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具备的四大能力:
- 思考能力:
重视让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灌输。 - 精神能力:
三角形能力模型。
底层:积极向上的心态。
中间层:抗打击能力。
上层:理想和志向能力。 - 社会能力:
互帮互学,互相支持,互相保护。教育不能脱离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强迫2岁的孩子分享她的玩具。 - 知识能力:
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
“55387”定律:
55%是由态度、肢体语言、面部神情以及穿着仪表是否恰当、得体决定的;
38%是由语气、口吻决定的;
7%是由内容决定。
失败的家庭沟通是由对态度和语气的缺乏管理引起的,可是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还总在纠结于“我说的是对的呀,为什么你不听”。
儿童是情绪的俘虏,他们捕捉到什么情绪就会和什么情绪联盟,而且孩子都是捕捉情绪的高手,敏感儿精准。当发现父母动作、语气和态度里有指责、抱怨、不耐烦等负向情绪的时候,他们马上就会让这些情绪成为自己的,然后带着这样的情绪和自己对抗。显性对抗——大哭大闹满地打滚,隐性对抗——装没听见转身回屋。
优越感倾听vs同理心倾听
优越感倾听: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带着一种优越感——我是你爸、你妈,...都听我的。
“两年学说话,半生学闭嘴。”
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听”的动作要大于“说”。
“代际传递”:不由自主,延续上一辈的养育方式。
同理心倾听:换位思考。
- 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孩子,做到“十目一心,用耳为王”。
- 重复孩子说的话。
- 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说的话。
- 全程保持预期平稳、态度温和。
拉波波特法则
- 将对方观点复述一遍,让对方意识到我们明白他们的看法。
- 提出对方观点中我们认可的部分,让对方认为我们足够理解他。
- 告诉对方,从这些我们认可的观点中看到了什么,让对方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有价值的。
- 提出我们反对的观点,并给出充足的理由。
和孩子说话要用直接信息而非间接信息。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句话不要超过三个信息。
如何提问孩子才肯说
- “你信息”提问:
你告诉妈妈。。。?
你跟妈妈说。。。 - “Yes, and”
重复、接纳和肯定孩子的话,and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孩子还原事件的真相。
正向激励vs负向激励
正向:
- 你可真是个好孩子。
- 有你这样的孩子,我太幸运了。
- 我会永远爱你。
- 我可真为你感到骄傲。
- 你认真的样子太可爱了。
- 对不起,妈妈错了。
- 谢谢你,宝贝。
-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独立完成。
- 没关系,多试几次,你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 我不喜欢你这个行为,但我永远爱你。
负向:
- 你怎么那么笨,说几遍了都听不懂。
-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你怎么就不会?
- 如果你再。。我就不爱你了。
- 气死我了,我不要你了。
- 我怎么有你这么个孩子,没出息。
- 你怎么这么慢,跟猪一样。
- 你个小王八犊子。
- 把我气死你就高兴了是不是。
- 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干不好,你还能干嘛?干啥啥不行。
- 你看你这个德行,我一天天辛苦赚钱,都是为了你,你学成这样,你好意思吗?
脏语气期
3岁开始,孩子会进入“脏语气”期,说一些狠话和脏话。父母的应对方法:消退。忽略这种行为,不去理会孩子,让脏语气期自然过渡。
- 孩子在家说狠话,父母“视而不见”。
- 孩子在外说狠话,父母不理会孩子,但要当着孩子的面给对方道歉,以此让孩子知道他说的那些话是不受欢迎的。
口令思维
与孩子沟通的四扇门:
- 感受之门。不要打压孩子的“哭”,要让孩子在自己面前表达感受。
- 事件之门。分享孩子自己的事情。
- 成绩之门。考不好要分析原因,而不是一味指责甚至辱骂。
- 打招呼之门。好好和孩子打招呼。
冰山隐喻
情绪无好坏,来的都是客。
掌握管理情绪的两个方法:
- 走冰山。冰山的7个层次(由上到下):
- 行为
- 应对方式
- 感受
- 观点
- 期待
- 渴望
- 自我
通过冰山来一层层认识自己。
- 寻找“刻录”,自我察觉。
反思自己出现某种情绪的真实原因。
一致性表达
识别情绪,并正确表达自己:表达和情绪保持一致。
负情绪链条
- 切勿【情绪传递】——“踢猫效应”。
拉开【刺激】与【反应】。
不把不属于家人之间的情绪带回家庭。 - 切勿【生憋】
否则会:吓坏孩子;亲子关系恶化;孩子对自己不认同;孩子得到了父母的行为方式。
情绪释放法:
- 察觉情绪
- 识别并接纳
- 释放+一致性表达
注意: - 不能让情绪憋到一定量级再疏导,而是刚察觉到就说出来。
- 释放情绪的时候,要对孩子用“比喻”。
- 一定不要让最后一句话变成对孩子的威胁。
ABC教育法
只可以纠正孩子的行为,不可以直接定义孩子的好坏。吼而不骂。
A(antecedents):提前进行设置,父母希望看到孩子做什么之前,先明确告诉她。
B(behaviors):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定义和塑造。
C(consequences): 当看到孩子的行为时,表达赞许的态度。
纠缠关系的边界
不在亲密关系中伤人。
- 识别“重要他人”:父母、配偶、子女、知己。
- 在“重要他人”面前更要注重情绪管理。
- 一致性表达。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情绪低落时表达自己,有时会得到孩子的反哺。
当前偏差纠正
解决拖延症:
- 顺毛捋:找玩具?那你找吧
- 约定时间(并谈判):5分钟
- 再次确认时间
- 定闹钟
- 时间到,立刻履行约定
- 给出正反馈
意志力是有限资源
不同年龄段孩子专注力时长对照表
年龄段 | 专注力时长 |
---|---|
5-7岁 | 约15分钟 |
7-10岁 | 约20分钟 |
10-12岁 | 约25分钟 |
12岁以上 | 约30分钟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 创设情景,制定“仪式性程序”。(简单的运动)
- 切割任务
- 游戏训练(打乱顺序写1-20阿拉伯数字、用笔划线串起来。反口令游戏。有迷宫游戏)
- 如果三五分钟孩子开始注意力不集中,那么要夸奖孩子前三分钟做的棒,而不是开始训斥。
生活参与度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儿童的智力在指尖上)。
- 角色扮演,用比喻去形容自己的情绪。
1+ 肯定孩子的观点。 - 合理拆分任务,与孩子协作,而不是彻底放手不管。
- 鼓励+“画饼”
- 降低预期值,要接受孩子的“慢”。
情话陪哭
解决孩子哭闹的方法:
- 共情。描述出孩子的心情和处境,表示理解。
- 陪哭。耐心等孩子哭完,然后听孩子的想法,帮孩子处理情绪,共度情绪“难关”。
自主意识主导
- 2岁叛逆期和10岁青春期出现的顶嘴现象是正常的。
- 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捍卫孩子说话的权利。
内心丰盈,学会分享
- 孩子内心丰盈,才会乐意分享。
- 家里来了小朋友,要提前准备适合分享的玩具。
- 公共玩具被别人从手里抢走,要正确示范如何帮孩子拿回:
跟抢玩具的孩子沟通,还不行就跟其父母沟通
孩子撒谎怎么办
- 先问what——平静耐心地了解发生了什么
- 再问why——了解孩子撒谎的真实原因,发现孩子的真正需求,排查家庭环境中让孩子撒谎的因素。
- 告知how——明确告诉孩子撒谎是不允许的,鼓励孩子说真话。
成长型思维
解决孩子的畏难情绪:降维度,拆模块,上夸奖。
表扬孩子,不要强调天分、才智和结果,而是要注重努力过程中反映出的专注、坚持和进步。
决策放权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 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
- 扮演好不同角色:玩伴 or 朋友 or 顾问。
- 当个好的提问者。
温和抗挫
什么才是人生核心竞争力
- 父母有时要做“旁观者”。有耐心,把战胜挫折的时间留给孩子。
- 父母有时要做“轻推者”。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但是不要代劳。
当孩子感到自己被相信,他也会学着相信自己,进而期许更好的自己。
两面派悖论
检视家庭成员做法的一致性。
- 先统一,再行动。
- 家长的功课要做足,任何时刻都不能“明一套暗一套”。
勇敢的能力
孩子胆小,父母要避免做的事:
- 别故意吓唬孩子。
- 不把自己的恐惧传递给孩子。
- 停止对孩子过度保护。
- 不给孩子贴“胆小”的标签。
迟到的语言爆发期
日常交流用词准确、规范,减少代词的使用。
多和聊天。
建立早期阅读启蒙,给孩子适度的阅读体验。
赫洛克效应
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
家长“养生大法”:
- 提前预设出错率,允许孩子犯错。
- 接纳孩子写作业写得慢。
帮孩子养成写作业好习惯的三个方法: - 谈判履约法
- 拆分任务法
- 激励法
习得性无助
为什么孩子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
- 不要专注于孩子的缺点,不要习惯性批评、责备,从不鼓励。这会让孩子形成“我不行”的心理暗示。
- 正确认知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稍加努力、踮起脚尖就可以够到的目标。不给孩子超出能力范围的要求。
兴趣转移
如何避免孩子对电子产品上瘾?
- 家长自己要带孩子多接触丰富而有趣的生活,创造趣味。
- 给孩子做需求转化,调动孩子自己的需求。作“一流”父母:出现问题前做好准备。比如去饭店吃饭前带好画笔和安静的玩具,而不是在孩子吵闹的时候立刻拿出手机给孩子玩。
- “闹钟法”,提前约定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自主选择权
如何给孩子报兴趣班?
- 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决定报哪个兴趣班,家长只能引导和建议。
【要学什么,一定要从孩子嘴里说出来,家长只做筛选、推荐和引导,但学习的决定权必须交给孩子。谁的决定谁负责。孩子自己决定学什么,他对此事负有责任的,孩子再小也会心里有数,日后放弃的概率会降低;如果是家长替孩子做的决定,那么孩子在心里是很难为此负责的,遇到瓶颈,立刻放弃的可能性非常大。】 - 选择之后要约定最低学习时长,并遵守约定。
- 孩子想要放弃时,深究原因,为孩子赋能。
玩学不二思维
孩子只想玩不想学怎么办?
家长:不要把玩和学习对立起来或分割开来。通过游戏,孩子会扩大对世界的认知,思维变得灵活。
“瞎玩”的益处:
- 拓展知识面、搭建扎实的知识结构。
父母要保证自己的知识图谱足够开阔,有足够快的迭代速度。通过自己不断学习,给孩子带来正向和积极的影响。不断养成始终在学习区状态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当父母的能力。 - 帮孩子建立一种“超链接”的思维方式。
“看山是山,看云是云”的学习方式是很初级的。
知识 = 体验 * 敏感度
学习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知识与就知识的联结。 - 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贴着孩子的兴趣点精准切入地跟孩子进行言之有物的沟通,这样的深度亲子关系叫“顺势而为”。
反溺爱
如何给孩子零花钱
- 建立玩具额度制度,约定时间内规定玩具的数量。金额不变,让孩子选择多买便宜的还是攒着买贵的。
- 建立可自由支配零花钱的制度,在约定时间内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约定好就要坚持执行,极特殊情况要开家庭会议一起商量解决。
爱的健康度
读懂孩子才会爱。
“看见”孩子真正的需求,在每个成长阶段提前“囤”好育儿知识。
年龄 | 阶段 | 危机 | 积极对策 |
---|---|---|---|
0-18个月 | 口唇-感觉期 | 信任对不信任 | 婴儿发展出一种信念,即周围环境是可以信任的,可以满足自己基本的生理和社会需要。 |
18个月-3岁 | 肌肉-肛门期 | 自主对羞愧/疑虑 | 儿童习得哪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发展出一种自由意志的意识,如果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儿童会相应地发展出后悔和羞愧感。 |
3-6岁 | 运动期 | 主动对内疚 | 儿童习得做出行为,去探索、去想象,以及会对行为体验到内疚。 |
6-12岁 | 潜伏期 | 勤奋对自卑 | 儿童学习参照一种标准或他人来以良好或正确的方式做事。 |
12-18岁 | 青春期 | 同一型对角色混乱 | 青少年在与他人关系中以及在与自己内心想法和欲望的互动中发展处自我意识。 |
摘自[美]丹尼尔·夏克特《心理学》
角色类型
如何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四类父母:
- 专断型:高要求,低响应。这种父母无法和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只会在与孩子之间形成一道道屏障。
- 忽略型:低要求,低响应。孩子会被忽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缺席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 放纵型:低要求,高响应。使得孩子缺少规则意识。
- 权威型:高要求,高响应。是我们所追求的:给孩子足够的接纳、倾听、理解和尊重。对孩子提出合理高要求的同时也能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做出响应。
稀缺资源投入
富养的四个层面:
- 肯为孩子花钱
- 肯为孩子花时间
- 肯为孩子学习
- 肯为孩子改变
养育孩子的目标: - 提高自我价值感
- 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
- 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 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马太效应
如何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1.01^365 = 37.8
0.99^365 = 0.03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帮助她认清自己的优势和长项,她就可以获得更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变得越来越优秀。而不是经常批评、指责孩子,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
损失厌恶
不该让孩子“抢跑”。
让孩子主动学习的关键:
- 自信,孩子相信“我可以做得好”。
- 渴望,孩子有意愿去吧一件事做好。
- 肯定,孩子发现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他人的关注及认同。
按照孩子自己的发展规律,宁可晚一点,也不要早一点。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的眼界、格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看待世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构成了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网友评论