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善待课堂发问,化荆棘于无形

善待课堂发问,化荆棘于无形

作者: 冰玉菊 | 来源:发表于2021-04-13 23:00 被阅读0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也觉得自惭形秽,今天就权当是抛砖引玉吧。)

我是高一年级的张* *,大家都叫我秀才。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觉得也算得上名副其实吧。不过可能古代的秀才他讲起课会更生动更深刻得多。

说起上课,课堂教学对每位老师来说都非常重要。每位老师都特别希望自己的课堂非常和谐,能上成我们理想中样子。你来讲他们听,你来问他们答,你讲得有趣顺畅他们听得有劲又很有效果。

但是我们真实的课堂却经常不能按照我们预设完成,反而会荆棘丛生,有时候你不知道学生会抛出什么样的问题,或者会出现什么样的小插曲,我们经常要跟学生斗智斗勇,甚至要使出十八般武艺才未必能如愿。

可能语文课,学生都能听得懂,所以我的语文课师生互动比较多,我也经常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提出问题,把自己所思所想和疑惑讲出来。

对于他们的发问,我的做法是先听,多听,听听他们在说什么,他们的困惑才是我们在课堂中真正要讲问题。当然我们要对他们的问题进行甄别,然后做出回应。

接下来我就讲几个最近在我的课堂中的几个教学故事和我的思考给大家听。

记得在讲杜甫的《登高》中有一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独”字可以看到杜甫的孤独。

有学生马上问:“他老婆孩子在身边为什么还会孤独?”

这个问题属于理解性问题,是对孤独的理解不到位所致,因为马上有学生反驳:为什么就不会孤独?

所以我就马上请后面这个同学来解释。后面这个同学就说当时国家经理安史之王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他自己又漂泊多年,穷困潦倒,所以即使他的老婆孩子在身边,也慰藉不了他因为自身命运和家国情怀而导致这种精神上的孤独。

经这位学生上一解释,大家就恍然大悟了。

像这种理解性的问题,有时候讲再多都不如他们自己去体悟交流,反正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我就让他们自行解决。不管讲试卷也好,讲课文也好,我能不出手就不出手,现在感觉自己越来越懒了,我也不想让自己太累着。

孔子也教导我们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们努力想不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就不要去开导他们,不到他们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时候就不要去启发他们,所以他们能自己解决的时候绝不出手,该出手时才出手。

《琵琶行》

记得在讲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我说,这里琵琶女正在犹豫要不要出来,有些矜持。

有学生马上说,“这么老了,还是歌女,怎么还会不好意思,怎么能用“矜持”来形容?”

当时我看到好些学生也一脸疑惑,还有些学生还在偷笑。

这个问题应该是属于认知方面的问题,是他们对于歌女有些偏见,对古代男女关系和相处的认识不深。

我跟他们解释了三点:

首先,歌女是一种职业角色,要表演有表现力;而此时是私下里面对的是陌生的作者,

其次,在古代传统思想里又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所以琵琶女自然会拘谨,显得矜持,即使她现在这么老了。

最后,不要说古代,就说相对开放的现代依然会这样。

学生听之后若有所思。

我一直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所以我特别感谢在课堂当中忽然发难、提问的那些学生,正是因为有他们,我们的课堂才注入了一些活水。如果不是他们,我的课堂可能就会按照预设讲解分析,照本宣科,难以挖掘这样的智慧,有这样顺势、水到渠成的引导。

他们在课堂中能能够及时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然后一起思考分析解决,我觉得还是很开心的,我也经常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心中的困惑及时表达出来。但是有些学生突然的发问会让人觉得很尴尬,化解这些尴尬会特别棘手。

记得在讲鲁迅的《祝福》中讲到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我问学生,四十上下的女人,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有一学生脱口而出,像你那样的!

像我这样的?

我当时愣了一下,扎心了。我一下子忘记自己是一个奔四的女人了。

我看到当时学生马上大笑起来,有些生就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在偷笑,觉得要看老师的笑话了。

不过,当时有学生很可爱,马上批评刚刚那个学生,“不要乱讲,人家秀才老师才18岁,好不好?

我跟他们一起笑了起来,控制自己翻涌的内心。

我说,我觉得自己还好呀,很幸运,活得还算体面和幸福,相对于祥林嫂,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吧?

学生就说,因为时代不一样。接下来的问题就简单了。

其实像这样的尴尬,在我的课堂当中不止出现过一次,记得有一次我刚进教室,有位男生就突然跟我说,老师,我觉得你穿这个衣服显得好老气。

但是我这张老脸就不知道往哪搁了,但是我依然笑着反问他说,是不是啊?然后抬头又很真诚地问了一问其他同学,然后其他同学也有的点头。我就跟他们说,那好吧,大家就暂且忍耐一下,等我回去立刻让它下岗。

其实这个年龄的学生相对比较单纯,想事情比较简单,当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异议的时候,甚至一些很尴尬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要理解他们,还要尊重和认同他们,然后再去处理。

其实,在当下,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的确是重中之重,但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交流,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让他们对这个社会对人性对生命有更多的认知,情感更加丰富,灵魂更加丰盈,也同样重要。

在我们的课堂中,如果只是一味的根据自己的预设往前讲课,势必会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停下来倾听,解决他们实实在在的问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们自己在备课的时候,在授课的时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正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发难,有效互动,顺势追问,因势利导。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希望你在课堂中,能温柔而不失威严,诙谐而不失风度,专业且专注。尽显教学智慧,游刃有余,创造最佳的课堂教学境界。

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善待课堂发问,化荆棘于无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也觉得自惭...

  • 化有形于无形

    “知识学再多,不会用就等于零”“意识比知识更重要”这是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训诫我们的话。 以往的学习模式中...

  • 王世勋老师:《销售的企图心与化销售于无形》

    王世勋老师:《销售的企图心与化销售于无形》 【ProRARTY台湾特色知识课堂】-20180328 在现今营销与推...

  • 焦虑,起于无形,化于无声。

    焦虑是如何产生的?抛开心理学上的条条框框,从实际感受来讲,当你认为某件事原本很有把握,但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你措手不及...

  • 会说话化矛盾于无形

    会说话化矛盾于无形 那个人又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纸片,刚跨进们就冲着收银员没好气地喊道:“你看看你的小票,...

  • 《六祖坛经》中生活禅道:早课路上

    经典文化,取之于自然,显化于生活! 这个就是一句两句话说的:我们学习无形之力量,用于生活红尘之中,就如无形显化于有...

  • 阅读《滋养生命的数学》第五章(滋养生命的课堂)有感

    阅读董老师的《滋养生命的课堂》这章,我认识到了“教材,不是课堂的全部”、“化无形为可见”、“图式共生促建构”、“玩...

  • 从容岁月,将爱化于无形

    晚上闲来无事,坐在书桌前百无聊赖,忽然想到自己的耳钉有一阵子没有清洗过了,便顺手从耳朵上取下一支慢慢清理擦拭,...

  • 豁达自信方能化尴尬于无形

    今天读了这段文章:在与人交谈中,当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时,借助自嘲往往能使我们从各种困境中体面地脱身。自嘲要求我们具...

  • 从此,善待自己

    从此,善待自己!从非典肆虐过后,很多人,若有感悟——从此,善待自己!可是,生活的荆棘,让善待自己,总是迫不得已。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待课堂发问,化荆棘于无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yh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