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2日开始至今,又已经过去了47天时间,每天跟随财富专栏文章更新一个新概念,输出一篇千字文读书心得,还有三个概念,7月底结束读书笔记更新。
输出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式,以往一直停留在阅后即忘的阶段无法突破,看到朋友在某些方面感到迷茫,而自己又清楚知道这个概念,也很想用已经知道的知识点解惑时,突然发现,自身有着严重的表达障碍,面对一双认真盯着你看,想听到一些见解的无比真诚眼睛,我却面红耳赤,支吾了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虽然知道结果是什么,但对于其中的逻辑推理过程确是一知半解,大多时候,我们单单给出一个结论是没用的,因为大道理谁都懂得,中间最重要的恰恰是这个推理过程,而文字能帮助我们梳理清晰这个过程。
今天的概念貌似是个哲学大问题,因为谈及到了人生的重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起初以为这个问题只有自己想过,想不到作者也用这样的话题开头,或许,这是人们都曾听过或者问过自己的大问题,成长以后才知道,我其实是动态变化的过程,过去、现在、未来,甚至是每一天都不一样,追究我到底是谁,可能没有意义,过去我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我是由过去我积累而来,未来我又取决于现在我的积累,所以,未来我想成为什么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可以把握的。
我们已经知道,未来不会自动变好,如果变好了,一定是因为有了现在我的积累,对于现在我来说,什么更重要可能才是需要解答的问题。拿一个问题来说,现在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更重要的?什么最重要的?5年以后、10年以后呢?一直不停追问下去,就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也就进一步明确了脚下的方向。
一、分清不等号的两边
生活的本质是由一个个选择构成,而选择就是知道哪些重要、哪些更重要、哪些最重要,分清了轻重,选择也就自然呈现。比如知道了注意力>时间>金钱,我们就不会再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纠结过多而耗费宝贵的注意力;知道了人>内容>ppt,也就不会再把过多的精力耗费在给别人制作ppt上,而是想办法成为能说ppt的那个人;知道了选择>努力,也就知道在努力之前,先做出明智正确的选择,这样才会事半功倍,也就不会陷入低效的努力没有回报的状态之中。知道什么最重要,会自然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干扰项,从而集中注意力到正确的事情上。
二、干一行、爱一行
很多事情,我们感觉没有兴趣做,很可能是因为没有能力做好造成的。如果一件事做好了,还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肯定,这件事自然会有兴趣继续做。没有兴趣,只是没有做好的借口罢了。当暂时没有选择或者还没有具备选择别人能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去被动选择做一些索然无味的杂事琐事,越是枯燥无味,越是没有兴趣,而限于能力又不得不去做,这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干一样,爱一样,不管现在做的有多么不堪、身处什么样的环境,这些都不重要,在暂时不具备选择能力之前,先把手头的事先做好再说,还要想办法给这件事赋予一个重大意义,只有等到真正做好了,才具备一定的选择能力,从而跳出这个环境,迈向另一个层级。
三、更重要的反面是什么
通过终极问,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可是落实到行动上,还会回到原来的状态,容易被眼下一些不重要的琐事牵绊,就像相信一副好身材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好运气,还是会被眼前的美食诱惑难以脱身,就像知道留言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获,还是不敢主动迈出那一步,而不主动去留言,也就不主动去关注那些留言的人,彼此的生命也就不会有所交集。我们不擅长活在未来,是因为抵挡不住当下及时兑现的快乐,自然也就不会遇见未来那个更好的自己。
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这真是一把解决一切的宝刀,可是仅仅知道一把宝刀的重要功效没用,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运用自如,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让这把宝刀帮助自己成为武林高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