明白,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只有人的心里有鬼,才会害怕鬼。

        爱的付出,就像在肥沃的土地里播下爱的种子,到了金色的秋天,爱就会结出累累果实。邱继梅老师对学生的大爱,学生也以爱的方式来感恩和回报。在她办公桌上,经常会有学生从家里带来的鲜水果,山野菜和野生蘑菇,虽然这些东西值不了多少钱,但是从中折射出师生的深厚情谊和彼此的惦念。有个淘气的男生小王,经过邱继梅老师的悉心教诲,“浪子回头金不换”。为了表示对老师感激,放学后只身一人跑到山里去采摘“托盘儿”。结果迷了路,当晚借住在山民家里,这可急坏了邱老师和他的家人。第二天上午他回到学校,见到邱老师就用脏兮兮的小手从兜里掏出一个椴树叶包,送到老师面前说:“老师,这是我专门为您采摘的,你尝尝。”邱继梅老师看着已经揉碎变成一团泥的托盘儿,止不住眼泪溢出了眼眶,她一手摸着小王的头一手拿着用椴树叶包着的托盘儿泥和着泪水大口大口的吃着……。

        2008年12月23日早晨,大雪覆盖了所有的道路。邱继梅像往常一样艰难在雪地里跋涉,匆匆赶往学校。不小心被埋在雪里的树根绊倒,致使脚脖子扭伤,动弹不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喊天叫地都不灵,邱继梅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吧嗒吧嗒地落在雪地上。孩子们见老师迟迟没来,就前来接应。见到老师的“狼狈样”,立马找来树棍和树枝,解下自己的围巾、鞋带,把树棍和树枝捆扎起来,做成一个简易的“爬犁”,让邱继梅老师坐在上面,两个学生一左一右搀扶着,其他学生一起用力,硬是把邱继梅老师“拖”到了学校。事情虽然过去了好多年了,但学生们的一举一动仍然萦回在她的脑海里,这也成了她20年坚守、不离不弃的动力源泉。

        1995年春,邱老师有了一次调动机会,而且是到离家较近的学校任教,为了这次调动,他的家人和亲戚费了不少的功夫。听到这个消息,邱继梅是既欣喜又纠结。欣喜的是马上就要走出大山和亲人们团聚;纠结的是,我走后,要是没人来接班,怎么办?即使有人来,来晚了,耽搁了孩子们的学习,怎么办?如果孩子们不适应新来的老师,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厌学逃学,又怎么办?我走了,辜负了家长的厚望和村领导的重托,又该怎么面对?一连几个怎么办?不断地拷问着邱继梅的良知,直逼他的道德底线。想到这些,她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不行,我不能走啊,我也不想走!”从此,她用自己的不走换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更加广阔和美丽的天地。

     讲台就是人生舞台,为了扮演好太阳底下最亮丽的角色,她像海绵一样,一刻不停地吸收知识的营养,并把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大山里的孩子

        从教二十来年,邱老师深知唯有提高自己才能带来学生的更大的进步。虽然她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但她用自己的勤奋好学、深入思考和勇于实践弥补了自身先天的不足。

        开始,她跟着杂志学习,后来跟着电视学,现在,她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业务能力。在邱继梅家的书柜里,珍藏着20多本笔记,里面有教学文摘,学习心得,教学反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就像阿里巴巴的“宝库”。每当工作之余,夜深人静之时,邱继梅就会把这些宝贝在灯下摊开,一页一页翻阅,一句一句揣摩,并引发一串串联想和思考。这时,她就如同停靠在港湾的船舶,正在静悄悄地加油充电,为明天的远航做不懈地努力。

        山村学校教学设施十分简陋,邱继梅在教学中却能化简单为神奇。低年级的学生对加减乘除运算理解起来很吃力,邱继梅老师就找来沙果、李子、小苹果、山楂等水果,摆在学生面前,进行分分合合,实物推演,形象启发,耐心指导,将抽象的运算简化为亲手操作,让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要领和法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邱继梅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独树一帜总结出“情景教学法”,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写景,她就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和山顶溪旁,悉心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景物的动静情态,小处落笔,绘形绘色,逼真传神。写人叙事,他就让学生在家观摩父母,在校观摩同学和老师,把家里的事,学校的事和班级里的事作为习作的素材,由于写的都是身边的事,学生们都做到了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培养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爱好,为今后作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代课教师的从教之路注定比别人艰辛。1997年的秋天,她被迫下岗了,不得不离开她所热爱的一切。她所教的那些学生听到这个消息,都哭了,他们舍不得老师走。是啊,她又怎能舍得这些孩子呢?离开的日子她无时无刻不想起他们,总是在梦里登上讲台给他们上课。1998年春天,她终又重新回到了让她魂牵梦绕的地方,在东山前队学校第二次开始了她的从教之路。为了山里的孩子,她把仅有十四个月大的儿子送回了娘家,一两个月才能见上一面。每天她都从家带饭,利用中午的时间备课、给个别学生辅导,抓住一切机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和同事交流。重新成为一名代课教师的她更加珍惜与学生相伴的日子,生活艰辛而充实。但是就在2004年秋,邱继梅还是因为政策的变动而第二次下岗了。尽管如此,邱继梅从没有放弃对当教师的热情和追求。

        2005年,命运之神再次向她伸出了绿色橄榄枝,邱继梅忘却心头的酸楚和无奈,第三次踏上了自己魂牵梦绕的三尺讲台,接任了六年级毕业班。这个班由于班主任更换频繁,管理缺乏连贯性,养成了学生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邱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并没有任何抱怨。她没有急于求成,多年的经验告诉她,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先走进学生的内心。她放低身段,把自己当作了一名“学生”,下课和学生们一起玩,有了她的参与,学生们玩得开心极了,最后到了缺她不可的地步。学校组织劳动时,她亲手带领同学们一起干,有了她的率先示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一个叫陆伟的学生不解地对她说:“老师,您还用干吗?我们以前的老师就不干,总是让学生干。”邱老师对学生说:“咱班有9名学生,加上老师就是10人,人多力量大嘛!”就这样,邱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每名学生,师生关系日益融洽。亲其师信其道,他们把对老师的尊重转化为对学习的兴趣。就这样,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邱继梅所带的六年级以全乡第一的成绩升入了初中,创下了学校开办以来的最好记录。作为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对一位代课教师最大的肯定。

        在漫漫的教书育人生涯中,苦乐相伴,荣辱同行,她用辛勤耕耘一片沃土,她用心血浇灌满园桃李,她用执着守候累累果实,她用信念书写不悔的人生。1995年被评为乡优秀班主任;1998年被评为乡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县优秀工作者;2007年获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师奖;2013年被评为安图县最美乡村教师;2013年12月18日优秀事迹材料入选吉林省第二届师德论坛并在论坛中发表演讲。此后她的事迹广为人知,并荣获马云乡村教师奖。她不擅长互联网操作,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她、发现她。

        青山含情,绿水有意,山水作证:邱继梅不愧是一名优秀的代课教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尽艰辛终不悔,执教乡村二十年(荣获马云乡村教师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te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