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发了两次信息——批改周末基础过关练习题反馈、三篇习作获奖,均无反应,而新老师入群,却得到夹道欢迎。无声的泼冷水,让我很受伤。
为何自己那么努力,那么在乎的家校沟通,却是这样的结果。
是信息内容发送不妥?还是上学期期末成绩,没皆大欢喜?我看都有,好吧,那就各走各路,不做吃力不讨好的事,不再在群里发一条信息,包括作业,包括提示,包括喜报,因为家长们不需要学校感。把发布信息的时间,拿来写文章、看书、备课、改作业,他们不稀罕你的好劳,我也不需要讨好谁。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任由各自发展,不随便干扰他人。在审美疲劳的当下,在信息快捷到可以秒发的当下,要慎言,甚至止语。与家长群、同事群,所有群,保持距离。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动物,总是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无论面对任何人,都不要过度亲近,过度热情,也不要过度冷漠,应该既保持适当的距离,又保持彬彬有礼。
面对不同的人,保持适度的距离感。这里的距离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物理意义上的距离,适度的距离让人产生安全感,不是特别熟悉的人,很多话题最好不要谈,比如政治问题、是非问题、信仰问题,因为一旦“三观”冲突,往往容易产生矛盾。千万不要妄图通过简单的交流去改变一个人的“三观”,这是一件很傻、很危险的事情。
人与人之间冷漠而礼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市场和规则来构建,虽温情不足,但却更安全可靠。
我在大庭广众(QQ群)发布满分成绩的谁谁谁,获奖的谁谁谁,这不是给人焦虑吗?获奖的、满分的,也许会担心被孤立,优秀到没朋友;没获奖、没得满分的,也许会对孩子失望,还丢面子……我在此群犯了相处之道的大忌,今后慎言,先止语一段时间吧。
谁和谁的相处,都是巧合,不管是同学、同事、师生,甚至是亲人都是巧合,与缘分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有“三观”接近的人,才能奢谈亲密,其他都没有必要为了维系而多做一丁点不该牺牲自己的东西。
今天,我对曾厌恶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了新认识,是不是,先爱自己,爱好了自己,善待好了自己,才有能力由此及彼,把爱溢出去,扩散开去;自己都没有能力管好自己,爱好自己,自己的工作都不能做到人人满意,却尽做乐善好施锦上添花的事情,谁会接受你?这不是自找冷落?
好自为之,谨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