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也有强迫症?

作者: 若杉 | 来源:发表于2016-07-20 20:41 被阅读367次
图:朱霞

文/若杉

跟抑郁症一样,强迫症也是一个特别时髦的病。“我有点强迫症”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每每这样说起,语气中还略微带着一点小小的得意。“工作狂”、“A型人格”、“处女座”常常是强迫症的“重症人群”。

仔细想来,发现我身边有强迫症的人还真不少。

我的很多来访者有强迫症。

一个来访者跟我说:“老师,我有强迫症。”

“症状呢?”

“比如有时候我在知乎收藏了一个特别好的回答,再看时就一定要翻回到原文;比如我写读书笔记,过后翻阅时就一定要把书重新找出来,再读一遍。”

我的朋友也有强迫症。

比如某次跟一个朋友吃烤串,点了一盘毛豆。再看时,发现朋友把吃完的毛豆壳整整齐齐的摆了一排,从桌子左边到右边。

还有一个朋友,晚上睡觉要不停的检查门窗。冬天的时候,因为一遍遍的从被窝里爬出来检查实在太冷,她还想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关门以后,用手机拍个照片,实在忍不住了就看一眼手机,然后才能安心睡觉。

还有我自己,貌似也有强迫症,比如只要拿起一本书,不管好坏我都会看到最后一页;比如即使再冗长的电视剧,只要开了头,我就一定会看到结尾,并且从不跳集,不拉快进。

所以,强迫症真的“大同”到“人人皆而有之”了吗?

当然不是。

 究竟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最新版(DSM-V)给出了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A. 具有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两者皆有。

强迫思维被定义为如下,

在该障碍的某些时间段内,感受到反复的、持续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冲动或意向,大多数个体会引起的焦虑或痛苦。

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类想法、冲动或意向,或用其他些想法或行为来中和它们。

强迫行为被定义为如下:

重复行为(例如,洗手、排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祈祷、反复默诵字词)。个体感到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是作为应对强迫思维或根据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则而被迫执行的。

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 然而,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的事件或情况缺乏现实的连接,或者明显是过度的。

B. 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是耗时的(例如,每天消耗1小时以上) 或者写症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C. 此强迫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 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D. 该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

从心理体验上来讲,强迫症最典型的特点是:反复思考和重复行为是自我不协调的,患者备受煎熬。比如强迫性洗手,明明手已经洗脱皮了,但还是忍不住要去洗,往往陷入一种洗与不洗都难受的两难冲突境地。

不过,自称有“强迫症”的你,看完了诊断标准,有没有觉得,你离强迫症还差了许多。

别急,还有一个概念叫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症不同的是,强迫性人格者内心并不觉得痛苦,他们的自我是协调的。

弗洛伊德认为强迫性人格具有条理分明、固执已见和躬行节俭的特征,在行为上表现为冥顽不化,追求完美、注重细节、一丝不苟、严守规矩,坚持己见。

所以,准确的说,你口中的强迫症,只是强迫性人格。你熟悉的《生活大爆炸》里的天才谢耳朵,就有着最典型的强迫性人格特质。

 为什么会有强迫症?

关于强迫症的成因,其实很复杂,但多数与“控制感” 有关。

弗洛伊德认为,发展出强迫障碍的个体在婴幼儿期具有高度的躯体敏感度。如厕往往是孩子遇到的第一个关于控制感的主题,根据弗洛伊德的观察,他治疗过的强迫症者大多经受过过早或过严的大小便训练,或者父母在这个阶段干涉过多。

而从客体关系的角度来看,强迫者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原生家庭对控制的处理。比如一个家庭中,母亲过于控制,秩序感太强,对孩子几时睡觉、几时吃饭、吃饭要注意何种礼仪、睡觉要注意把脱下来的衣服摆放何处等等行为都有严苛的要求,这个孩子往往在长大后会有强迫症或强迫性人格特质。

强迫型人格的功与罪

因为强迫型人格者往往具有做事细心谨慎、完美主义等特质,因此不仅会给人值得信赖的感觉,也往往是事业上的成功者。比如对数字敏感度要求较高的财务工作,比如对品质要求极高的设计工作,强迫性人格特质往往都会助其有更好的表现。有些强迫型人格还表现为强迫性助人,比如雷锋,比如南丁格尔。

当然,强迫型人格也有其坏处,最常见的表现是所有的事情都瞻前顾后,难以做决断。南希·麦克威廉斯在她的著作《精神分析诊断》中讲过一个案例:

她的一个思维强迫的女性来访者,在怀孕初期选择了两位产科医生,这两位医生工作于不同的医疗中心且在接生方面观念对立。这位女士在整个孕期一直反复比较哪家医院和哪个医生更好,斟酌自己是否已达到住院标准,直到即将临盆也没能做出决定,最后因分娩临近,不得不就近去了一个小诊所,由当时的值班医生接生。

此外,强迫性人格还常常犯着“一叶障目”、“因小失大”的错误,比如太过在意某句歌词,而忽略了整首歌,太过在意楼体外立面的颜色而忽略了工程整体的实用性等等。

絮叨了这么多,你的强迫症,不,强迫型人格,好些了吗?

相关文章

  • 听说,你也有强迫症?

    文/若杉 跟抑郁症一样,强迫症也是一个特别时髦的病。“我有点强迫症”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每每这样说起,语气中还略微...

  • 听说你也有故事

    无量天尊,哈利路亚,阿弥陀佛么么哒 很喜欢大冰写过的一段文字: 所谓朋友,不过是我在路上走着...

  • 我也有听说你

    我留在这里而你在北京 偶尔也听说你最近的消息 过了四六级又考了GRE 又或是什么竞赛得了第一 据说你那里没有好的空...

  • 听说,你有强迫症

    文/欣欣熳 -1- 经常听身边朋友说自己有强迫症。 同事小张说,她的钱包里,毛爷爷或者其它爷必须头像朝上,币值必须...

  • 你也有强迫症吗?

    今天突然想谈谈强迫症这个话题。在写之前我百度了一下想看看到底强迫症的定义是什么,可是看了一圈发现自己不是太懂,...

  • 听说你也有过暗恋?

    以为遇见你从此变得更完整,却为你住进这座更寂寞的城。 大学室友小菲菲大一才来学校就被大四的学长在路上搭讪,询问是不...

  • 听说你也有拖延症?

    “假期过半了,论文没写呢”,这可能是最令人心惊胆战的一句话了。 昨天和同学小迪聊天,她说导师给布置了假期作业,让他...

  • 你是否也有强迫症呢?

    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加快,想要的很多,但能实现的却很少。压力大,节奏快,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

  • 你是否也有大脑强迫症

    我的大脑不知从何时起,就不能闲下来了。 平时,工作、学习、兴趣交替,大脑自然从未闲着;倘有休息的片刻,听听音乐甚或...

  • 强迫症

    我也有强迫症,不能自拔。

网友评论

  • 浅水游鱼:怎么可能在心里坦然承认。反强迫到底,追根溯源,找到最初的原因,然后......
    若杉:@浅水游鱼 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建议你去看下心理医生。
  • wzwwzw0001:终于有谈这个的了,有解决办法吗?
    若杉:@wzwwzw0001 强迫症最怕的是反强迫思维,就是当你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强迫行为的时候,症状会自然减轻。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建议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本文标题:听说,你也有强迫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av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