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下歌手(我是歌手)这个节目。首先说一下赛制,基本上都是成名的歌手,用现场表演的方式角逐,最后由随机选出来的500名大众评审来进行评判,通过投票来决定排名和淘汰人选。这事想想就挺刺激的,按照这个规则,如果没有黑幕的话,谁都有可能被淘汰,因为对于演唱的评判,普通人是主观因素占主导的,每个人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所以没有人不该被淘汰。毛不易被淘汰了有点可惜,但一点都不冤,这个后边会详细说。
一、普通人的投票逻辑
想象一下你是在节目现场,刚听完全部曲目的大众评审,现在你要做的事是写出三个你最喜欢的表演。你会怎么选?冷静分析一下,普通人对于都在水准之上,没有什么瑕疵(有瑕疵也都修音了)的表演,基本上没有判断优劣的能力。就算是专业评审,面对风格迥异的表演也会很难判断。所以普通评审的投票逻辑受以下几种因素影响:
1.喜欢谁就投谁。比如说华晨宇的粉丝会高估华晨宇的表现。因为喜欢这个人,就更觉得他的歌好听,更能被其打动。
2.谁看起来(听起来)厉害就投谁。如果歌手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巨大差距的话,普通人是很难客观评判出谁的演唱更厉害,感官上觉得他厉害就是厉害。所以才出现了大嗓门,拼高音的审美趋势。网上很多批评的言论说:“别让飙高音,炫技巧毁了华语乐坛。”但是,这本来就是竞技,参加比赛就是要在普通人面前秀肌肉啊!没理由比弱吧?要用普通人能接收到的方式展现出实力。普通人是通过高音、声音的浑厚程度、歌曲展现出磅礴的气势,类似这些比较直观,比较表层的因素来做判断的。
3.根据固有观念投票。比如说心中怀有“萧敬腾是唱功最厉害的男歌手”这样信念的人,听完萧敬腾的表演(只要表现不是很差),就会产生“唱得太棒了,不愧是老萧”这样的想法,人都会有验证自己信念的欲望,这也是双盲实验要对试验者和被试者盲测的原因。还有人觉得“摇滚乐才是最触及灵魂的音乐”,“黄绮珊其实没什么唱功,只是嗓门大没什么技术含量”,“华晨宇只会哗众取宠”,有这些固有观念的人很难有客观的判断。
4.谁最特别&记得谁就投谁。连续看完8个左右的表演,在没有做笔记的情况下,前面几个多半印象已经模糊了。一般来说,全部曲目中风格类似的会混做一团,风格与众不同的会让人印象深刻。表演靠后的如果很震撼,很有可能在投票时还沉浸其中。如果这个震撼的表演出场次序是第一个,那么到最后投票环节,这个震撼感一定已经减弱了。
5.其它因素。每位演唱者表演之前,都会播放一段视频,或表现出备战排练的场景,或表现出生活的点滴。这让人物更加立体饱满,也让节目更加好看。这是真人秀的惯用手段,从节目制作的角度,这是要让节目更好看的一种铺垫。但从公正评判歌曲的角度,观众会对视频中展现出的人物的性格特质和魅力,产生一种情感。这会稍微影响到对接下来的表演的评价。看过非诚勿扰的都知道,男嘉宾的介绍视频很重要,视频脚本要是很烂基本人没上场就已经凉凉了。此外,表演当中,用到的舞台灯光,助唱嘉宾,伴奏或和声的大咖,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对表演有加成。之前有人专门分析过邓紫棋和芒果台闹翻前后的舞台灯光对比,简直非常明显。如果节目组想毁了你的表演,光是灯光一个方面已经可以让表演的感官体验弱化不少。
总结:普通人区别于专业人士,缺少对音乐的敏感度和专业素养,对于差距不大的专业的表演很难有客观正确的判断。所以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随机性较大。票少可能真的不代表表现差或者实力弱,完全有可能是因为表演记忆点不够突出,被遗忘了。投票的核心逻辑是:看完所有表演之后,选三个有印象且厉害的。风格不同其实是不好比较的,如果大家都很出色,那么通过与众不同的选曲,和对表演的一些独特设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可能是最有效的可行策略。
二、专业评审的评判逻辑
说完了普通评审的投票逻辑,再来看看专业评审是怎么打分的。专业评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评分标准,简单地说,在音准、节奏、咬字、气息、台风、选歌等方面有明确的采分点来进行打分或扣分。专业评审也是人,也逃不开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用众多专业评审共同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这样就比较科学合理。而且民族和民族的比,通俗和通俗的比,这样同类的放在一起才好比较。
三、预测模型
相信看歌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出现“他这次表现的也不好,怎么又是第一啊?”,“唱这么好都能被淘汰?”这种情绪。其实这很正常,每个人的喜好和评判标准都不一样。个体觉得一个歌手的表现明明碾压其他人,然而事实是这一点都不显然。其他人可能有完全相反的感受。那么怎么样才能最大程度有效地预测排名呢?我们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找出最能影响排名的因素,设定不同的权重,把新的参数带入计算。具体如下:
第一步,凭借自己的感觉给目标歌手打一个初步的分数(0-100)
第二步,以初步分数为起点,把选用的关键影响因素,按照实际情况带入计算,得出结果,给所有人做排序。
第三步,用节目的最终结果验证预测结果,对预测失败的地方进行分析,寻找原因,修正模型(1.替换、增加关键影响因素,2.修改权重)
关键影响因素:
1.演唱次序
这个节目有后发优势,这一点相信大家都不反对,前三个演唱的分别-10、-6、-2。后三个演唱的分别+10、+6、+2。
2.与众不同
印象中第一季林志炫在某一期唱过一首《你的眼神》,高票获得了第一。这首歌难度不高,也没什么高音,事后诸葛亮一下,原因应该就是在所有的表演当中风格独特,让人印象深刻。所以,如果有一位歌手的表演风格与其他人都不同,那么+6。如果有两到三位与其他人不同,那么每人+2
3.人气热度
人气高代表喜欢他的人多,如果在500位评审里占比多的话,自然会占一些便宜。本季最大咖应该是萧敬腾,但他已经渐渐加入过气歌手的行列,最当红的应该是毛不易。所以有很多人为毛不易鸣不平。但毛不易不管是展现出来的唱功还是歌曲的难度,客观来讲确实不及黄霄云。我个人很喜欢毛不易,但他在一个赛制对他不利的比拼唱功的竞技中输了很正常,赢了才奇怪。有点扯远了,根据往季的结果来看,当红歌手其实也并未占到多大便宜。所以当红歌手暂且可以+3。
4.选歌
敢在比赛唱未发表过的原创的都是狠人。大家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公认好听的歌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往往是听过几次之后才慢慢喜欢上的。而第一次听就喜欢上的歌少之又少。这还仅仅是被验证的好听的歌的范围,绝大部分歌曲发表之后,基本上没人会记得。所以在比赛中掏出一首大家都没听过的歌是极其冒险的行为。不过也有例外,像华晨宇改编的“我的滑板鞋”就不仅没有减分反而大大加分。所以,唱未发表的原创曲-15,唱未发表的原创曲,但效果出众,好评如潮的+10。选热门的歌可以加+5,选冷门的歌-5。另外,根据往届歌手呈现出的结果来看,唱自己的代表作,观众一般会给点面子,所以姑且+7
5.尝试改变
很多歌手在这个舞台上会挑战新的曲风,或者做不一样的尝试。这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从以往的结果来看,有的成功有的不尽如人意。关于这项,主观觉得改变很成功+6,觉得很失败-3
6.歌曲层次
为什么华晨宇可以拿那么多第一,这当然跟他的个人实力有很大的关系。但我这里想说的是他演唱的曲目层次通常很丰富。网上有很多黑他的说他唱歌有一套模式,时而轻声低吟,时而快节奏的rap,时而飙高音,总之就是整首歌层次丰富,张力很强。早在前几季的角逐歌王的决赛上,邓紫棋、韩磊等人的决赛曲就用了三首歌拼成一首,让这一首歌的层次非常丰富,能展现宽广的音域和唱功,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所以,歌曲层次丰富的+8,音域广的+5,层次单一的-5,音域狭窄的-8
7.身份加成
历届外籍歌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人为操作,还是大众评审都挺有国际主义精神。或者是潜意识里觉得只有他是最特别的,所以无意识之间给了一点区别对待。反正结果就是都挺给面子的。要不然花挺多钱请来的,直接两场给淘汰了,双方面子都不好看。所以,外籍歌手光环+6,串场主持可以给自己加戏,刷存在感+3。
以上就是我个人选择的7条“关键影响因素”,权重值都是大概估计的。可以用真实的比赛来验证这个模型的有效性,持续进行调整。在下一期的《歌手》我会自己用模型试一次,我对预测结果不是很乐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