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富中之富#生活实践课 Round3(Day16/Day54)

#富中之富#生活实践课 Round3(Day16/Day54)

作者: Sunny闫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22-05-03 09:32 被阅读0次

5-1#人之所欲,施之于人

《伟贤老师和您一起复习M&Y》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原文出处如下: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百度百科引申说明: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原意是好的,但有时候它可能会得到错误的解释;也就是说,你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别人并不一定就不需要。例如:我是一个不需要别人赞美的人,我就不会赞美别人;我是一个不需要别人肯定的人,我也不会去肯定别人;我是一个不需要支持的人,我就不会去支持别人;我是一个不需要钱的人,我就认为别人也不需要钱;这些都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人们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我都没有,你为什么要有?我都不需要,你怎么会需要?这就是沟通方面出了问题。

所以,传统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可以引申为:「人之所欲,施之于人」也就是:你希望我用什么样的方式和你相处,我就用你想要的方式和你相处,而不是用你不能接受的方式和你相处。

因为双方要沟通,首先要能进入对方的世界,若你非要让对方按照你的方式去做,那沟通就不可能顺畅。因此,按照对方需要的方式来满足对方需要,并不是妥协,而是你给予对方的尊重。当你尊重对方时,对方才有可能更尊重你;当你给对方更大的空间时,自己才有可能得到更大的收获。这就是「人之所欲,施之于人」。

因为每个人的需求点不同,有的人要的是你给他更多的指导,事情说得越清楚越好,这样他才知道怎么做;而有的人则希望你给他一个大方向就好,不必浪费彼此的时间。所以,当你按照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质认真分析之后,才有办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比如:有一类型的人容易犹豫不决,那么你在和他相处的时候,就要稍微等他一下,偶尔拉他一把,或是把他踢下水,逼迫他行动,或者是在临门一脚时帮助他,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去和他沟通,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方法,而不是用你自己想要的、喜欢的方式强迫别人去做。

每个人的命运并非上天注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完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每一个人的未来都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沈迷于那些无法改变的过去。就像我们常说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岂止是树叶,在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每个人都具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只有真正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需求,才真正有可能按照他人的需要,做出最恰当的安排。

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人的需要,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富中之富#生活实践课 Round3(Day16/Day5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ub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