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个小时候的邻居聊天,他说到最近感觉很累。我这个知心姐姐就适时上岗了。
他五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跟着父亲,母亲随后重新嫁人,之后又生了一个女儿。他直到15岁父亲离世才因为监护权重新与母亲联系上。空余的10年,他没有与母亲联系过,他母亲重组家庭后也没有来看过他。他的十年在继母的白眼中、在辗转于姑姑间的照料中度过,也是一段另人心酸的岁月。
听到这里,我其实挺同情他的。五岁到十五岁,应该是孩子最需要母亲的年龄。但这段缺失的岁月没有减少他对母亲的爱,他大学毕业后做小生意,赚了钱在城里买了房子,将他母亲和继父接到了城里生活。
他同母异父的妹妹却因为婚姻留在了另一座城市,一年回家看父亲也就一二次。这样,随着继父和他母亲年岁的增加,赡养的义务就完全落在了他的头上。又加上他岳父母。一共是四个老人。加上这几年生意上的不如意,他的继父又得了长期慢性病,一星期要去医院治疗三次。遇到刮风下雨,接送都是他的事。
他说自己太累了。如果他有一点怠慢,他母亲就会责备他,说他不孝顺。不知道是不是童年缺失母亲的遗憾让他对母亲唯命是从。有时候为了母亲的事,经常自己家的事都忘了。有一天妻子叫他去接孩子,他被他母亲叫去换灯泡,结果把孩子都接忘了。总之,只要他母亲有点什么事,他都无法拒绝。但现在他都不想说话了。觉得活着都没有什么意思。
听完他的倾诉,我说,作为从小到大的朋友,我对你家也算是了解,你很孝顺,但碰到这种情况,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你已经不是一般人了。
首先,你的孝顺,是我身边朋友的典范了。你结婚的时候,他们没有出一分钱,你妹妹结婚时他们把积蓄都给了她,但你赚了钱给他们买房子,就冲这一点,也没几个人能做到。
其次,你的孝顺,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方法?比如,换灯泡这种小事,你继父做不到吗?如果他这点事都做不到,那以前的十年他们是怎么过的?这种过度的依赖,是不是好事?
第三,是不是可以跟你妹妹商量一下,她有没有可以照顾她父母的计划?包括金钱方面的补贴。亲兄弟明算帐。一旦用你的钱成为习惯,以后再谈钱的事就难了。何况这两年,你的生意都在吃前几年的老本。
在聊了之后,他说,他愿意找他妹妹谈谈,至于他的母亲,他仍是不忍拒绝的。
我想,这在于他童年曾经过度渴望母亲。他期望能得到母爱,得到母亲的肯定。现在母亲对他的需求,从心底的另一方面来说,也正是他心里渴望被爱的一种表现,甚至他不惧被母爱裹挟,去满足或者说弥补童年对母爱的缺失感。
所以,这到底是正常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